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辽宁日报》整版刊登振兴给我获得感卫生健康版

09.10.2017  19:02

  10月1日,《辽宁日报》第5版整版刊登砥砺奋进的五年振兴给我获得感卫生健康版,多方面多角度报道我省卫生计生工作成就。原文如下:

 

推进全民健康 奔向全面小康

 

  5年前,辽宁人的健康素养水平是10.46%,2015年达到12.43%,眼下,这个数据仍在攀升。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据省卫生计生委宣传处处长姜雪菲介绍,辽宁人的健康素养水平逐年提高,每年增长幅度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全国前列。普通百姓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

  从某种程度上说,健康素养水平代表着一个城市和地区居民的健康意识。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这样的健康理念被越来越多的辽宁城乡居民所接受。

  推进全民健康,辽宁一直在行动。

 

  居民生活方式更健康

  今年69岁的沈阳市民王大娘自打与沈阳市卫计委开通的健康大讲堂结缘,电视里的健康专家就成了王大娘最敬重的人。“以前不觉得做饭有啥讲究,现在看来还真马虎不得。以前每天做菜盐都不少放,全家人检查出了好几个高血压……医生说,这和饮食习惯有关系。”王大娘说,现在,每天做菜时严把食盐摄入量,一个限盐小勺儿是她的“计量标准”。

  我省现在人均每天食盐摄入量为13克,国家标准是6克;减油方面,我省人均每天吃油35克,国家要求每天不能超过25克。

  健康素养是健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5月,全省启动“健康辽宁全民健康素养促进七大专项行动”,其中合理膳食宣传教育主题行动,以“三减三健”为重点,提高居民健康素养,促进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王大娘说,其实“三减三健”理解起来也不难,就是减少盐、脂肪(油)、糖类的摄入,增进口腔、体重、骨骼健康。

  “我国的《健康素养66条》重点增加了近几年凸显出来的健康问题,如精神卫生、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科学就医和合理用药等问题,眼下,这些问题正在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沈阳市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宋钰说。

  我国提出到202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我省确定的目标是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各种健康教育的普及和健康方式的正确传导,这个目标已不是遥不可及。

 

  百姓看病就医更便捷

  如今,百姓的就医感受和体验与过去截然不同。

  看病挂号不用再到医院排队,在手机APP一键即可预约; 体检结果不用到医院去取,上网或者手机查询一目了然; 有了疑难重症,请国内名医看病也不是难事了,远程会诊就能面对面答疑解惑。

  说起这几年看病就医的变化,很多人都惊叹“互联网+医疗”带来的神奇和便捷。据沈阳市卫计委主任陶庆才介绍,现在,沈阳市所有大医院已全面铺就信息化高速路,智慧医疗为患者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挂号、排队、缴费、信息查询、医患沟通等业务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三年来,我省把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建设共用共享的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库,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等多位一体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在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基层卫生等领域实现全面改革。

  鞍山市民崔大娘患脑血栓后遗症,过去上医院看病检查都是老伴用轮椅推着她一大早去窗口排队。现在,崔大娘的老伴学会了网络预约挂号,啥时候想去医院,就提前在网上或者手机上预约挂号。

  8月26日,全省298家公立医院统一行动,取消药品加成,就诊流程全新再造。

  辽宁30%的二级以上医院开展分时段预约诊疗,三级医院平均预约诊疗率达到30%……

  一缕缕改革春风,吹去了老百姓心中“看病难、看病贵”的愁云。

 

  公共卫生服务更完善

  71岁的尚世香大娘做梦也没想到,可以不用去北京,在自家门口的鞍山市立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程会诊室就可以视频连线国内知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

  尚大娘的家庭医生告诉记者:“‘互联网+医疗’ 让我们直接与医联体的上级医院沟通交流,还能直接向专家请教学术问题,基层医生为社区患者看病心里有底了。”

  分级诊疗,把患者留在基层,把信任度留给患者。

  近三年来,我省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数据显示,省内32个县(市、区)持续开展“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覆盖所辖95.6%的乡镇卫生院、84.1%的村卫生室。

  眼下,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50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

  辽宁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省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持续提高,截至2016年底,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人数364.53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人数分别为413.35万和181.12万,预防接种建证率99%以上,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均达到90%以上。

  与此同步,我省突出重大疾病防治策略,建立防治重大疾病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8%以上,组织开展包括儿童口腔健康、合理膳食促进、癌症早诊早治等10项内容的全民健康干预服务工作。

 

 

兜底式”医疗让百姓心里有了底

 

  今年73岁的康平县小城子乡腰段村村民侯学芝,现在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乡中心卫生院“走圈”,舒展筋骨、锻炼身体。

