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玉米螟绿色防控目前覆盖九成玉米种植面积
玉米是辽宁省粮食生产的第一大作物,是农业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从2008年开始,种植面积已超过3000万亩,到2015年已达到3600万亩,占全省粮食作物总面积的70%以上,产量占80%左右。玉米螟是影响全省粮食稳产和农民增收的主要虫害之一。近年来,辽宁省农业部门在省财政资金的强力支持下,坚持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始终将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生态环境安全作为植物保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把玉米螟绿色防控作为全省粮食生产保产、提质、增效的主要措施和防灾减灾的重要抓手。通过采取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广泛宣传,整合资源,增加投入,整体推进等核心理念,使全省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工作蓬勃发展,防控手段已由单一的化学防控逐步向生物、物理等绿色防控措施转变,防控区域逐年扩大。
今年是铁岭实施玉米螟绿色防控第五个年头,铁岭县蔡牛张庄玉米新品种推广专业合作社社长赵玉国对这项技术特别认可:“合作社有3万亩地,以前撒药防虫都得成车拉药,而且特别费人工,实施绿色防控后,不仅每年能减少几吨农药投放,而且玉米也能卖上价了,能增加近百万元收入。”
玉米螟绿色防控连续五年实现全域覆盖,铁岭市植保站站长杜冰感触最深:“农药的施用量一年比一年减少,不仅农产品质量有了提升,对环境安全也有了保障。”
据省植保站初步调查统计,辽宁省玉米螟重发区主要分布在辽宁中、西、北、南部平原地区,主要包括玉米大面积推广密植栽培技术的沈阳、大连、鞍山、铁岭、锦州、葫芦岛、阜新、朝阳地区。其中沈阳等6市7县实施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全覆盖,防控效果明显,发生程度较轻。其他地区均呈中等偏重发生态势。
加强领导,确保玉米螟绿色防控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玉米螟绿色防控工作,通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力推进这项工作,把玉米螟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由部门事务上升到政府行为,为开展玉米螟绿色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从2011年至2014年,省财政总计投入8635万元用于开展全省区域性玉米螟绿色防控工作。特别是今年,辽宁省按照农业部“整建制、全程化、绿色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的要求,全面推进玉米螟绿色防控工作,省财政投入防螟补助资金增加到9642万元,实施区域扩大到沈阳、锦州、阜新、铁岭、朝阳、葫芦岛市和绥中县、昌图县、岫岩满族自治县、本溪满族自治县、清原满族自治县、凤城市、辽阳县等县市。这些资金的投入,对于推动全省玉米螟绿色防控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截至目前,全省完成玉米螟绿色防控面积3214万亩,投放赤眼蜂卡1.28亿块,封垛40余万个,投入杀虫灯、诱捕器等各类防螟器械9.7万余台套,组织专业化防治队25784个,出动防治队员超过20万人次。
为保障实施效果,今年初省农委召开专题会议,对玉米螟绿色防控工作进行重点部署,提出具体工作意见,印发工作方案,指导各地开展工作。并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玉米螟绿色防控工作作为考核各地农业工作的重要指标。各级政府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地推进玉米螟绿色防控工作。各项目实施区域相继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参加的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玉米螟绿色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增加防控资金投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并将玉米螟防控工作置于政府督察的范围之内,有力地推动了玉米螟绿色防控工作的开展。
与此同时,加强向群众宣传,营造有利于玉米螟绿色防控的社会氛围。近年来,全省各级植保部门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玉米螟绿色防控的重要意义。一方面,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宣传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培训班的形式,面对面地为农民解疑答惑,提高群众开展玉米螟绿色防控的思想认识。并且通过建立玉米螟绿色防控示范户、示范区以及召开现场会等形式,树立典型、总结典型、宣传和推广典型。据统计,仅2015年全省各级植保部门举办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就达3000余场次,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播出电视预报、防控技术专题等节目100余期次,印发技术资料50多万份,辐射群众100余万人次,使实施玉米螟绿色防控工作的必要性和主要技术措施深入村屯,深入人心。
