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三个月来首超荣枯线 发力“供给侧”改革

04.12.2015  16:26

  12月3日发布的11月份财新中国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2%,较10月份回落了0.8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荣枯分界线以上。多位专家表示,在经济动能依然疲软之时,需要在供给侧方面加大力度。
  由于此前公布的11月份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回升,财新中国综合PMI由10月份的49.9%回升至50.5%,在连续3个月低于50%之后,再次超过50%的荣枯线。
  财新智库首席经济学家何帆表示,11月份财新中国服务业PMI仍保持在荣枯线以上,经济活动总量恢复增长,主要是受服务业经营活动进一步增长支撑。
  “综合PMI在连续3个月低于50%之后再次超过荣枯线,这表明整体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经济结构仍在优化。未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继续保持协调,尽量避免实施大规模刺激。” 何帆表示。
  从财新PMI分项数据看,经历10月份出现可观增长后,服务业新业务量在11月份增速放缓,为16个月来(今年9月除外)最小增速。同时,11月份,服务业继续增加用工,但增速放缓,是一年半以来的次低水平,仅高于今年8月份。景气状况相对低迷,制造业继续压缩用工。两者综合看,用工总量连续第6个月下降,但降幅较小。
  记者采访时表示,11月份财新PMI显示投入和产出价格大幅下滑。另外,螺纹钢、铜等价格明显下滑,预计11月份PPI继续维持低位。此外,数据显示,投入品库存与成品库存皆有所下降,这都显示出企业仍在去库存。
  任泽平同时表示,11月份中采制造业PMI低于预期,但财新PMI高于预期,二者出现背离。这主要是因为中采样本里重化工业占比较高,如果剔除重化工业影响,中采和财新PMI方向大体上是一致的。
  “中采和财新PMI都显示工业通缩加剧和企业去库存,货币政策将继续维持宽松。稳增长持续加码,而地产等依然疲弱,维持经济中期L形判断,出路在供给侧改革。”任泽平告诉记者。
  何帆表示,所谓供给侧改革与传统意义的总需求管理是相对应的。如果说总需求管理的宏观政策已经力不从心,那么需要在供给侧改革方面发力。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副院长朱宁认为,从供给端推动经济发展有两个优势,一是如果政府从供给端有所作为,那可以对整个社会总需求带来一定拉力,这是非常有效的刺激经济的手段。二是供给侧传导机制相对直接,而需求端的传导机制相对比较漫长。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