  而半年前侯学芝和老伴的日子可不是这样。侯学芝的老伴长期卧床,老两口患脑血栓、肺心病。侯学芝平时说话就喘,连走道儿都费劲,还要陪老伴治病,加上每天做饭,这些成了侯学芝的难心事儿。

  由于侯学芝老两口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半年前,他们住进了乡卫生院医养护病房,从此,老两口儿的日子舒心多了。

  病房里冬天有地热,不用烧炕,卫生间有坐便,老伴有护工照看……“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让咱住进了医养护病房,吃食堂,饭菜可口,大夫、护士就在跟前,吃药打针很方便,而且全是免费的。”说起这些,侯学芝心情很轻松。

  小城子乡中心卫生院开设了20张医养护病床,床位从没有空过。记者了解到,在康平县,像侯学芝老两口儿一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老慢病”村民,只要本人申请,住院医疗、护理等,费用由政府买单,吃住免费。

  数据显示,康平县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占67%。让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看病无忧,基本生活有保障,建立医养护病房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今年4月,康平县东升乡卫生院开设了医养护病房,15张床位一下子全都住满了,这让院长万福国既兴奋又有压力,“只要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村民来院,免费医疗、食宿,这样做,不但减轻了困难村民的家庭负担,也减轻了儿女的压力,释放了劳动力,增加了村民的家庭收入。

  东升乡卫生院的医养护服务区窗明几净,环境优雅,病房卫生,患者的衣服、床单、被褥等由护工专人负责,随时清理打扫、清洗消毒。患者在这里有专用洗浴室,可以每天洗澡,行动不便的,还有护理人员帮忙完成。

  “一日三餐荤素搭配,厨师亲自送到病床前,菜谱一周内天天不重样。”万福国说,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饮食,减少米饭和淀粉等食品的摄入量。对患者实行专人护理、专人投送药品、专人诊治。

  61岁的村民刘桂银患“老慢气”十多年了,体重不足35公斤,看病医疗费无力支付,就连每天做饭都成问题。免费就医,给刘桂银全家带来了希望。从4月入院到现在,刘桂银体重增加到了50公斤左右,气色好多了,生活已经能够自理。

  据了解,康平县有15个乡镇卫生院开设了免费医养护床位,共计185张。也就是说,眼下至少有185名建档立卡的贫困村民患者住进了免费病房,这种“兜底式”医疗养护服务,让贫困家庭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数说 

  78.9岁

  辽宁省2015年度健康白皮书显示,辽宁人均预期寿命为78.9岁

  我省城市居民前5位主要疾病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病、损伤和中毒。

  我省农村居民前5位主要疾病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病。

 

我省发放居民健康卡突破1700万张

 

  记者9月25日从省卫生计生委获悉,我省强化顶层设计,全面建设医疗信息化高速公路,打造三大数据库、六大业务系统,推进区域平台整合,开发妇幼保健、干部保健等30多个应用信息化系统。截至目前,全省建成“互联网+移动支付平台”,实现网上统一预约挂号,健康数据互联互通,患者享受到高效快捷的医疗服务。

  数据显示,我省居民健康卡建设成效显著,发卡量突破1700万张,成为信息惠民的“金钥匙工程”。同时,我省在全国率先研发了儿童版居民健康卡和疫苗溯源信息系统,对疫苗流通到接种各环节进行信息采集和全程监控。与东软集团等公司签署“辽宁影像云”建设项目合作协议,社会资本拟投入12亿元,实现影像资料云端存储、随时调阅功能。

 

以“创卫”为抓手 推进健康辽宁建设

 

  记者从省卫生计生委获悉,省政府决定以国家卫生城镇创建为抓手,全面推动我省国家卫生城镇创建工作,统筹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打造宜居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环境,加快推进健康辽宁建设步伐。

  据了解,国家卫生城镇创建始于1989年,3年为一个评审周期。截至2015年,我省累计有国家卫生城市3个、国家卫生县城(乡镇)11个,分别占全省城市(含县级市)、乡镇(县城)总数的9.68%和0.71%,位居全国第29位。从今年开始,我省各市全部启动国家卫生城镇创建工作,到2020年,每个市(大连市、鞍山市除外)至少新增1个国家卫生城市、每个市新增国家卫生县城(乡镇)数量不少于3个。

 

精神疾病便民门诊只收1元钱

 

  居民健康素养问题也涵盖精神卫生问题。沈阳许多慢性精神疾病病人需要长期服药,为此,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特开设便民门诊,对前来开药的患者每次仅收费1元。

  据介绍,医院目前在沈阳建立了224个精神疾病康复站,精神疾病专家定期下社区指导基层医生,还派出精神科、心理科医生去康平、辽中、新民等沈阳农村区(市)县,与当地的初、中级精神科医生一起深入社区,为精神疾病患者家庭送去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