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贴条险”遭调查后仍在销售
“你贴条,我贴钱。”花1元钱就能少缴100元违法停车罚款?近日,一款手机APP推出了“贴条险”,车主购买后,可在被贴条后获得理赔。随后,中国保监会发布消息称,将对“贴条险”展开调查,提醒消费者注意风险。不过,昨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调查发现,该APP销售的“贴条险”目前仍未下架。
尝鲜:保费交一元理赔100元
昨日,记者下载了该手机APP客户端,并登录注册。根据页面提示,记者点击进入服务页面,看到“车险测算”“理赔服务”“违章代办”等服务类别,最后一栏则为“贴条险”,输入车牌号、车主姓名、行驶区域等信息后,界面出现了关于“贴条险”的介绍:“用户首次购买‘贴条险’仅需1元,自购买次日起一年内首个车辆贴条类型违章处理,在APP服务栏中进入‘违章代办’服务并选择在线支付,立减100元。每辆车仅限一份,使用后即失效,此后用户可再次购买。”
记者按照提示购买了1元“贴条险”,随即生成了一个13位的“贴条险”编号。查看更为详细的保单信息,记者发现,编号变成了抵用券号,当车主处理违停贴条,并选择在线支付时,就相当于使用这张抵用券交了罚款。
对于1元“贴条险”,不少保险业内人士表示,这是一种炒作,其目的是营销。据了解,目前这款推出“贴条险”的手机APP用户已经突破10万,购买“贴条险”的用户也有几万人,3月19日处理了3笔赔付。
监管:“贴条险”涉嫌非法经营
不过,这款APP在“注意事项”中写道:“非首次购买‘贴条险’的用户,价格可能上浮,和贴条频率相关。”记者再次以同一号牌车辆投保,保费就从1元变为10元。
此外,还有特别说明:“‘贴条险’不是一款保险产品,而是这款APP提供的类保险服务。作为销售平台的手机APP不隶属于任何保险公司,想买保险的同学请参考《风险提示》。”记者点击《风险提示》发现,这正是保监会关于防范“贴条险”风险的提示链接。
在法律界人士看来,这一服务违反了公序良俗原则,因为“贴条险”的行为降低了违法成本,纵容了违法行为,增加了有关部门管理社会的难度,干扰了公共秩序。
针对“贴条险”的种种争议,中国保监会在《关于防范“贴条险”风险的提示》中明确表示,该销售平台不隶属于任何保险公司。“贴条险”针对违法行为提供赔偿,既违反社会公序良俗,也不符合保险原理,有关机构和人员涉嫌非法经营保险业务,请广大消费者注意防范风险,保监会将对相关情况作进一步调查。
真相:商家或为收集用户数据
那么,1元赔100元的“贴条险”真是赔本赚吆喝吗?
某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粗略测算一下,用户一年内被贴条的概率是非常大的,如果用户都以1元投保,商家赔付金额远超过保费,收不抵支,所以这种行为应是商家初期推广软件的炒作噱头,是其营销的一种手段。
在另一位保险业人士看来,软件商醉翁之意在于用户数据,通过“贴条险”这类产品,掌握用户和车辆的数据,再去挖掘数据增值的部分,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
律师李利威认为,继银行之后,互联网也开始进军保险行业。尽管“贴条险”短期并不能对传统保险公司产生什么影响,但这很可能是互联网冲击保险业的开端,是一次互联网对保险行业的投石问路。
沈阳晚报、沈阳网主任记者高薇
摄影记者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