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鹤之乡”——沈阳法库(组图)

28.03.2018  07:34

  候鸟是生态环境“移动的晴雨表”,它们种群的变化、迁徙路线的变化,背后是生态环境的变化。

  初春时节,万物萌发,沈阳市法库也迎来了尊贵的客人——白鹤,她乘着春风再次飞回法库,让“中国白鹤之乡”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3月27日,“世界白鹤日”当天,以“辽风润福地千年白鹤楼”为主题、将持续40天的第十届沈阳法库国际白鹤节在白鹤楼景区启幕。

   全球七成白鹤栖息“中国白鹤之乡

  27日,记者在鹤类保护专家周海翔的陪同下来到法库獾子洞湿地,登上高高的观鸟台,端着望远镜,可见数十只白鹤正在湿地觅食。

  周海翔告诉记者,白鹤是法库的“县鸟”,辽代时期,法库就尊鹤、礼鹤、爱鹤,奉白鹤为神鸟仙鹤,是长寿吉祥福瑞的象征,至今还流传着“射蛇救鹤”“白鹤救主”的美丽传说。

  法库境内的獾子洞国家湿地公园,湿地面积广阔、食物充足,是众多鸟类的天堂,更是白鹤南北迁徙的中转站。每到春秋两季,来此迁徙繁殖和生活的珍稀鸟类约有160种6万多只。獾子洞湿地食物丰富、环境好、是候鸟于鄱阳湖至西伯利亚之间往返迁徙的重要中转站,世界三条白鹤迁徙线路中只有这条东线仅存。

  目前,白鹤是众多候鸟中的旗舰型物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国际鸟类红皮书列为极危物种,也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现仅存3000多只,迁徙至獾子洞国家湿地公园的有2000多只,数量占全世界70%,停留长达90余天,“飞时犹如云遮日,落时不见湖边草”,堪称世界奇观。“獾子洞湿地,是个神奇的地方,是世界上白鹤迁徙途中的‘水岛’,如同茫茫大海中的‘陆岛’一样重要。

  2012年,法库县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命名为“中国白鹤之乡”。

  2015年3月27日,在第六届沈阳法库国际白鹤节上,由中国专家和国际鹤类基金会联合向国际社会提出“每年3月27日为世界白鹤日”,并联合签署了《保护白鹤国际行动中国法库宣言》。

   爱鸟护鸟退耕还湿共筑美好家园

  3月27日,天刚蒙蒙亮,46岁的张海阳就爬起床,登上了位于法库县叶茂台镇獾子洞水库湿地的观鸟台。

  “今天来了200多只白鹤,比昨天多了20多只。”张海阳一只一只数着白鹤,乐得合不拢嘴。他说,从3月初开始,各种水禽陆续来到獾子洞水库湿地暂作停留,到3月末的时候,水禽的数量将达到4万只左右。“由于没有污染和袭扰,这些水鸟逐渐把水库湿地当做了旅途的驿站和温暖的家。

  走下观鸟台,张海阳揣上干粮,开始了例行的巡查湖区工作。榛子街村张志国告诉记者,张海阳善待鸟类在十里八村都出了名,他已当了8年的“护鸟志愿者”。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如今,在张海阳的带动下,榛子街村已把“沈阳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獾子洞护鸟小组”的牌子挂在了村部大门口,并将县政府机关干部、小学教师、村民等百余人拉进了护鸟队伍,这也是全国首支志愿护鸟队。

  近年来,为加大獾子洞湿地的生态保护力度,法库县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丰富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2015年12月对湿地公园保育区进行湿地监测点房屋建设,170平方米的监测站完工,并购置监控系统,分布湿地周边,共32个监控点位,做到全方位无死角对湿地公园进行监控,发现有违法狩猎、捡拾鸟蛋、违法放牧和违法开垦等行为由公安部门进行查处;实施湿地恢复工程,计划建设环湖沟隔离带11800米,用于隔绝牲畜进入湿地内破坏湿地环境,现已完成7850米;栽植了120亩以三江藨草为主的植被群落,增加白鹤觅食的生境面积;为改善湿地水质条件和动植物栖息环境,对湿地公园入库口5条河沟的水体进行疏浚清淤。同时,拿出240万元用于獾子洞国家湿地公园退耕还湿工作,短短两年内退耕还湿近4000亩,并在退耕还湿的土地上修建防护围栏6公里,栽植河柳70000棵,对区域内湿地植被进行恢复,减少恢复重建区人为干扰活动;进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生境改造,建设隐蔽地,扩大鸟类活动范围,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近年来,法库县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工程,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为保护和恢复好獾子洞湿地生态功能,不断提高城乡绿化美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法库实施专业化、高标准造林,全面实施河长制,开展土壤污染检测防治修复,强化水污染防治。2017年,法库完成人工造林4.4万亩,退耕还湿3600亩。制定了《生态环境保护长效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和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持续做好抗霾攻坚等专项治理工作,保护法库绿水青山。

