丈夫因3次脑溢血成了“植物人” 妻子不离不弃

13.09.2017  06:22

  46岁的市民赵艳杰面临人生难关:她的丈夫7年期间相继遭遇3次脑溢血,虽经抢救保住性命,但变成了准“植物人”,全靠妻子孱弱的一双手维持生命!而且,一种对她的丈夫控制病情至关重要的药——地西泮片“供不应求”,也让她焦急不已。幸运的是,沈阳医改东风悄然刮来,给这一家子带来了新希望。9月12日,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进行了采访。

  提起久病丈夫46岁妻子难抑悲伤

  阴暗狭窄的屋子内,一张能升降的专业病床摆放在窗口。病床上,一名骨瘦如柴的男子躺在被窝里。他的口鼻处插着各种管子,床头挂着滴流瓶。任凭周围人如何呼唤,男子始终没有应答。但每当听到妻子赵艳杰的声音,他的双眼就会剧烈抖动,时不时还会淌下几滴眼泪。

  “唉,7年中先后3次脑溢血,差点丢了命!”一提起丈夫,病床旁的赵艳杰就止不住哭泣。46岁的她明显比同龄人苍老许多,皱纹堆积在双额,一双手遍布皴裂的口子。“现在,像胃管、尿管等我自己都能为他换,久病成医啊。”她无奈地说。

  尽心护理她说是为回报丈夫疼爱

  命运多舛这个词,在赵艳杰身上被诠释得淋漓尽致。婚后2年,公公患重病卧床,她一伺候就是6年。送走公公后,婆婆又患病,她又照料了4年。婆婆去世后不久,丈夫又突发脑溢血,被送到医院抢救,她昼夜守护在病榻旁,终于把他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2010、2012、2015,这3个年份她无法忘记——在这3年,丈夫分别3次突发脑溢血。最后一次,医院下发了《病危通知单》,但赵艳杰没有放弃,一遍遍恳求医生实施手术。因为被赵艳杰的一片诚心所打动,医生通过手术,再次将她的丈夫从生死线边缘拉了回来。

  接下来,她开启了护理准“植物人”的漫长模式。“丈夫患病前对我疼爱有加,我理应尽全力回报!”

  亲朋四邻为孩子凑齐大学学费

  护理的艰辛只有赵艳杰一人能懂:丈夫大小便失禁,她用一双手打扫;丈夫不能进食,她做好流食注入胃管;丈夫四肢萎缩,需要她定时做按摩……

  “这些都不是最难的!”赵艳杰告诉记者,她本人最近被查出患有肠道疾病,但由于家境贫困,她舍不得花钱看病,将钱省下来为丈夫买药。同时,为了节省医疗费,她还自学了拔、插胃管、尿管等。

  “有丈夫在,这个家就在,孩子就有父亲!”赵艳杰说,前不久,孩子考上了大学,拿着录取通知书给父亲看,全家人喜极而泣。“现在,丈夫一个月的医疗费最少需要1500元,孩子上大学的钱全是亲朋四邻给凑的。”说到这儿,赵艳杰黯然神伤。

  沈阳医改为这家人带来新希望

  最近,赵艳杰碰到了更大的难题:由于丈夫术后综合征导致间歇性发作癫痫,需要靠服用“地西泮片”(俗称安定片)来治疗。可是,按照相关规定,这种药属于处方药,药房根本不售,只有到医院找医生开。而且,规定每人使用本人身份证,一次只能开20片(正常情况下一名成年人两周左右的量),间隔一周后才允许再开20片。

  “可是,由于丈夫病情较重,20片药仅够吃两天的!”赵艳杰说,这种药价格十分便宜,每片仅几分钱,但购买渠道十分有限。为了买到药,她几乎求遍亲朋邻居。“这么多年来,大家也曾屡次帮忙买药,无奈丈夫对此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买药速度根本赶不上用药量,实在太愁人了!”

  就在赵艳杰为买药窘境发愁的时候,沈阳医改全面铺开。得知她丈夫的特殊情况后,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派出神经内一科王金春、内三科王立瑶两名专家,亲自登门诊疗。昨日,记者从院方获悉,目前专家正与赵艳杰沟通协商,希望能将患者送到医院接受一次全面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实施系列治疗。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主任记者唐葵阳

  摄影记者沈生

沈阳医改首日患者晒单 费用持平服务提升
  昨日零时起,沈阳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正式启动,Syd.Com.Cn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