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生命最后气息 将油罐车停稳

05.12.2018  06:55

  双胞胎外孙是张善哲最放不下的“心头肉”。家人供图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忍着脑动脉血管瘤破裂的剧痛,打方向盘,摆正后挂油罐,紧踩刹车,做完这一切后,他昏倒在方向盘上,他的身后是一个满载28吨热油的油罐车。

  他叫张善哲,是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机动采油大队的一名普通司机。11月21日晚,他嘱咐同班工友“天黑,开车注意安全”,这也是他在人世间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妈,我上班了”他再也没能回来

  11月20日晚,由于头疼得睡不着觉,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机动采油大队的司机张善哲到隔壁母亲的房间里找止疼片和感冒药。

  面对母亲的询问,张善哲告诉母亲自己只是感冒,服下两片止疼片后张善哲才睡下。

  第二天一早,母亲问他头还疼吗?张善哲让母亲放心:“我头不疼了,啥事没有了。

  下午3时许,临出门前,母亲再一次询问他头还疼不疼,张善哲笑着让母亲放心,然后张善哲像往常一样,笔直地站在镜子前梳理头发,“这是善哲以前当兵留下的习惯,不管什么时候出门,他都一定要把衣服头发整理整齐。”母亲说。

  临走前,张善哲对着屋里的母亲说了一句:“妈,我上班了”,没想到,这句话,就是张善哲留给家人的最后一句话。

  11月21日晚,张善哲的老乡和亲家赶到张善哲家里,带着他的母亲和妻子赶往沈阳北部战区总医院。

  在急诊病房里,张善哲身穿棕色毛衣躺在病床上,母亲站在床边,摸着张善哲的脸喊着他的小名,但无论母亲怎么喊,也没能换来一声回应……

  经诊断,张善哲的脑动脉血管瘤破裂,医学上达到5级,已无法救治。

   他用生命的最后气息将油罐车稳稳停在路边

  11月21日晚5时40分许,沈阳新民市双程堡村东南1.66公里的马路上,一辆长12米、满载28吨热油的油罐车停靠在路边,车尾的双闪灯在黑夜中格外显眼。

  工友陈金玉开车迎面驶来,发现情况不对劲:“我们有规定,车罐装满热油后,必须低速匀速行驶,中间不能减速不能随意停车,那辆车的司机是张善哲,他绝对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一定是出事了。

  陈金玉立刻停车查看,只见车厢内,张善哲趴在方向盘上,左手下垂,右手紧握方向盘,右脚紧踩刹车,方向盘上还有呕吐物,无论怎么呼喊他的名字,张善哲都昏迷不醒,陈金玉立刻拨打了急救电话。

   只要你找他帮忙他就一定管

  “我俩都在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机动采油大队上班,已经共事13年了。”陈金玉说。

  说起张善哲,陈金玉低声叹了口气:“他那么好的人,怎么就这么走了呢?

  陈金玉告诉记者,张善哲在队里任生产大班,负责掌握队里10辆油罐车的车况,如果哪一辆车出事了,张善哲还要去现场指挥救援。

  “大事小事杂事,不管是不是他的工作范围,只要你找他帮忙,他就一定管。”陈金玉说。

  陈金玉回忆,2016年7月,当时刚下过雨,农村的土路湿滑松软,队里一辆油罐车行驶到一个丁字路口时后轮打滑,当时车上也满载着热油,司机赶紧把油罐车停在路边不敢继续行驶,并打电话向队里寻求救援。

  当时张善哲已经下班休息,而且救援也不是他的工作职责,但接到队里的求救电话,张善哲还是赶到现场,指挥救援。

  由于事发现场高空有高压线,队里调配来的两辆吊车无法进行救援作业,张善哲从附近农村弄来大量水泥板垫在打滑的位置,一边指挥救援车,一边蹲在地上观察油罐车的后车轮,最后花了近一整天的时间才将油罐车顺利脱困。

  11月21晚5时许,张善哲发病十几分钟前,陈金玉在沈二联合站里见到了刚刚卸完车的张善哲。

  “油田人打招呼都喜欢说安全,当时善哲见到我还对我说,天黑开车注意安全,没想到这是他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陈金玉叹了口气道。

   教育女儿要有责任心用行动给女儿做表率

  “善哲拿我爸妈当自己的爸妈孝顺,他就是我心中的顶梁柱,遇到他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妻子王春丽说。

  王春丽和张善哲相识于1990年,那时候的张善哲刚刚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结婚一年后,两人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张善哲从小就教育女儿对工作对家庭要有责任心,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女儿做表率。

  妻子王春丽告诉记者,自己家本来在农村,张善哲为了方便照顾岳父岳母,就掏钱在自家小区里买了一套房子给岳父岳母住,一边照顾自己的父母,一边照顾岳父岳母,两边都没落下,2017年,岳父病重住院,张善哲守在医院没日没夜地照顾,送了岳父最后一程。

  “就冲他拿岳父当自己爸那么孝顺,我觉得自己能嫁给他这辈子都值了。”王春丽哭着说。

  张善哲和王春丽的女儿目前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生了一对双胞胎,这对双胞胎是张善哲最放不下的“心头肉”。

