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晖萍:“老师”和自己女儿一样大

04.12.2014  00:03

20载与城市共生长的光荣岁月

100个和奉献同呼吸的深情回忆

管乐 本报记者巴家伟

1987年10月,连晖萍从沈阳军区225医院转业到大连市税务局,分配在第三分局。1988年,她被调到沙河口区税务局政工科,一年后又到了人事科,担任人事科副科长。

1994年税收体制改革,连晖萍在人事科负责人员调整安排。沙河口区税务局三分之一的人分到了地税局,一共有50人,她也是其中的一个。当时办公条件很艰苦,人员非常紧张,一切都需要从头做起,但是大家的工作热情很高。她记得,局里要开个会,先是向区政府借用会议室,然后再向别的单位借几台面包车把开会人员拉过去。看见大家这么有积极性,感觉就算有再大的困难,也能够解决好。那时人员虽少,但是工作量却非常大。“最初组建地税局的时候,大家真的都很不容易,好在挺过来了。”她感慨地说。

让连晖萍记忆最深的是,她所在的沙河口区局当时创下“三个”第一:第一个建立起党组织,又第一个建立起团组织,还第一个将工会组织建立起来。“当年的照片,我都留着呢,为了纪念那段难忘的岁月。

2002年,市地税局内部机构调整,所有科级干部全部重新聘任。连晖萍说,这次调整对她的影响很大。她从人事部门转到业务部门,在管理五科专门管理三资企业。而这时她已经45周岁了,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年轻的科领导认为她年龄偏大又没做过具体的业务工作,对连晖萍在这里能否干好存有疑虑。后来科领导亲自带着连晖萍从企业开业调查、行政业务管理等方面学起,没过几个月,科领导对这位老大姐的看法就发生了改变。

连晖萍说,自己工作很认真,遇到什么不会的,就主动地向科里的年轻人学习请教。科里有个姓刘的年轻人,和连晖萍的女儿年龄几乎一样大,也当起了她的“老师”,并与她建立了母女一般的深厚友谊。虚心认真的工作态度,让连晖萍很快掌握了工作流程,她还主动帮助科领导完成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记录等工作。就这样,在业务科室干了6年之后,领导觉得50多岁的连晖萍在一线很辛苦,就让她到局办公室做出纳工作,直到2012年1月退休。

回想自己在地税局18年的工作经历,从一开始工作的辛苦感,到后来的工作成就感,连晖萍说,自己是跟着地税一起成长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