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让朝阳名扬天下(图)

27.01.2015  10:17

  朝阳清风岭《中国地》影视基地全貌。

  清风岭景点吸引大量游客。 记者/张旭 摄

  电视剧《中国地》剧照。

  朝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田铁林对依托文化产品营销朝阳元素情有独钟。 1月20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这一思路,他具体表述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文化创新为主攻方向,依托丰厚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突出浓郁的地方特色、朝阳烙印,推动朝阳文化元素走向世界。 ”而电视连续剧《中国地》恰如其分地解读与诠释了这一思路。一部电视剧《中国地》,让朝阳名声大振,同时也让以拍摄地清风岭为中心的朝阳县南部红色文化旅游带成为了旅游热线。

  田铁林介绍,朝阳不仅有牛河梁红山文化、古生物化石文化等精品历史文化,更有优良的革命传统,曾涌现了赵尚志、陈镜湖、郭俊卿等英雄人物。围绕此类题材,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既符合朝阳实际,又能顺理成章地弘扬民族精神,弘扬主旋律。

  确定了这一思路之后,特邀请编剧赵冬苓来朝阳考察,表明我们的意愿,并在与主投资方洽谈合作协议时,商定以朝阳实景实名进行拍摄,巧妙而适度地融入朝阳地方文化元素。我们协助剧组寻找外景地,并按剧组要求搭建了拍摄基地。剧组在朝阳拍摄期间的后勤和安全保障问题,我们更是不遗余力。

  电视剧《中国地》之后,由范伟、闫学晶、李静、白恩、吴紫彤等演员参演的新型农村题材轻喜剧《老家门口唱大戏》再次沿用了这一思路。于2013年9月26日登录央视八套黄金档的这部电视剧,以一个名为大阳山的村庄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其拍摄地竟然是现实中的大阳山村。

  大阳山村位于辽宁西部,隶属于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白塔子镇,全村12个自然组,人口6000余人。村东有两条河流,一条是蒿桑河,一条是大凌河。大凌河古称白狼河,据说清光绪年间百吨船舶可行驶其上。村西有一座山,高880米,名为大阳山,汉朝时名叫白狼山。

  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八月,曹操亲率大军征乌桓,急行至距离柳城(今朝阳县十二台乡袁台子村)不足二百里的白狼山附近,袁尚、袁熙与蹋顿单于、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仓皇集结数万骑西向迎敌。曹操命张辽、张二人为前锋冲入敌阵。三郡乌桓主力骑兵随即全线崩溃,曹操大获全胜,“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建安十八年,曹操晋爵魏公时,汉献帝在诏书中褒奖曹操平乌桓:“乌丸三种,崇乱二世,袁尚因之,逼据塞北,束马县车,一征而灭,此又君之功也。 ”

  当代农村轻喜剧,亦可承载与历史以及文化相关的朝阳元素。

  近年来,朝阳市相关文化主管部门加强了对文艺创作的指导和扶持,坚持突出民族精神、突出革命历史传统、突出现实文化生活、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的理念,按文化规律进行创作,按市场规律进行运作,推出了一大批文艺精品。除电视剧《中国地》、《老家门口唱大戏》之外,还拍摄了电影《神奇将军赵尚志》、《陈镜湖在1926》、《妈妈去哪儿》等等。此外,舞剧《红山女神》在辽宁大剧院成功演出,“大美朝阳”书画展在省博物馆成功举办。这些文艺精品的创作和展演,不仅大大提高了朝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本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清风岭旅游业的发展、化石文化产业和紫砂陶瓷产业的兴起就是最好的说明。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作品的广泛传播有效地提升了朝阳人的自豪感,利用本地文化元素创造财富的意识明显提高,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明显增强。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感受这样一种自信,比如,2014年6月26日至8月31日举办的第十二届“凌河之夏”文化艺术节,朝阳全市组织了124场大型广场综合演出,参演人员达到2.5万人次,观众近120万人次。文化的作用常常不能立竿见影,但其效力之发挥,却是综合而全面推进的。

  记者获悉,目前,又一批突出朝阳特色的文艺精品创作项目正全力推进中。如,电视连续剧《抗日英雄赵尚志》的拍摄已经完成,《老家门口摆擂台》(《老家门口唱大戏》续集)以及工业题材电视剧《生铁开花》正在筹备拍摄,以牛河梁为背景的电视剧本《血祭龙痕》已完成创作,体现朝阳五千年文明史的“朝阳历史文化书画展”正在积极筹备中。另外,革命题材的《神奇将军刘桂武》、历史题材的《尹湛纳希》等电视剧本正在创作中。

沈阳市和平区打造沈水之阳文旅创意产业带
  6月6日,在和平区文旅局指导下,辽宁频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6月11日开幕
  辽沈晚报记者王琳报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开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