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积蓄振兴新动能

22.10.2016  23:35

  2016年“全国双创周”于10月12日拉开序幕,“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在这一主题下,全球众多知名创客在深圳集体分享了最新的创新和发展理念。

  不当看客,而是积极争做参与者。创新360成果转化平台(星咖汇)、米库创服、沈阳高精数控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向日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亮相深圳主会场,向世界展示辽宁创新创业的活力。

  “创客”们的异军突起只是我省新经济茁壮成长的一个缩影。

  “以新要素、新技术、新模式创造出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围绕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与服务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工业效率和水平,改造提升服务业。

  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经济现象,代表的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新趋势。新经济的潜力不会自动释放出来,需要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而这与当下辽宁正在全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度契合,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了发展空间,再造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也是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

  滚石上山,辽宁新经济逆势成长,为未来积蓄着腾飞的动力。

   新产品释放潜力,成为创新驱动新引擎

  在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智能制造车间,一台台移动机器人自由穿梭,“闪转腾挪”间便轻松避开障碍完成物品搬运。这款由新松公司自主研发的移动机器人已占领国内市场九成的份额,出口15个国家。

  企业的新产品中融合着新科技、新方法,因符合需求,将更容易转化为商业利润和市场价值。今年前三季度,以新松公司为代表的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的机器人产量预计增长达到35%。这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实在难能可贵。

  作为老工业基地,传统制造业体量庞大,“辽宁造”总给人“傻大黑粗”的印象;而眼下这样的情况正在因一批全新的高技术产品而改变。今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九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上,由沈阳机床集团开发的世界首款“魔方机床”一亮相就惊艳全场。这款名为“I5M8”的五轴平台型机床不仅科技含量高,而且还拥有非常高的“颜值”。这样的高技术新产品提升了辽宁工业的品质,代表着辽宁制造迈向了更高水平。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必须摈弃过去那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外延式增长道路,走上创新、集约、内涵式的增长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从一个个产品的出新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遵循这一思路,我省众多工业企业在高技术新产品研发与生产上的表现都可圈可点。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城市轨道车辆产量增长29%,光缆产量增长17%。在新产品快速增长的同时,传统工业产品中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增长也同样较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的发动机、民用钢制船舶、合成纤维单体等产品都有两位数的增长。

  每一款新产品都有自己的市场魅力,满足着不同层次的需求,众多个体累积起来,将不断释放出老工业基地的增长潜力,并成为振兴的新引擎。

   新产业活力强劲,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时下,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新经济”带动下的新产业正在辽沈大地蓬勃发展,其活力与能量超出想象。

  眼下,在我省由辽宁好护士药业在药都本溪投资3亿元的生物科技健康食品项目正在顺利推进。这个专业从事医药类产品生产的企业,在搭上上药集团这艘“药业航母”后,借助其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已经将触角向保健品及保健食品领域延伸。

  行走在药都本溪,像这样的产业布局随处可见。今年以来,开普医疗CT研发及产业化、北方药业研发中试产业化基地等50多个大健康产业类项目相继开工上马,占全市亿元以上项目总量的15%。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产业迈向中高端、助力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具体实践中,我省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激发了活力,促进了新产业的大发展。

  今年前三季度,我省的机器人、民用航空、IC装备、新材料等产业的产值增长都在10%以上。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已达11.1%。

  新兴产业活力迸发,正在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一股重要力量。为了发展新兴产业,我省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减。据省发改委介绍,我省已编制《辽宁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三年滚动实施方案》,重点建设沈阳民用航空、沈阳-大连机器人、大连-本溪生物医药、沈阳-鞍山信息服务等产业集群,目前已围绕这些产业集群筛选了一批重点项目择优扶持。

  各地区也都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做足加法”,以鞍山激光科技产业园为例,原来没有激光产业基础的鞍山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几十家激光企业。市高新区设立了3亿元种子资金对初创期企业投资,已对13家企业投资入股5795万元;鞍山的设想是,到“十三五”末实现激光产业产值300亿元以上。

   新业态凸显爆发力,汇聚转型新动能

  随着“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在各领域持续发酵,新兴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不仅“刷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汇聚起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民生改善的新兴力量,成为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沈阳浑南,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内,米库创服众创空间的名号在这里十分响亮。走进办公区,墙壁上、拐角处,满眼都是年轻人喜欢的装饰和与创业有关的词条。

  辽宁中瑞医药开发有限公司是米库创服的入驻企业,公司计划在互联网平台上扩大商业版图,而米库给了他们“二次创业”的跳板。“原本需要300万元的开发费用,我们只用160万元就搞定了。”公司总经理罗长旺说。现在公司的“众药空间”项目已经上线。

  米库创服的创始人张倩说,如今的创业者需要提供更多元的服务。而我们能为项目提供一条完整的生态链条。

  以“众创空间”为代表的新兴业态颠覆了人们以往的认知,而在另一领域,“互联网+”所开辟的前所未有的经济模式更是令人兴奋不已。

  面对“互联网+”的汹涌浪潮,辽宁企业争做弄潮儿的劲头十足。凭借创建“中国工业淘堡网”,沈阳格微软件公司正是依托“互联网+”战略,把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及时精准地推送给企业。“我们创建的淘堡网是推送‘知识服务’的平台。”企业负责人张桂平介绍。

  从众创空间到“互联网+”,新业态凸显出强劲的爆发力,这让我省的创新空间大大拓展、创新动力大大增强,通过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改变原有的市场流通和交换方式,也进一步推动了经济转型升级。

  事实也正是如此,今年以来,我省与互联网相关的产业和商业模式迅猛发展。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7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9%。而电子商务交易额在去年突破5900亿元的基础上,今年更是预计实现7000亿元的目标。

  应该看到,目前辽宁传统行业比重仍然很高,以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为代表的新经济尚处于厚积薄发之中,但它们所展现出的活力与趋势仍让人欣喜。只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厚植“新经济”的土壤,假以时日,必将为辽宁全面振兴带来强大支撑。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