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去年有280多万人死于癌症
联合国网站3日消息,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设立世界癌症日显示出全球共同攻克癌症的决心与期盼。在中国,癌症已成为疾病死因之首,且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攀升,对公众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据统计,中国去年有280多万人死于癌症,平均每天7500人。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表示,中国的癌症人数及癌症相关死亡人数每年都在以令人吃惊的速度上升,但真正的悲剧是,这些病例中大多数本都是可以预防的。导致中国癌症人数日益增加的原因主要都是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吸烟、酗酒、不良饮食和缺乏身体锻炼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大大增加了癌症风险。中国的吸烟问题尤其令人担忧,中国有超过3.15亿烟民,而且人数仍在增加。近半数的中国男性吸烟,因为肺癌导致的死亡占癌症死亡的30%。
除肺癌外,胃癌、肝癌、食道癌和结直肠癌也是中国男性和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多吃水果蔬菜的平衡饮食、饮酒适量、积极锻炼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大幅降低上述癌症和其他种类癌症风险的基本手段。除此之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也至关重要。施贺德指出,除了极少数例外情况,早期癌症比晚期癌症致死性更低,也更易治疗,早期发现癌症能够挽救生命。
癌症不仅是个人健康问题,它涉及到经济和公共卫生体系等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中国人口之众,也使得中国人的数据对全球癌症防控意义重大。施贺德指出,提高对癌症危险信号的认识、及时诊断、完善治疗应仍是中国癌症防控工作的重点。他同时强调,中国的医改为发展现代卫生系统提供了机遇,从而能够使癌症人数上升的趋势得到扭转,为中国建设健康繁荣的社会做贡献。“国际抗癌联盟”(UICC)于2000年发起了“世界癌症日”,旨在提高公众对于癌症的认识,鼓励人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社会和环境的致癌因素。2016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题是“我们可以,我可以。”
多数癌症患者如果不切肿瘤生存质量更高
你或许不知道,战胜癌症并不是意味着一定要切除肿瘤。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委会常委、重庆市肿瘤医院院长吴永忠教授告诉记者,由于早期筛查意识不强、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多数癌症患者被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对他们而言,消除对肿瘤的恐惧、实现与瘤共存或许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晚期癌症患者每天上班
吴永忠教授介绍了一个案例。
家住重庆市渝北区的罗先生今年55岁,每天过着早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精神十足,如果他自己不说,谁也不知道他竟然是一位晚期癌症患者。
5年前,老罗感觉老是有尿意,却尿不出,以为是上火,吃完一堆清热药物没见好转,并且越来越严重。到医院检查,结果让他如遭当头一棒:前列腺癌而且出现骨转移,失去最佳手术时机,只能采用抗雄激素药物控制病情。
经过最初低落期后,老罗决定面对癌症,积极乐观配合治疗。 1年后,老罗病情稳定下来,感觉身体状况已经和往常差别不大,回到单位上班。
“可惜的是,现实中像罗先生一样能够科学认识带瘤生存的患者并不多。不少患者一听到不能手术,精神顿时就垮了,认为自己没救了,身体也跟着垮。 ”吴永忠说。
中晚期患者最好带瘤生存
吴永忠介绍,手术并不是所有肿瘤唯一治疗方式,即使错过手术最佳时机,也不意味着无药可救。目前,肿瘤治疗更多的是提倡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热疗、生物治疗、中医治疗等多种方式综合治疗,有经验的医生会根据肿瘤病理检查结果、病程、发展趋势,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
吴永忠解释,对于中晚期癌症患者,带瘤生存是一种比较务实的方法。癌症其实是一种基因病,目前还无法使用药物将体内癌细胞“赶尽杀绝”。对于中晚期患者而言,把肿瘤当成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一样去理解,消除过度担心甚至是恐慌,更有利于治疗。吴永忠举例,临床经常遇到一些老年肿瘤患者,儿女们不惜一切代价要求手术,结果非但没有获得好效果,甚至让患者提前结束生命。老年人身体各种机能已经退化,无法耐受手术、化疗。此外,他们新陈代谢缓慢,肿瘤生长速度特别慢,完全可以保守治疗带癌生存。
吴永忠提醒,带瘤生存并不是让患者不再治疗听之任之,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模式,这也是近几年“个体医学”的核心。 据中新、《重庆晚报》、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