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一台老式手摇缝纫机的“深情讲述”

10.07.2019  08:01

  一台早年间德国“飞人牌”手摇缝纫机,静静地陈列在原沈阳军区后勤史馆一楼的展厅里,向参观者“讲述”着一段共产党人忠诚于使命与信仰的故事。7月9日,记者了解到,为了寻觅这位“讲述者”,后勤史馆馆长徐文涛前后花了7年时间。

  缝纫机的故事,要从红军长征讲起。1934年,时任红一方面军某部缝纫班班长葛接调挑着一台德国“飞人牌”手摇缝纫机随部队出发。“这是葛接调来到连队后得到的第一件‘武器’,他的任务就是为新入伍的战士做五角星或红臂章,还为大家补衣服。”徐文涛说,“在长征路上,葛接调随部队走过雪山、荒原、沼泽,经受高寒缺氧,饥寒交迫之际,任凭谁劝他扔掉这沉重的‘负担’,他都不肯。他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这台缝纫机,一刻也不离身。

  徐文涛在葛接调儿女的回忆录中了解到这段历史,深受感动。“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他能挑着四五十斤重的缝纫机走完长征,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徐文涛说。

  “那台缝纫机承载着红军战士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使命。”徐文涛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这样一台缝纫机在史馆展出,哪怕是同一批机型也好。从此,他四处寻觅,终于在一处文物市场发现了与葛接调那台缝纫机同时代、同批次、同机型的一台机器。他三次与收藏者沟通商议,最终自掏腰包花费1万余元把它买了下来。

  找到这件文物,徐文涛欣喜若狂,把它视作“镇馆之宝”。随着更多文物的搜集整理,徐文涛一次又一次被革命历史所震撼,在他看来,自己并不只是在筹建并守护一座博物馆,而是在收藏一段段红色历史,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文物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唐心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