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⑧沈阳市教育局——创新特别奖

13.02.2018  20:22

  创新项目

  “全纳·全额”创新实施“弹性离校”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难题,将全市普通中小学校全部纳入。“弹性离校”每年所需的资金全部由市级财政全额承担,并列入财政预算。目前全市约81.7%的小学生、89.6%的初中生、99%的高中生都已经申请参加了“弹性离校”,惠及中小学生近50万人。

  创新缘由

  据统计,沈阳市有80%家长为接送孩子而感到困扰,90%家长希望学校能实行“弹性离校”。在沈阳市开展的“共谋共建”中,群众提出实行“弹性离校”建议478条,占教育问题的26%。在对沈阳市10所普通高中的252名教师和494名学生做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支持高三以及高一高二年级“弹性离校”的学生分别为99%、93%,教师分别为91%、89%。

  创新过程

01.  科学优化,顶层设计

  沈阳市教育局多渠道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弹性离校”工作的意见。2017年2月起,先后向省教育厅唐国华厅长、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做“弹性离校”专题汇报,部、厅领导均对沈阳市拟开展的“弹性离校”工作给予高度认可。5月上旬,沈阳市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等部门赴南京等三市对标调研。8月28日,沈阳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市教育局等四部门关于沈阳市中小学校实行弹性离校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10月31日,沈阳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弹性离校相关工作的通知》,全面完成了顶层设计。

02.  精细部署,立体宣传

  沈阳市人民政府于9月1日组织召开全市“弹性离校”工作部署会。沈阳市教育局组织召开教育系统部署会,13个区县(市)分别召开本地部署会,以钉钉子精神层层落实。9月7日,在沈阳市营商办第四次新闻发布会上就“弹性离校”进行专题发布。

03.  深入摸底,全面调研

  各校以“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为宗旨,对不同学段、规模、类型的学校进行分层摸底,就具体离校时间、内容需求、管理、安全等方面进行深度调研,充分征求家长、教师及学生意见,科学预测实行“弹性离校”可能遇到的问题,“一区一案”“一校一策”制定本地本校的实施方案、配套制度及安全预案,2017年9月15日全面完成。

04.  稳健同步,整改实施

  2017年9月18日,全市各校相继实施“弹性离校”。市区两级同步跟进。各地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开展全覆盖的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立整立改。并着重指导学校在看护学生集中完成作业的前提下,依据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完善留校学生的时间规划,科学安排课后服务内容。

  创新亮点

  ■  告别一刀切,厘清课后服务与规范办学的边界。按照规范办学要求,小学、初中和高中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不得超过6-8个小时,学校须按时放学。沈阳市实行的“弹性离校”将小学、初中和高中全部纳入由学校提供成体系的放学后服务,既解了“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的两难,又解了校长的两难,给学生健康成长助了力。

  ■  政府托底,保障城乡学生平等享受课后服务。沈阳市“弹性离校”每年需要资金约2.2亿元,全部由市级财政承担且列入财政预算,无须区县(市)配套,也不需家长缴费,保障了各地不受财力制约,全面实行“弹性离校”,使所有有需求的学生都可享受课后服务,使课后服务这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得以实现。

  ■  激活学校资源,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参加“弹性离校”,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看护下完成作业,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因作业拖拉增加的学业负担。同时,学校还提供各种场馆给学生使用,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  释放教师潜能,创造出教学相长的大平台。“弹性离校”使教师的教育服务从课上、课下延伸到课后,为增进师生了解提供了时间保障,师生在答疑解惑及互动中实现着教学相长。课后服务给有特长的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通过双向引导,合理取酬,教师的成长愿望得以激活,而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也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双重认可。

  ■  减少了学生补课需求,降低了家庭教育成本。实行“弹性离校”,让有需求的学生回归学校,使教师回归学校。学生遇到问题有教师及时答疑解惑,补课需求亦随之减少。初步测算,送孩子上托管班每月按500元算,一年可节省5000元左右,节省补课费用则更为可观。

  ■  错时放学,有效缓解交通压力。实行“弹性离校”,更好地分流了学生的放学时间和家长接孩子的时间,有效缓解了校门口路段交通拥堵问题。

  (发展规划处 供稿)

开学季 沈城中小学将家风、创城等融入教育
  又到开学季!近几日,沈城中小学陆续开学。辽宁频道
开学将至 沈阳备好交通“入学通知书”
  3月1日,沈阳市中小即将正式开学。辽宁频道
开学将至 沈阳30所学校学生家长收交通“入学通知书”
  本报讯(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吕良德)3月1日,新浪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