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县县委书记张智明15天调研69个贫困村

13.06.2016  14:38

从5月中旬开始,义县县委书记张智明带领分管副县长和扶贫干部,用15天时间,行程2180公里,对17个乡镇35个脱贫销号村和34个脱贫达标村进行逐村调研指导,压紧压实县、乡、村书记脱贫攻坚“一线总指挥”的主体责任,通过“书记抓、抓书记”、面对面探讨交流、深入到田间地头的方式,研究扶贫项目,谋实脱贫措施,解决脱贫难题。

张智明书记在调研中针对一些村存在的“等、靠、要”、依赖低保兜底、好年景好收成等思想;部分村班子对脱贫工作心中没数;部分村主官在脱贫上没有明确的主导产业,在项目落地、资金筹集、管理方式上脱离实际,甚至存在短期行为,不能很好地将主导产业与贫困户脱贫紧密联系在一起等问题。他明确提出了脱贫工作的“三不行”要求:

村班子作用发挥不好不行

张智明调研时多次强调:“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打好脱贫攻坚战村两委班子至关重要。特别是村“两委”换届刚刚结束,许多能人、新人换进了村“两委”队伍中。要求村班子要提高对脱贫攻坚的认识,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把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作为第一责任,千方百计选好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决不能搞形象、做样子的假脱贫。要以“两学一做”教育为契机,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瞄准脱贫短板持续发力,让贫困户看到脱贫的希望,为贫困户脱贫做好事做实事,这样的村班子才行!

政策不清观念不新不行

张智明调研中要求乡镇干部对于上级扶贫政策和有关要求及相关标准都要清楚掌握,要充分运用好医疗救助、教育助学等政策,加强对因病、因学致贫贫困户的救济救助,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积极与省市县扶贫单位搞好对接沟通,充分利用扶贫单位资源广优势,积极争取资金项目支持。

张智明调研中着重强调:要大力更新脱贫观念,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借助外力与自身发展相结合,摒弃以往那种给米、给面、给钱的“救济”观念和方式,摒弃以往一家“几只鸡、几头猪”的均摊式的救助观念和方式。要树立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贫困户主动参与生产、参与到脱贫致富中来,有能力的要提倡实现自我脱贫。

村里没有主导产业不行

张智明在调研中明确指出:脱贫销号村必须有主导产业、达标村要培育好主导产业。这样才能确保让贫困户脱贫后不返贫。

要求各村在主导产业的培育上,要根据自身优势灵活掌握,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资产受益型、稳定增收型、专项扶持型、整村推进型等多种产业脱贫模式:

在产业发展方向上, 依托农业“111”工程,大力发展高效田、果树和肉鸡繁育等种养殖业带动贫困户,引导贫困户参与到企业、合作社或种养殖大户的花卉、中草药种植和牛、羊养殖等种养殖项目中来,并因地制宜发展好烟叶种植、分布式光伏发电、沟峪游、农家乐等产业助推贫困户脱贫。

在带动贫困户的方式上,一是 探讨流转贫困户土地给龙头企业、合作社或种养殖大户,使其获得稳定收益。二是流转整合贫困户土地集中连片发展种养殖业,贫困户以土地使用权量化折价入股享受分红。三是安排贫困户到企业、合作社或大户打工,增加其工资性收益。四是协调贫困户为企业、合作社或大户代繁代养增加收入。五是帮助贫困户介绍用工单位或联系产品生产和销售渠道获利。六是争取对口帮扶单位出资、政府基础设施投入量化折价、使用专项扶贫资金和互助金入股到企业或合作社让贫困户享受利润分红。

在资金筹集渠道上,一是 鼓励贫困户通过林权、宅基地、土地经营权抵押、保单和应收账款质押等贷款。二是争取“巾帼创业贴息贷款”、畜牧担保贷款和扶贫互助资金。三是运用扶贫互助资金,协调金融机构授信提供免抵押小额贷款、扶贫资金贴息筹集资金。

张智明书记用15天调研69个贫困村,让义县广大乡村干部对脱贫攻坚工作在思想认识上受到一次极大的“震动”,实现了从“要我干”向“我要干”的转变,脱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各乡镇和村都重新梳理脱贫工作,完善脱贫举措,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寻求脱贫办法,全县掀起了脱贫攻坚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