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奇葩案例”丑闻 税务风险内控机制是万能的吗?

31.07.2015  14:29

  东芝、华润作为世界知名企业集团,其企业内控机制不可谓不健全,然而,近期两家企业却相继被爆出财务丑闻。这提醒人们:企业内控机制只能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而不是绝对保证。因此,笔者想提醒已经建立和正在建立税务风险内控机制的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有用,但并非万能。
  调查东芝财务舞弊案的第三方委员会报告近日出炉。报告指出,自公司顾问西田厚聪起的3代社长都曾向下属施压,要求完成利润目标。东芝虚报利润151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6亿元),与此直接相关。第三方委员会认为,对于牵涉会计问题的相关高管应该明确其责任,并通过改变企业文化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无独有偶,中国华润总公司党委、纪委近日对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进行了通报。其中,在央企案发率较高的“公款打高尔夫”问题仍旧出现在上述案例中。此外,华润医疗集团还首次被曝出了高管入住酒店,并高标准列支洗衣费的“奇葩案例”。
  根据COSO(美国全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内部控制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实现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由人员来实施,只能提供合理保证,内控的目标是多个目标的复合体。由于以上特点,内部控制必然存在失效的可能性。从近几年发生的涉及会计违法违纪案件和各有关部门对企业审计检查的结果看,企业内部控制失效有多重原因。
  第一,控制环境不健康。控制环境包括企业文化、价值观、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等。企业的控制环境是其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最为典型的就是企业管理层一旦道德缺失,任意践踏内部管理控制的严肃性,会引起内部管理控制整体失效。东芝的案例也说明了这一点。东芝财务舞弊案第三方委员会出具的报告中指出,东芝内部存在下属无法忤逆上司意愿的企业文化。当上司作出违反规定的行为时,企业内控机制很难发挥作用。
  第二,内控机制设计不完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运行需要投入设备、技术、资金等,受成本效益的影响,企业内控机制的设计难以面面俱到。一些企业一般仅针对企业常规业务活动而进行内部控制。对一些特殊业务,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就难以适应,在实际工作中也往往会在这些环节出现问题。特别是内部控制的设计没有随着经营环境、业务性质的改变而及时调整,很多内控机制实际已长期处于失效状态。
  第三,内控机制执行不到位。虽然有的企业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但是内控最终要依靠人来实施。但是,由于员工素质与企业内控要求存在差异,同样会造成内控失效。企业内部监管不到位,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造成失效。
  第四,外部监管乏力。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然而,如此大的一个监督体系,其监督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财政、税务、银行、审计等部门在履行监督责任时各行其是,未能形成综合监督的合力,对企业的威慑力不够;各种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目的,监督弱化问题严重;对审计的独立监督、公正职能未予以充分重视,审计未形成规范化、法制化和常态化。
  需要提醒的是,各地税务机关在引导企业建立税务风险内控机制时,不能片面地强调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的作用,把防控税务风险的“宝”全部押到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上来,而应结合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税务风险管理建议。同时要注意的是,在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税务风险内控机制中,税务机关不能仅仅满足于内控机制的建立或完善,而是要形成一个可持续的跟踪评测机制,形成动态的外部监管体系。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