  目前,法库正在獾子洞湿地进行保护性开发,在退耕还湿、建造围栏、栽植河柳等湿地保护的基础上,建设一座使用面积800平方米的湿地宣教馆,用于湿地文化教育宣传,呼吁公众提高湿地保护意识。

  法库的生态环境改善只是沈阳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切实增强做好生态环保工作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打好环保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巩固大气治理成果、水环境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等攻坚战。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刚性约束。沈阳市实施《沈阳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在全省和东北地区第一个完成了2678.11平方公里的生态红线划定工作。

  2017年,沈阳市贯彻落实中央《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率先完成了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调整实施方案的起草,确定了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推动绿色发展的目标任务。

  为了进一步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沈阳先后出台了多项规定、细则及办法,明确了各区县(市)党委、政府以及各相关市直部门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全面实施目标责任管理,着力构建“党政全面负责、环保统一监督、各部门依法履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环境保护工作新格局。

  去年以来,沈阳更是改革创新,建立健全生态环保体制机制。出台《沈阳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17-2020年)》《沈阳市环境保护责任规定(试行)》《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11个指导意见和规定办法,于全省率先完成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建设;成立了沈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初步建立了环保110综合管理平台,为环境管理、政府决策、执法问责提供了科学支撑。

   南有黄鹤楼北有白鹤楼

  27日,参加完“白鹤节”启动仪式的湖北游客林峰走进了白鹤楼,一时间,浓郁的辽文化特色扑面而来——白鹤楼主匾额用红松制作,长度为3.5米、高度为1.53米、厚度为8厘米;工艺采用实木雕刻,漆成黑底金字。“”“”“”三字集自出土的辽代墓志——“”字出自辽宁省博物馆藏梁援墓志,“”字出自巴林左旗博物馆藏韩匡嗣墓志,“”字出自北镇庙耶律宗政墓志,极具历史意义;七层展示厅,分别进行了大辽古乐器、白鹤展图、艺术品和微场景等文化内装,对辽代制度、文化艺术、社会风俗、宗教信仰、辽瓷、辽代乐器、白鹤楼历史、法库历史等做了充分展示。

  讲解员向林峰介绍,白鹤楼始建于辽代圣宗时期,萧太后曾命韩德让等重臣在昌平堡——今法库县法库镇选址修建白鹤楼,以此纪念大辽先祖的福荫恩德,铭感白鹤救主的恩情。后因战乱未曾竣工,白鹤楼千年未曾重建。

  2012年4月,法库重新兴建白鹤楼,其楼体形状为四面八角,寓意辽代契丹民族早期八部落;主要功能为辽文化博物馆,重点展示辽代文化和白鹤文化,这也成为中国北方最具辽代建筑风格的标志性文化景观。

  2016年3月27日,重新兴建的千年白鹤楼正式对外开放。开馆仪式上,湖北省武汉市黄鹤楼管委会与法库县白鹤楼管委会联合签署“黄鹤楼与白鹤楼缔结‘姊妹楼’交流合作意向书”,双方联袂打造“南有黄鹤楼、北有白鹤楼”的大文化格局。

   白鹤的迁徙之路

  6至8月,在俄罗斯境内的西伯利亚繁殖;9至10月,在中国东北辽宁法库、康平及吉林境内的一些湿地停歇;11月,南下至江西鄱阳湖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回迁北方,再次在法库、康平等地停歇。

  观鹤胜地

  法库獾子洞国家湿地公园

  地点:沈阳法库秀水河子镇

  时间:每年3月-4月,9月-10月

  行车路线:距离沈阳市中心约有个半小时的车程,途经虎石台北大街、沈康高速

  观鹤注意事项

  A.游湿地观白鹤时不要距离太近或发出太大声响,白鹤生性胆小机警,一有动静就会立刻起飞。

  B.注意安全,保护好湿地环境,不要随处丢垃圾。


(责任编辑:张爽) 作者:赵国清 刘刚 卢军 王雁 孙海

全世界70%白鹤飞往沈阳法库 快去看呀!(图)
  3月27日是世界白鹤日,白鹤是法库县的县鸟。辽宁频道
辽迎最佳观鸟季 可去这九地赏鸟
  本报讯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李那报道 清明Syd.Com.Cn
沈阳:法库邀市民赏白鹤
  3月22日,记者在沈阳市法库获悉,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