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精神”看担当

27.11.2014  04:52

  临近年关,丹东市公安局边境经济合作区分局的民警就到各处在建工地,为开发商打“预防针”,督促他们按时发放农民工工资。遇到类似的大大小小的难事,不推诿、不掩盖、不拖延,“三不精神”的实质就是敢作为、勇担当。

  有了担当,再难的事都容易找到办法。开发商拖欠农民工工资、退休教师的补发工资迟迟不兑现、大楼挡光引发众怒,这些事哪一件不挠头,解决起来也会费一番周折,边境经济合作区分局的破解之道,说穿了也没有多少奥秘,就是用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对待工作,把工作提前做实,做好,做到群众心里去,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为民兴利、替国分忧,履行好职责与使命。

  千难万难,畏难才真难。干部若缺少了这种担当精神,“玻璃蛋子”一个,“滑溜泥鳅”一条,看到问题就缩,遇到难题就躲,碰到矛盾就避,那是啥事也办不成,更办不好。如今,一些地方的改革难以推进,发展搞不上去,民生问题层出不穷,大都与为官者不敢担当、不愿担当、不会担当有关。因此,当前强调干部的担当精神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和极端的重要性。

  知易行难。感叹“为官不易”身心俱疲,抑或顺势而上大显身手,都涉及一个要害问题,即党员干部如何看待自己的事业。毋庸讳言,要干事,就会有困难;要改革,就会遇阻力,甚至还会受到委屈、做出牺牲。但是,不干事行吗?我们存在的价值又在哪里?改革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之举。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任,如果没有一点担当精神,没有一点开拓进取、建功立业的劲头,不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岂不愧对时代?改革的蓝图、百姓的期待岂不都要成空?

  有多大担当就能干多大事业。社会转型期,机遇稍纵即逝,解决问题的窗口时间越来越短;挑战越积越多,问题出现的速度越来越快。作为执政党的“好干部”,理应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才能在机遇初现时推动改革,在问题露头处化解矛盾,为改革发展赢得战略空间,把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熔铸到执政兴国的实践中。

  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启动,改革爬坡过坎,任务艰巨,面对人民群众的期待,各级干部肩挑一方发展重担,都要从这“三不精神”中有所心得,取到真经,从而进一步履职尽责、为民解忧,在涉及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问题上迎难而上;面对急难险重任务顶得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