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汉式”婚礼惊艳丹东人(图)

25.05.2015  12:38

   这是穿越了吗——

   一场“汉式”婚礼惊艳丹东人

  红色纱幔,琴瑟和鸣。伴着悠扬的编钟、古筝乐曲,新郎新娘互行揖礼,浪漫结手。5月23日上午10点58分,一场穿越时空的汉式婚礼上演,现场宾客直叹新颖,记者也有幸感受了一把这“两千年前”的幸福。据了解,全依周制礼仪的汉式婚庆典礼在我市尚属首例。

   穿越古今寻周礼

  新娘何婷婷是媒体工作者,父母都是语文教师,从小受国学教育影响的她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去年,她与男友赵阳光登记结婚,婚礼也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划着。

  何婷婷认为,西式婚礼虽然浪漫唯美,但中国的婚礼文化更博大精深。此前,她曾经在南方看到一些国人穿汉服上街,就像一些少数民族穿自己本民族服装参加庆典活动一样,觉得很好。因此,她与赵阳光商量决定:办一次汉式婚礼,传承一把汉族文化。

  但办一场汉式婚礼谈何容易?何婷婷与赵阳光半年多来走访了省内多家婚庆公司,这些公司都因此前没有先例之故,不敢承办这样的婚礼。有些婚庆公司虽有道具和服装,但不够专业,并且对汉式婚礼的礼仪也了解得不多。

  无奈之下,何婷婷和赵阳光只能去外地寻找更“正宗”的汉式婚礼。他们利用节假日时间先后走访了陕西、浙江、北京等多地,观看了多场汉式婚礼。何婷婷还在购物网站上搜索了所有的汉式婚礼礼服,分别与各家婚庆公司的礼服进行比较。上个月,他们终于定下了整体方案,决定聘请北京的一家礼仪公司进行整个婚礼的策划。

   共牢而食、合卺而饮

  走进婚礼现场,瞬间就会被这高贵、典雅、壮观的气氛所吸引。大红格调的典礼台、典雅的写意屏风、古朴的条案、红色的纱幔,还有古时的礼器……在庄重悠扬的编钟鼓乐声里,身着汉服的“司礼”(“蓄”长髯的长者)踱步登台。“凯风渐兮,云轻扬,安得美人兮,乐宫商……”(相当于描绘婚礼当日的风物,以及新人即将成为夫妇、琴瑟合鸣的喜悦)新郎赵阳光登场,一袭汉衣,脚踩履,气度温文尔雅。突然,“司礼”惊问:儿郎为何没有头冠?原来,古代男子要行加冠礼后才能娶妻生子。于是,赵阳光忙缓步来到父亲面前,双膝跪地,请父亲为他戴上头冠,然后他才缓缓走向典礼台中央,向来宾们行揖礼。

  随后,新娘头梳发髻,佩以金钗,身着红色传统汉式婚礼服装走向典礼台,身后还跟着6名从者。从者是为本次两位新人典礼服务的人,古时由夫家姑嫂组成,而新娘何婷婷则从辽东学院邀请了6位女大学生代替。

  婚礼在庄严的气氛下进行着,两位新人行揖礼瞻谢四方来宾,然后再进行“同牢合卺”环节。何婷婷和赵阳光登礼台对席而坐,经燃灯备席、引水沃盥、焚香净手后,再起座、落座,行祭礼、馂礼、合卺礼。其中合卺礼是把完整的匏瓜一分为二,斟满美酒,夫妇二人交互引用,再原样合一。象征着新人从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为一体。

   解缨结发、执子之手

  合卺礼成后,姻亲既成,连理已结。但还有一个环节意义深重,那就是——解缨结发,这也是新娘何婷婷最喜欢的环节。在汉族传统礼俗中,新郎在订婚之日会亲手在新娘的发髻上系上一段红缨作为定情信物,新婚当日再亲手解下与自己的头发系在一起,放入离家前母亲所赐的香囊中,这也是“结发夫妻”的由来。

  赵阳光取下预先系在何婷婷头发上的红缨,小心翼翼地将两缕头发绑在一起,然后放入了香囊中。在司礼“三世姻缘终相守,一生一世永相随”的贺词中,解缨结发礼毕。

  仪式的最后,何婷婷和赵阳光为敬孝恩,又向父母进行了叩拜。至此,典礼又一次达到高潮,在场宾朋都目不转睛地观看,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到了汉代。整个婚礼仪式期间,数十位宾客离席拍照或摄像,记录下了这一极富观赏性,又充满文化内涵的场面。宾客们对这场婚礼议论纷纷,其中,一位刘姓女士告诉记者,从来没见过这样独特和有文化味的婚礼,一开始还以为是韩式婚礼呢。宾客李先生则感叹说,新郎新娘通过这样的婚礼,等于重温了汉代的文化,特别是孝文化和礼仪文化。新娘何婷婷也表示,在彩排婚礼的过程中,他们夫妇越发觉得中华文化魅力无穷。

  同时,记者发现,司礼主持婚礼的过程中,语速庄重平和,词彩华丽庄重,并取材于《诗经》、《乐府》等古典名著中的章句。如“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等。新郎、新娘在婚礼过程中,也充分展现了“礼教”的内涵和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