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去世后 她把“保姆”当成“妈妈”

15.10.2018  09:55

  王淑清(左)和张秀兰坐在一起,笑着说她和“妈妈”两人长得越来越像。读者供图

  饭桌上,王淑清总是不忘做张秀兰老人爱吃的饭菜,为照顾老人的情况,饭菜也都做的熟烂,容易咀嚼消化。

  14年前,王淑清第一次见到了一个家属院生活的独居邻居张秀兰老人,当年张秀兰靠捡废品维持生计。王淑清留下老人做了保姆,帮老人的同时也是帮自己照顾瘫痪的“植物人”丈夫。9年后丈夫去世,王淑清没有辞退老人,而是将老人当做母亲一样赡养,这个临时组建的家庭仍被大爱紧紧连接在一起。

   14年前她们都在为生活奔波

  2018年的“十一”,89岁高龄的“妈妈”和女儿一家三代人团聚在一起,饭桌上外孙和外孙媳妇不断地给老人夹着她爱吃的菜,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的老人乐得合不拢嘴。“我和我妈是不是长得越来越像?”王淑清将身体靠向挨着她坐的“妈妈”张秀兰,老人也乐呵呵地一个劲儿说着“像,像!

  这个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老人对记者说,要不是14年前到了这个“女儿”家,她的生活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2004年,王淑清遇到同一小区居住的独居老人张秀兰时,当年75岁的老人刚刚经历了一次被迫离婚的官司。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张秀兰虽然得到了所住房屋的使用权,但因亲生儿女远在千里之外的黑龙江老家的一个偏僻农村,相距遥远、生活困难,没有能力更好地抚养老人。多年前从老家到大连市挨家做保姆的张秀兰再婚又离婚后也没有什么经济依靠,年事已高的她没有能力再找工作,每天起床就背着编织袋,靠在附近小区捡拾废品艰难度日。

  正月里本是带着米、面、油看望张秀兰老人的王淑清,见到已经拾荒一个多月的老人头发凌乱,脸色也灰突突的,顿时心酸不已。回到家一边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一边还不忘老人落寞、孤寂的身影,王淑清突然生出了一个念头——把老人接到家里一起生活。

  1988年,王淑清的丈夫因为车祸造成其脑颅骨粉碎性骨折,虽经过及时抢救保全了生命,但却造成髙瘫性终生残废,不会说话,不能自主吃喝,大小便失禁,成了一个“植物人”。这个曾经是专业篮球运动员的男人身高接近2米,一切都要由王淑清照顾。十多年来王淑清放弃了自己在沈阳的工作,来到大连既要陪护病床上的丈夫,顾着儿子的学习,还要为一家的生计奔忙,要强的王淑清还贷款买了辆小客车,在金州跑长途客运,一天忙得分不开身。

  王淑清觉得把老人接回家既解决了老人吃饭问题,自己也有了个伴,免得老人一个人寂寞、孤独,同时也可以和自己一块儿照顾患病的丈夫,互相搭把手。

   组建临时家庭 让家中有了温暖

  爽快的王淑清把自己的想法向张秀兰老人说了,但是老人一开始却并不同意。朴实的老人知道王淑清更多的是想帮自己,“我这么大年纪了,照顾病人方面也帮不了多少忙,我去了不就是给人家增加负担吗。

  知道了张秀兰老人的心思,王淑清认真地给老人讲自己的处境:“一起生活不是给我增加麻烦,相反是帮我减轻负担。我一个人,昼夜围着丈夫转,放不下,也离不开。你搬过来一起居住,我外出时丈夫在家有个人照顾,我心里就踏实放心了。您不要多想了,这事就这么定了。

  知道了王淑清对丈夫的不离不弃,张秀兰同意了她的提议,愿意住进去帮着照看病人、喂水喂饭,只提了一个要求:“我知道你想帮我,你也难,我不要钱,只要有一口热乎饭吃就行。

  就这样张秀兰住进了王淑清的家里,两个为生活奔忙的女人组建起了一个临时家庭。白天,王淑清做完早饭就踏踏实实地外出跑客运,家里瘫痪的丈夫放心地交给张秀兰老人照顾。张秀兰也不用在风吹雨淋的大街上捡拾垃圾,而是在王淑清的家里照顾病人,然后再四处寻摸着找点自己能干的活,洗洗涮涮地尽可能减轻王淑清的负担。

  一开始王淑清担心老人年龄大了,在家里用煤气做饭不安全,因此都是自己做完饭再离开,或者忙不过来就从外面买回来一起吃。但有一天因为出车遇到意外,王淑清比平时要晚很多才回到家,没想到一进家就看到老人已经将饭菜做好,却没动碗筷等着她回来,还一再解释煤气已经关好了,让她别担心。“老人说想让我吃口热乎的,怕我回来太累。”王淑清说那次看着担心挂念她的老人,一下就想到了自己已经去世的母亲,心里说不出的感动,让她觉得家里也更温暖了。

