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村变成美丽如画的都市农村

23.11.2015  09:05

  一条黑色的柏油马路蜿蜒而去,两旁矗立着整齐的路灯和造型别致的洋房……进入海城市中小镇中小村,新农村的亮丽风景随之映入眼帘。

  同样的一片土地,昔日是破旧的平房、狭窄的马路、污浊的环境,今日却变成了美丽如画的都市农村。既无资源优势,又无产业优势的中小村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的呢?

  “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经济发展为驱动、以服务群众为核心、以文明创建为保障。”村党支部书记姜永波说,这便是中小村的制胜法宝。

  说起中小村这些年的变化,村民们都会对姜永波竖起大拇指。16年前,姜永波走马上任。面对村中落后的现状,他思路明确,做好农村基层工作,打造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和班子队伍是关键。而如何抓班子、带队伍,姜永波认为必须靠有效的制度。

  为此,中小村始终坚持把完善制度、规范程序放在首位,在工作中大力推行“三制五法”制度体系。“三制”是村干部八小时坐班考勤制、民主理财监督制和“四议一审两公开”制。通过这3个制度来约束村干部的履职行为,杜绝“一把锁”看门、“一张嘴”定事、“一支笔”报账的问题。“五法”是党员管理功能分区法、网格管理法、积分管理法、定向培训法和星级评定法。通过这5种形式来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实现组织覆盖个性化、党员义务具体化、党员管理精准化、党员培训经常化、示范引领形象化。

  “党员干部行得正、说得出、做得到,时刻把百姓放在心里,把服务放在心上,群众认可,也就自然愿意跟着党总支干了。”姜永波说,在此基础上,他们将强村与富民相统一,大力发展村级经济,让集体有收入、让百姓有钱赚。

  首先,中小村主动承接海城作为全国农村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的政策优势,通过集中建设住宅小区形成集体产权商业门市3000多平方米,不但解决村民就业问题,村集体也能得到稳定的租金收益。其次,充分利用海城作为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试点的有利契机,将1000余亩集体机动地和村民耕地通过市级流转交易平台对外流转,有效提高了土地附加值,实现了集体增收、村民致富。再次,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全村棚菜生产面积达到1600亩,仅此一项人均就增收1.5万元。2014年村集体年收入实现50万元,集体固定资产积累100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8万元。

  如今,随着中小村的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百姓获得的实惠也越来越多:供水、供暖全到位,保安、物业都配备,花草、树木不怕贵,医疗、幼教皆优惠,俨然一幅小康社会的和谐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