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长春老人寻找在沈的亲弟弟

29.06.2017  10:34

 

  年老的马聪起更加想找到从未谋面的弟弟。读者供图

  

    70岁的马聪起有一个心结怀揣了一辈子,他很想见见从未谋面的弟弟。

  9岁那年,马聪起放学回家,打开门看见母亲躺在炕上,面如土色,满屋子的人神色慌张。后来母亲被大人抬着送去医院,此后,马聪起再也没有见过母亲。

  “母亲在医院因难产去世,她生下一个男婴没有被抱回家,直接送人了。”时隔六十多年,这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日,马聪起记得当时年幼的自己大哭了一场。

  此后,马聪起的父亲几年后也病故,马聪起在14岁时成孤儿。

  “我后来只能投奔到长春的姑姑家,在那里长大,但我始终没忘,在沈阳有个弟弟。”6月28日,马聪起找到本报寻亲栏目,请求帮助寻亲。

  弟弟出生时4.5公斤重

  “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难产是很容易造成产妇死亡的,尤其是弟弟出生时体重4.5公斤,自然分娩非常困难。”马聪起弟弟出生在1955年(或1954年),那个时代产妇生孩子都不去医院,基本都是在家里自然分娩,由村里的接生婆接生。

  虽然在沈阳生活没有几年,但马聪起对小时候在沈阳的家记得清清楚楚,马聪起的家曾在丁香屯有一处小平房。

  “虽然母亲早就腹痛有了生产征兆,但并没有提前去医院。”那天放学回家路上,马聪起满心欢喜,本以为到家就能看见新出生的小弟弟了,因为母亲总跟他说就要有弟弟或者妹妹了。

  没想到推开门,家里满屋子的人,母亲躺在炕上不知什么原因,表情痛苦,四肢无力地瘫着。

  “母亲是被大伙七手八脚抬去医院的,因为当时也没什么交通工具,后来几天母亲没再回来,虽然没有人直接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大家都把我当小孩子,但实际上那个年纪的我什么都知道,大人说的话我听得明明白白,母亲难产死了,生下来的弟弟4.5公斤重,父亲怕养不活,没往家抱,送人了。”小小年纪遭遇这种重大变故,马聪起难过又害怕,却又不敢说。

  14岁的他卖房投奔姑姑

  他从未见过这个弟弟,也因为弟弟的出生造成母亲的去世,他只想念母亲。

  “我这一生够写一本书了,身世坎坷,命运多舛。”1960年,马聪起刚刚14岁,他的父亲因病去世。

  “我父亲活着时在生产队负责给牲口铡草的,家里分到的口粮少得可怜,我们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父亲生病去世,马聪起成了孤儿。马聪起不得不投奔在长春的姑姑,“沈阳的亲戚帮我把家里唯一的一处房子变卖了,当时那一间房子卖了150元,我就揣着这全部财产离开沈阳去了长春。”

  “幸运的是姑姑对我很好,姑姑家没有儿子,把我当成儿子一样对待。”马聪起在长春念了初中,后来还去佳木斯读了大学,毕业后分配回长春拖拉机厂,成为一名经济师。

  回沈阳在家边呆一下午

  虽然离开沈阳多年,但在马聪起的心里,家永远在沈阳丁香屯,对那里他一直念念不忘割舍不下。在长春上中学时,放寒假因为太“想家”,他还一个人回到沈阳“探亲”,到老家周围走一走。

  “我最遗憾的是父母的骨灰都没有留下,当年家里太穷,我又太小,没有什么亲人帮我操办这些后事。”马聪起不想有生之年留下更多遗憾,他想找到唯一的弟弟,与弟弟相认。

  一有机会马聪起都会回沈阳看看,去年秋天他儿子开车拉着他路过沈阳时,他又去丁香屯看了看。“我在丁香湖边上呆了一下午,远远地望着家的方向,慢慢回忆儿时的点点滴滴,虽然生活艰苦,但都是幸福的记忆,那一切仿佛就在昨天。”马聪起也越来越想见到那个从未谋面的弟弟。

  弟弟名字可能叫“张万金”

  他也曾多次打听弟弟下落,但一直没有音讯。“我弟弟出生后就被送人了,据说名叫张万金,但不知道后来是否改名字。”马聪起当年是从姨姥嘴里听说的,姨姥的大女儿见过被送人的那个弟弟,说送给了一户姓张的人家,起名叫张万金。

  “现在我姨姥以及她女儿都去世了,但她们的后人应该还活着,听说曾经做过汽车维修。”马聪起希望能找到弟弟张万金。

  张万金,目前在62岁左右,希望知情读者能够提供线索。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刘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