强化服务,不断提高玉米螟绿色防控工作整体效果
五年实施过程也是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研发的过程。多年来辽宁省在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特别是在生物防治技术方面有较深厚的基础。在当前现有推广实施的防控技术基础上,省农委又积极与农业科研、企业联手,联合攻关,加快推进各项新型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先后探索性试验、示范了赤眼蜂控制一代螟、性诱剂控制二代螟的一、二代联防技术模式和白僵菌封垛、杀虫灯控制越冬代成虫、赤眼蜂、白僵菌颗粒剂以及高杆喷雾机防治一、二代螟的田外与田内联防技术模式。尤其是今年针对二代玉米螟的发生较重情况,辽宁省已安排部署了专化赤眼蜂防螟、性诱剂、杀虫灯联合诱控,以及利用先进施药机械喷施高效、环境友好型农药防治二代螟等一系列试验、示范工作,逐步在全省各地完善推广,有望成为玉米螟绿色防控的重要技术手段。
随着防控技术逐步完善,植保服务措施也逐年加强。一是强化虫情预测预报,为适时防治提供服务。重点是组织开展玉米螟系统监测工作,通过系统测报培训,进一步提高植保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及时准确掌握玉米螟发育进度,准确预报释放赤眼蜂、白僵菌封垛等防控措施实施适期,保证玉米螟防控效果。
二是强化技术措施落实,为绿色防控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撑。今年,项目实施区域以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一代玉米螟为核心技术,因地制宜实施白僵菌封垛、杀虫灯诱杀、性诱剂诱控、应用现代植保机械喷施生物农药等辅助技术。把各项技术通过《玉米螟绿色防控项目实施方案》、《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要点》等文件及宣传资料下发,举办测报人员培训班、专业化防治队员培训班及现场指导等方式加以推广落实。
三是在强化为民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防控投入品监管,为生物防螟提供质量保障。针对赤眼蜂、白僵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重点环节,省农委制定了科学、高效的产品抽样、检验、分析流程,细化了产品质量考核指标。从2011年开始,每年对赤眼蜂和白僵菌生产企业进行抽样检验,保障了防螟物资的质量。2015年,更是对全省8个赤眼蜂生产企业,先后分三个阶段对75批次样品进行了质量检验,最大限度保障了产品质量。
四个“模式”保障玉米螟绿色防控项目实施
玉米螟绿色防控项目实施以来,辽宁省植保部门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形成了“公共、绿色、整合、统防统治”等四个“模式”,确保了玉米螟绿色防控项目的顺利实施。
形成了玉米螟防控行政管理上的“公共模式”。全省玉米螟绿色防控项目实施以来,省农委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全省各级政府也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理念,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玉米螟防治工作纳入政府行为,作为农业和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来支持和发展。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层层落实任务,明确职责,共同行动,推进玉米螟绿色防控工作开展。通过近两年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推广项目的开展,全省范围内已经形成“政府主导,部门服务,企业配合,农民参与”的防螟“公共模式”。为保障防螟工作扎实有效,各级政府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负责的玉米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防螟工作方案;各级植保部门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制定防螟技术方案。在整个防螟过程中,职责任务明确,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形成了玉米螟防控策略上的“绿色模式”。围绕“关键技术绿色化、技术体系规模化、推广应用产业化、综合效益最优化”的目标,结合辽宁省开展生物防治的资源优势,制定了全省在玉米螟防控技术集成上的“绿色模式”。项目实施区域在玉米螟防控过程中全程使用生物、物理防治技术,真正实现了由原来的化学防控向生物等绿色防控模式转变。即在防控一代玉米螟时应用白僵菌田外封垛压低虫源基数和田间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降低玉米螟卵的孵化率;通过释放专化赤眼蜂、物理诱杀、性诱剂迷向、飞机和高秆作物喷杆喷雾机喷施生物农药等集成技术措施控制二代玉米螟,实现了玉米螟防控的“全程绿色化”。
