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府“进退之间”营造好生态

02.05.2015  10:46

      从各类创业“孵化器”到创客空间“新车间”,再到时下热门的“苏河汇”、“梦想嘉”等,在上海的中心城区,不乏创新创业“草根”们的栖息空间,在那里他们有机会将创意变成产品,也有机会找到合作伙伴或投资人。

  面对草根创新创业者的青睐,政府如何把握好“进退有度”?如何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生态,需要实现聚合效应

  有各类创新资源的中心城区并不代表就有“创新生态”。生态,是一种聚合效应。在中心城区,这样的聚合效应如何实现?

  位于张江传奇广场的IC咖啡,由100多位IC行业的资深专业人士共同出资发起,它没有大楼,但吸引了超过2万高科技粉丝。3年间已陆续走出创业团队超过50个。这不是个案。不少企业都开始在营造“生态群落”上发力。从事云计算的优刻得通过为创业者提供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构建自己的生态圈。沪江网也宣布将在5月推出首个蚂蚁创客空间,“招揽”互联网在线教育创业者。

  在配置创新资源上,市场正显示它前所未有的能量。“大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创新能力不足,需要购买小企业的创新项目,实现自我更新。”经济学者这样解释,而用优刻得联合创始人兼COO华琨的话说,在这个生态圈里,用户的成长带着企业共同成长。

  以联盟方式实现资源共享是另一种“生态圈”方式。长宁区去年成立创业孵化基地联盟,目前已建成10家创业园区,在建2家,孵化出初创小微企业372家,在孵创业项目200余个。在中心城区还有一种惯常的生态布局,即接力式的创业孵化,如杨浦的四级孵化载体。

  不少创业者认为,维护这个创新生态,对于政府而言,需要做两件事,一是改变目前呈点状分布的“生态圈”,由点及面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二是维护市场公平,保护那些在与大企业“共生”中处于弱势的创新团队。

  “中心城区资源禀赋及创新项目相差虽不太大,但也各有特色。”相关研究者认为,需要摒弃“门户之见”,打通这些资源为创业者所用。“另一方面,由企业孵化的创新‘生态群落’,可能只会选择符合自身‘口味’的项目。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多搭建一些不同特色的平台,才能让创新项目百花齐放。

  “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有企业和机构介入后,在上海中心城区,政府部门正逐渐从直接“投项目”中退出来。“政府投创新项目,其实是外行,市场化平台挑选项目更有眼光。”徐汇区副区长王宏舟说。

  在徐汇区,腾讯创业基地去年底入驻越界园区,短短三个月已引进孵化企业27家。这些小微企业都是围绕“互联网+”架构的草根创业团队,其中多家已完成A轮投资。同样,在长宁、静安、杨浦、浦东等区,完全市场运作或政府引入第三方机构运营的孵化园区如雨后春笋。

  政府“弃项目”转而支持创新服务平台,折射出一个信号,政府正逐渐认清自己“配角”的定位。“以前我们投项目,看申请报告、作评估,还要‘背对背’,为了公平、公正,较少考虑这种方式的科学性。

  现在看看专业的孵化平台,完全不这么做,他们要看项目路演,要面对面跟团队交流。因为他们觉得人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理念完全不同。”市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事实上,政府想要干预而实则并无能力的例子不少。各区都有针对创业者的“开业指导”、创业导师等团队,但据创业者描述,其中不少创业导师是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本身没有创业经历,并不能给出“贴肉”的指导意见。“而来自企业的知名导师开的创业辅导讲座全然不同,金华、宁波等长三角的创业者都赶来听。”参加过“南极圈”创业者沙龙的长宁区科委主任杨东升说。

  后退一步不是不作为,政府部门也在探索改变服务企业的方式。静安区认为,政府要打破传统方式问需企业,不在服务中“打扰”企业,各职能部门要共同编制方案解决新问题。

  “退,是为了更好地进。”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说,从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的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区域特点和不同发展阶段,设计符合功能布局的创新创业平台。比如在杨浦,打通学校、科研院所的平台,致力于打造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区;在徐汇,做强科技服务业,科创提供全方位服务;在长宁和黄浦,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在普陀,今年初成立区属战略产业投资公司“普陀科投”,为科技企业和投资方搭起互动桥梁。

  在上海,创客们还缺什么

  在上海,融入到各个小“生态圈”的创客们还缺什么?缺钱吗?熟悉这一群体的人清楚:缺,也不缺。缺创新空间吗?答案恐怕也一样。

  一名投入互联网教育行业的创业者说,接触这一领域才知道,烧钱厉害,卖了房子都不够。钱从哪里来,他首先想到的是风险投资。在他看来,政府“看不上这些师出无名的小公司”,即便可以通过政府得到部分资金扶持,也是“手续繁琐、杯水车薪”。

  事实上,抱着这样想法的创新创业者不在少数,更多人趋向于问市场要资源。与早期成功入驻一些政府主导的孵化器、享受政府提供“保姆式”服务的创业团队相比,他们已开始获取生态圈带来的好处,但同时,他们也对政府的服务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两年上海的创新创业环境好起来了,各类资源在中心城区开始集聚起来。因找不到合适的资源匹配而选择北上或者南下的团队少了。”在创业者看来,北京有强大的技术优势,深圳“能做一些商业化的事情”,而上海的土壤,适合做一些市民化的项目。梳理留在上海的创业项目,政府部门发现,很多都与市民衣食住行等息息相关,很有生活气息,“这也是上海的特色,和创业者偏爱市中心的原因。

  目标市场在此,产品如何接入也是一道难题。一些年轻的创业者觉得,政府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创业提供了好的氛围,但政府与其“撒胡椒面”去扶持创业项目,不如为创业者的产品提供应用空间。

  在中心城区,一些项目已经在政府帮助下进入社区应用。入驻财富天地的一家创业公司有一款智能停车的运用,通过政府帮助联系了周边社区和商业区作试验推广。如今这款名为“掌停”的智慧停车诱导系统,不仅可以手机查询停车场、预订空车位,还可以手机支付停车费,减少排队付费时间。

  在创业者以及一些对创业跃跃欲试的人看来,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政府考虑解决,比如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产品投入市场没几天,“山寨”就铺天盖地,怎么保护原创者的积极性;再比如公共服务,草创阶段各种事项难以应付,在土地紧缺、商务成本、生活成本高的中心城区,如何降低“草根创新”的成本。“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政府也意识到了并在试点和探索,相信明天会更好。”创业者说。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