  “善哲出事后,两个外孙子来我们家还叫着要找姥爷,现在我们还不敢告诉他们俩姥爷不在了的事。等他们长大了,我会给他们讲姥爷的故事,告诉他们,他们的姥爷是多么优秀的一个人。”王春丽揉了揉眼睛说。

   半夜骑车20多公里只为不耽误工作

  “张善哲1990年到我们作业大队,他的工作纪录到现在都没人能打破。”老领导刘国维说。

  1990年,张善哲从部队转业到地方,进入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作业大队工作,刘国维是作业大队的时任大队长。

  刘国维告诉记者,张善哲当时在作业大队负责井下采油工具的维修,“我们那个油管一根9米多长,张善哲就负责每天维修这个油管,他曾经连续工作10个小时维修了700多根油管,这个纪录到现在我们大队还没人能破。”刘国维说。

  说起张善哲,刘国维不停地用“尽职尽责”这个词。刘国维回忆,张善哲本来的工作时间应该是半夜12点到第二天早8点。曾经有一次张善哲家里有急事需要请假一天,但是队里领导很为难,因为张善哲的工班只有4个人,少了他,当天晚上的工作就没法按时完成,这还会影响第二天的采油工作,会导致采油工作推迟24小时,但是张善哲家里又的确非常着急,队里领导只能做好第二天停工的准备,批了张善哲的假。

  第二天早7点,刘国维赶到单位查看头一天晚上值班日志时发现,原本张善哲负责的工作竟然都完成了,刘国维赶紧跑到采油井上,结果看到了张善哲红着眼圈正在低头干活。

  “当面问了张善哲我才知道,原来他怕耽误第二天的采油井工作,家里的事忙完,虽然请了假不用来,但他还是放心不下,最后竟然半夜一点多骑着自行车夜行20多公里赶到井上,硬是熬夜把自己的活干完了。”刘国维说。

  刘国维告诉记者,张善哲在他手下干了15年,15年来,张善哲工作上没出过一点差错,“他是2005年转走的,一转眼又过了这么多年,现在你问我工作这些年见过谁工作最尽责,我肯定还选他。

   为工作戒了酒老乡聚会总是他“扫兴

  “2005年开始开车后,善哲就把酒戒了,每次老乡聚会他总是最‘扫兴’的那个,记不清多少次,因为单位有事他扔下我们自己就走了。”老乡高官成说。

  高官成告诉记者,他也是从部队转业到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的,比张善哲早一年,两人同是铁岭老乡,关系非常亲近,“我管他妈叫二婶,我们两家总串门。

  高官成回忆,他和张善哲还有一些铁岭老乡关系都特别好,大家总一起聚会,以前的张善哲特别能喝酒,每次大家聚会都喝得很尽兴。

  但是2005年开始,张善哲“变了”,他要戒酒。

  2005年,张善哲工作调动至机动采油大队,开始负责驾驶油罐车。

  “开始我们还觉得他有点小题大做,大家都是节假日才聚会,又不能让他酒后开车,没必要戒酒,但是善哲说,他怕哪天队里临时找他有事,万一喝了酒再去开车,那闯了祸问题就大了。”高官成说。

  后来张善哲竟然真的戒了酒,聚会的时候不管大家怎么劝都滴酒不沾。

  高官成也记不清有多少次被张善哲“抛弃”了,“不管大家气氛多热烈,只要接到队上的电话需要他去,他肯定把我丢那自己就跑了。

  高官成是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特种车辆大队的大队长,张善哲开始开油罐车后,时常找到高官成,一起探讨工作上的技术问题。

  “他的技术那么好,能在他们队里当技术骨干,纯粹是他自己一点一点学习、一点一点练出来的,背后他吃的那些苦,我都亲眼看到了。”高官成说。

   忍剧痛停好油罐车行为堪称“英雄

  “12米长的油罐车整齐地停在路边,老司机都很难停那么标准,张善哲竟然忍着病痛做到了。”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机动采油大队副大队长王者伟感慨道。

  王者伟回忆,接到陈金玉的电话后,他和大队党支部书记康志昌立刻赶到了事发现场,事发路段车流量密集,张善哲的车上还满载着28吨热油,一旦出现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一路上王者伟都提心吊胆。

  “到了现场我才看到,张善哲的车就整齐地停在路边,说实话我特别惊讶,那么长的油罐车,停车需要打方向盘,然后直行一段距离让油罐车摆正,确定车头方向和油罐方向无误再踩刹车,事发的路段路宽不到6米,这么窄的路,老司机停车都费劲,更何况张善哲当时还脑出血了,真不知道是什么支撑着他做完这些。”王者伟说。

  王者伟告诉记者,事发路段车流量非常大,当时天已经全黑了,张善哲如果没有把车安全停靠在路边,不管是发生追尾等交通事故,还是油罐车没有停稳发生侧翻,产生的次生灾害后果都堪称“灾难”。

  “石油开采上来后,必须加热成液体才能灌进油罐里,油罐内除了热油之外还有加热所产生的天然气,事发路段边上就是一米多深的坑道,不远处就是双程堡村,真的发生意外了,后果我真不敢想,张善哲忍着脑出血的剧痛保护了油罐车的安全,他的行为除了‘英雄’我找不到别的词来形容。”王者伟说。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高鹤


(责任编辑:冯庆洋)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