形成了玉米螟绿色防控项目上的“整合模式”。重点是将玉米螟绿色防控与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进项目相结合;与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相结合;与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相结合;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相结合;与植保能力提升项目相结合。并通过实行5个结合,实现了5个提高,即通过项目整合,实现了资金汇集,提高了玉米螟绿色防控工作资金的使用量,保障了项目健康发展;实现了主要技术优化集成,提高了关键技术的科技含量;实现了植保工作与玉米生产的对接,提高了植保工作与优势农作物发展的关联程度和深度合作效果;实现了将植保工作置身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宏观战略之中,提高了植保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实现了现代化植保机械应用与玉米病虫害统防统治的融合,提高了防控作业效率。
形成了玉米螟防控组织上的“统防统治模式”。玉米螟发生面积大、为害重,一家一户分散防治难以保证防治效果。全省农业部门和植保机构积极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对专业化防治从业人员培训和指导,提高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能力,促进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在白僵菌封垛和放蜂适期,各地以村组为单位,组织防螟专业队,有效解决了分散防螟效果低的难题。在玉米螟绿色防控实施过程中做到“八个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技术、统一防螟物资、统一防治时间、统一田间操作,统一检查验收、统一档案管理。
五年累计挽回玉米产量损失75亿斤
通过推广实施绿色防控技术,辽宁省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绿色防控面积从2011年开始逐年增加,今年已达到3214万亩,覆盖了辽北、中、南大部玉米种植地区,达到全省玉米种植面积的90%。
通过连续实施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挽回粮食损失数量逐年提升。据统计,2015年全省玉米螟绿色防控区域,平均卵寄生率达到70.3%,综合防效61.1%。经过抽样测产,今年辽宁省实施推广玉米螟绿色防控区域的亩产平均在1100斤,平均每亩挽回84.2斤,全省共挽回产量28.34亿斤,按照当前玉米平均价格0.8元/斤计算,每亩挽回经济损失67.36元,全省共挽回经济损失22.67亿元。
同时,化学农药使用逐年减少。通过推广实施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3214万亩防控面积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260余吨(折百量),减轻了农药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了农产品农药残留,减少了农药中毒事故的发生,增加了有益天敌的数量,维持了生态平衡。同时,通过宣传“绿色植保促和谐,公共植保求发展”的理念,使广大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也逐渐提高。
五年来,全省已累计实施玉米螟绿色防控面积8022万亩,总体防治效果达到66.8%,减少使用化学农药640吨(折百量),挽回玉米产量损失75亿斤以上,投入产出比达1:17.3。
专业放蜂队田间放蜂
农业专家说:
王小奇沈阳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教授
赤眼蜂被人工释放到田间后,它可以主动去找寻玉米螟的卵,并把自己的卵产在玉米螟的卵内,赤眼蜂的卵孵化后,取食玉米螟卵内的营养物质,使玉米螟的卵不能孵化出玉米螟的幼虫,而是羽化出赤眼蜂,因而把玉米螟消灭在卵阶段,使玉米螟的种群数下降,减少对玉米的为害。这种生物防治方法与传统的施用化学农药防治比较,它劳动强度小、防治成本低、没有环境污染、防治针对性强,不杀伤天敌。
农技人员说:
王丽颖开原市植保站站长
为了保证绿色防控效果,开原市这些年加大玉米螟绿色防控的培训力度,以村为单位,统一组织放蜂,并保证每个村至少有一名技术明白人,每家每户还发放防控技术明白纸,植保部门还提前预报放蜂时间,各项措施组织到位。特别是针对合作社、种粮大户这些种植面积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宣传引导,绿色防控省工、省时、省药的效果在合作社和种粮大户身上体现最为明显。
种植大户说:
常兴江朝阳市朝阳县尚志乡郑杖子村村民
我承包了100多亩地种植玉米,这些年每年都闹玉米螟,虫子多时就打药,少的时候舍不得投入就听之任之,每年由于虫害造成玉米秃尖的不少。今年政府免费发放蜂卡,不用打药了,90%以上的玉米都没遭受虫害,不仅省了药钱和打药的人工,还多打了三四千斤玉米。大伙对这项技术可欢迎了,既节省了成本,又提高了产量,都盼着明年还能继续这种绿色防控技术,保障咱农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