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财税改革这盘棋

17.03.2016  10:13

  2015年是新中国税收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难繁重的各项任务,我国蹄疾步稳地推动财税体制改革,有效地激发了经济新动能。
  减税降费 助力“双创”
  经济新常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减税降费”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助力社会创业创新的重要杠杆,已经开始帮助千百万市场主体“轻装上阵”。
  2015年支持“双创”共减免税3000亿元以上,其中落实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起征点提高及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减免税近1000亿元,落实高新技术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1400多亿元,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残疾人、随军家属、军转干部、退役士兵等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180多亿元。
  为了推动“双创”切实成为“稳增长、调结构和惠民生”的重要抓手,财税部门根据创业创新的需要,持续加大政策创新和支持力度。
  2015年1月1日起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范围,由年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以内提高到20万元以内,同时继续执行小微企业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由月销售额2 万元提高到3万元的政策。
  2015年10月1日起,进一步扩大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小型微利企业范围,由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按照有关法规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界定,这次调整实际上是把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扩大到了所有的小微企业。同时,将增值税和营业税免税优惠的执行期限延长至2017年底。
  除了上述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优惠之外,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更加精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从6%和4%统一降低至3% ;对农户小额贷款的营业税免税和企业所得税减计收入政策的优惠范围,由5万元提高到10万元。财政部门陆续清理规范各种收费的同时,在保留的收费项目中对小微企业予以定期减免,包括对小微企业免征组织机构代码证书费等42 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对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的小微企业,免征教育费附加等4项政府性基金等。
  减税降费,特别是对小微企业实施精准减税,本身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而且这也有利于调整收入分配结构。2015年12月2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多次强调“减税降费”,同时,将以往会议提到的“结构性减税”直接改为“实行减税政策” 的表述方式, 体现2016年工作中将把“减税降费”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多措并举 为实体经济引“活水”
  从马桶盖到电饭煲,从名表到化妆品,中国游客的购买力已经“享誉全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强,但是很多消费并没有留在国内,而是冲出国门走向了世界。
  针对这样的情况,2015年6月,我国降低部分服装、鞋靴、护肤品、纸尿裤等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税率;12月再次宣布调整国内亟须的先进设备、重要商品等的进出口关税,降低服装、围巾、太阳镜等商品的进口关税。部分国际品牌在关税降低的带动下,引发了一系列“降价潮”,降税对引领消费回流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在消费升级、境外消费步入万亿级背景下,国家政策更加注重从供给入手,借助市场力量,促消费回流。
  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从2015年4月1日起,将已经试点的个人以股权、不动产、技术发明成果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投资的实际收益,由一次性纳税改为分期纳税的优惠政策推广到全国,以激发民间个人投资活力。这一递延纳税优惠政策在全国实施,可以有效减轻投资者负担,进一步激发市场热情,为个人投资创业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此外,个人以股权、不动产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投资,通过资产重组盘活存量资产,可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随着“营改增”试点行业范围的逐步扩大,增值税抵扣链条日趋完整,重复征税问题将逐步得以解决,试点户数明显增加,产业链减税效果持续体现,这对企业而言是“真金白银”的支持。今年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中指出,2016年将全面推开“营改增”,这对很多企业来说也是期盼已久的。企业有了这颗“定心丸”,可以更好地规划市场经营与未来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了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的安排,为减税腾出了一定的空间。
  央地关系 调整亟待精准落地
  当前,深化财税改革最亟待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地的,当属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调整。迄今的财税体制改革进程尚不够均衡,有别于预算改革、税制改革在改革实施层面取得的实际进展,作为深化财税改革的三大任务之一,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对滞后。就央地财政关系调整的两个主要线索而言,无论是“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还是“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其内容都是比较笼统的,基本停留在总体规划层面。至于具体该如何去做,则没有进一步提及。
  比如,究竟哪些税种划为中央税或中央分成比例多一些?哪些税种划为地方税或地方分成比例多一些?哪些公共服务项目属于区域性质、该明确为地方事权?哪些公共服务项目属于跨区域性质、该明确为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显而易见,无论从哪个方面讲,这些问题都是躲不开、绕不过的,必须要搞清楚。
  事实上,央地财政关系调整的相对滞后,已经对财税改革的整体推进产生了“瓶颈”效应。作为税制改革中的一条主线索,“营改增”直接牵涉到地方主体财源结构的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和调整非权宜之计,应建立在体制性安排的基础上。还有,作为预算改革的一个基本目标,政府性基金预算等非一般公共预算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当然要牵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尤其是中央和地方财政之间关系格局的调整。这种调整属于重大利益分配,也要建立在体制性安排的基础上。倘若央地财政关系调整相对滞后得不到及时扭转,本应发挥的“牛鼻子”效应有可能变为“拖后腿”效应。
  征管改革 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抓住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地方税体系等关键性问题加快推进。国税、地税两家是“合作”非“合并”,意味着国地税机构分设的格局不会变,也意味着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不会变,还意味着央地财政关系调整的基调不会变。将三个层面的内容相互贯通、联系起来,可以看出,这一轮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是基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而进行的,是下一步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正式启动的序曲,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程。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基础上的。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离不开各地你追我赶、竞相迸发的创新和竞争力。突破央地财政关系调整的籓篱,应当从凝聚共识入手,不能伤及地方积极性。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有利于完善地方税体系,改变地方财政收支管理权和收支平衡权长期“缺位”状况,从根本上解决“打酱油财政”——给什么钱、办什么事,或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的问题。
  下活棋局 对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处大事贵乎明而能断。”2016年,财税改革将聚焦中国经济发展新棋局:“供给侧+ 结构性+ 改革”,结构性改革不是需求紧缩,是适当扩大总需求;不是不要投资,是要有效投资。贯彻落实“三个五”: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棋局的指挥棒;“五大政策支柱”实际上是“结构性改革”五大政策工具包。五只棋子对准一个将,确保击中核心目标。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打好“三去一降一补歼灭战”(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旨在遏制当前 “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降、工业品价格降、实体企业盈利降、财政收入增幅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升)的惯性趋势。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这一年,税收领域已经启动的多项改革将全面推向纵深。科学的财税体制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都发挥着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布局2016年宏观调控政策时明确提出,2016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同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突破也绕不开“减税降费”的有力执行,要盘活中国经济这盘“大棋”,财税改革无疑成为“当头炮”。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