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他自掏腰包20万元给家乡办秧歌队

27.09.2018  11:33

  郭永秋几乎每个夜晚都来看家乡父老扭秧歌。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驻葫芦岛记者胡清摄

  他在外打工创业多年,感恩家乡父老以往的帮助,不忘初心开始回报家乡。他热心公益,为了乡亲玩有所乐,自己拿出20万元办起秧歌队;为方便大家出行,自费为村里安18盏路灯,并建文化广场。而自己却非常节省,浑身上下一身行头不超过200元。

  他叫郭永秋,44岁,家住葫芦岛市绥中县小庄子镇。20多岁时,郭永秋就出去闯荡,每天早出晚归,从建筑工人干起,靠着勤劳双手、聪明才智和一股不服输的拼劲,终于在建筑市场上站稳脚跟,凭着苦干、实干和巧干,他过上了幸福生活。

   自掏20多万元办起秧歌队

  葫芦岛绥中县小庄子镇小庄子村原来秧歌队是村民自发成立的,约有30人。由于买服装、请鼓队、借音响都需要钱,开始大伙集资,每人出几十元钱,可时间长了有人就不愿意掏钱,扭秧歌的人也越来越少。秧歌队的大爷大妈试着找到郭永秋,令人没想到的是,郭永秋二话没说,自掏腰包为大家购置了秧歌队所需的器材等。“办秧歌队是好事,既锻炼身体,又促进邻里和谐。以前很多乡亲都曾经多次帮过我们家,我永远忘不了乡亲们在我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人必须知恩图报,如今我生活条件好了,花点钱出点力来回报很正常,也很值得。”郭永秋说,拿钱办秧歌队和家人商量了,家里人都很支持。

  2013年10月3日,小庄子村秧歌队就这样正式成立了。秧歌队每年定期给敬老院和孤寡老人演出,到外演出活动不要百姓一分钱,不接受任何单位的馈赠,演出一定要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郭永秋说:“组建秧歌队纯粹是自娱自乐,到外演出绝不能要小钱,更不能让人烦,那样就没意思了!

  “要谢谢永秋,自从参加秧歌队,我的腿脚灵巧了,病也少了,连糖尿病都不犯了。每天晚上先扭秧歌,1个多小时后再唱歌,心情特别舒畅。”76岁的郭玉莲说,秧歌队常出勤的有五六十人,多时有一百五六十人,赶上节假日人会更多。

  队伍一天天壮大,每个队员心里都非常高兴。如今5年过去了,不管自己遇到什么困难,郭永秋都一如既往地支持秧歌队,也因此“”进去20多万元。

  秧歌队队员提起郭永秋无不竖起大拇指,在他们看来,郭永秋为秧歌队付出了很多。每次出去慰问演出或者参加活动时,从安排车辆、人员到准备吃喝、服装等,郭永秋都想到前面,为大家排忧解难。

   自费安18盏路灯又建文化广场

  每天晚上扭秧歌的人多了,可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虽然安装了路灯,但还有部分地方没有路灯,晚上有老年人出来扭秧歌或者溜达时很不方便,甚至有人因此摔了跟头受了伤。

  得知这一情况,郭永秋实地考察部分地段后看在眼里,心里又有了新想法。2015年4月,经过与村里商量协调,他又花5万余元,给村里几个经常走的路口安上了18盏路灯,让村里大部分地方都亮了起来。

  如今每当夜幕降临,看到村子各条主要地段路灯都亮堂堂的,大家出行无忧,76岁的村民杨德福笑得合不拢嘴。“现在我们可太享福了,晚上村民们坐在路灯下聊聊天,到邻居家串串门非常方便,村民们都念着郭永秋的好。这孩子真是个不忘本的好人,对待父老乡亲真是没的说,可他自己却非常节俭,真是太难得了!

  郭永秋说,他仍然时常在外艰苦打拼。如果没有家乡父老的支持和帮助,他也不会这么快就过上好日子,因此这份恩情啥时都不会忘。如今自己生活有了保障,那就应当为家乡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生活才会更有意义,自己活得也有价值。

  看到家乡没有像样的文化广场,他就又带人拉来沙子、水泥等,花7万余元在一宽阔地方修建了一处文化广场。这样一来,乡亲们又多了一处活动场所,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对于家乡父老,郭永秋毫不吝啬;而对于自己,却非常节俭。一件夹克、一条黑裤子穿了10多年。即便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一身行头也不超过200元。吃饭也常是粗茶淡饭,从不铺张浪费。

  对于自己掏钱给家乡安路灯、办秧歌队和建文化广场,有个别人暗中觉得郭永秋有些傻,自己舍不得吃穿,却把省吃俭用、辛苦打工挣来的钱捐出去,到底图个啥?面对这样的非议和不解,郭永秋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自己外出创业得益于家乡人的支持和帮助,现在家乡父老有了一些需求,力所能及为他们排忧解难,这是我的荣幸。“看到父老乡亲们高兴我也高兴,毕竟现在有能力回报家乡,我觉得心里暖暖的,也很踏实。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驻葫芦岛记者胡清


(责任编辑:田晶) 作者: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