   丈夫离世 保姆变成“妈妈

  一点一滴地相处下来,张秀兰把王淑清的家当成了自己的家,尽管年龄大了还是实心实意尽可能多地帮着王淑清照顾家中的一切,王淑清担心她身体不好,不让她干的活她也趁她外出的时候都打理好。

  王淑清在张秀兰的身上也看到了母亲的身影,回到家就抢着把活都干完,每次去菜市场也挑老人爱吃的蔬菜和水果买,不仅每月硬塞给老人零花钱,过生日、过年节也给老人买礼物,置办新衣服。

  看老人总是自己想着法的找活干,王淑清就给了老人一项轻松的活——整理每天的卖票收入。张秀兰每次都小心翼翼地整理,把钱按面值分好,再打成捆。“她这是信任我,没拿我当外人啊。”张秀兰说每次帮着整理这些没有准确数额的票款,这种信任让她感受到了亲情的味道。

  2013年,在王淑清和张秀兰组建这个家庭的第九个年头,王淑清卧床25年的爱人去世了,84岁的张秀兰也突然从王淑清的家里消失了。

  看着以前起早就来,天不黑不回家的张秀兰不再登门,王淑清干脆找了过去,老人面对王淑清,说了自己的想法,“我去是帮你忙的,现在你那里不用我担心了,我不能再给你添麻烦了。”可王淑清不这么想,“我们在一起生活了9年,我哪能让你80多岁连口热乎饭都没有?”说不动张秀兰的王淑清干脆住进了老人家里,“你不跟我回去住,我就住你这里不走了。

  铁了心不想给王淑清添麻烦的张秀兰,看着她撇下自己的家不管,跟她在小屋里住了16天,最终没有拧过王淑清,跟她回了自己也念着的王淑清家。从此这个家里对张秀兰的称呼也变了,孩子们回家也正式改口喊她“姥姥”。

  家里的活王淑清也越来越少让张秀兰动手,夏天带着老人去海边玩,冬天给老人买海参补身体。2015年12月,张秀兰想回自己家看看不下心摔了一跤,被好心邻居送到医院,王淑清赶到医院一看老人的腿就哭了,交齐了所有的医药费,联系了老人远在黑龙江的儿女。张秀兰住院的近20天里,虽然身边有赶来的儿女照料,王淑清仍然每天到医院给老人送饭。老人出院后,她又把老人接回了自己家照顾。

  王淑清因为这次老人住院和张秀兰的女儿也有了第一次接触,虽然没见过面,但是通过张秀兰平时在打电话中念叨的生活的琐碎细节,两人见面之后就感觉特别亲,相处下来像亲姐妹一样。张秀兰也拉着王淑清说,“这就是我闺女,我儿女在农村帮不上我,这个大连的女儿把我照顾得和亲妈一样,我这辈子知足了。

   人物档案

  王淑清,女,67岁,家住大连金普新区中长街道金东路社区南大院小区部队家属楼,她的丈夫生前是一位高瘫残疾人。14年前她雇佣了当时75岁孤寡老人张秀兰当保姆,照顾久卧病床的丈夫。2013年丈夫过世后,本应该是雇主的王淑清却主动承担起赡养张秀兰老人的义务,更是接纳老人到家中一起生活。她像对待母亲一样孝敬一位和自己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的高尚品德,被传为佳话。

  2013年王淑清先后荣获孝老爱老“中国好人”“大连好人”、金州新区“孝亲好儿女” “和谐家庭”等光荣称号。2014年她荣获金州新区“十大巾帼榜样——感动新区十佳母亲”,同时荣获街道、社区“优秀党员及示范岗”称号。

   对话“母女

  我们和别的母女也没啥不一样

  记者:听说当时将张秀兰老人接到家里住的时候,还有一些人不理解在背后议论你,当时有过动摇想放弃吗?

  王淑清:是听到过一些,有人说听过捡钱的没听过捡妈养的,说我就是存私心捡了个不花钱的保姆。我从来不往心里去,我们生活在一起相互帮衬着,她待我像女儿一样的关心,我心里感受的温暖别人不一定知道,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的那种幸福,让我庆幸我当时的决定。

  张秀兰:这事我最有发言权,我进这个家就是享清福来了。我闺女当时说找我当保姆,是怕我有心理负担,我一天就是给大马服服药,喂喂水,就这她还过意不去,说帮了她大忙。我的脏衣服都是她抢着给我洗,我年龄大了,有个头痛脑热,还是她给我端水递药的。

  记者:你们这特殊的母女在一起,有什么对彼此要说的吗?

  王淑清:我们这个困难时期组建的临时家庭现在非常稳定,我感谢这位可爱的妈妈!我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十多年的相处中,我们之间已经建立了和别的母女一样的亲情,我希望我尽孝心能让老人的日子过得舒心、生活开心。

  张秀兰:我现在就当自己多了一个女儿,把这个家也当成了自己的家。

  王晓慧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特约记者 张墨寒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王晓慧 张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