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筹建甲午海战博物馆(图)

09.10.2015  12:07

   丹东筹建甲午海战博物馆

   为保护水下文物 丹东港或调整港口建设方案

  考古调查人员准备潜水作业。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152MM炮弹

  完整的鱼雷引信

  穹甲

  昨日上午,“丹东一号“(致远舰)水下考古重点调查项目媒体见面会在丹东港举行,考古人员回应焦点疑问。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首席记者 杨宝顶 摄  

  丹东正在筹建甲午海战博物馆,目前已着手把相应材料上报国家文物局等有关部门。

  昨日上午,“丹东一号(致远舰)”水下考古重点调查项目媒体见面会在丹东港举行,相关人员透露上述信息。

  这一信息,与10月6日暂告“收尾”的致远舰2015年水下考古工作密切相关。

  相关人士称,若这座博物馆获批准建,将积极争取把致远舰考古出水的部分文物纳为“馆藏”,展览给世人,再现甲午岁月。

  此次会议上,相关考古人员表示,目前众多文物证据指明,“丹东一号”已经“无限接近”致远舰,但由文物部门正式公布这艘沉船的身份,还需走严谨的考古程序,“最后会以发布报告的形式告知世人”。

   发布会实录

  参会考古专家:

    周春水:“丹东一号”水下考古重点调查项目领队

    崔勇:广东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部主任、研究员、“南澳一号”水下考古项目领队

  此次会议上,参与致远舰水下考古的一线人员回答了众多疑问。

   “无限接近”致远舰 正式确认须走严谨程序

  一问:我们注意到,这次发布会是“丹东一号”水下考古重点调查项目媒体见面会,而不是致远舰项目的见面会,名称上的区别意味着什么?

  崔勇:这个是我们考古程序的问题,我们需要整理,但是目前还没有整理,也没有详细消化这些材料(文物)。

  即便出水大量有价值的文物证据,但现在从考古的层面讲,也仍然不敢百分之百肯定这是致远舰,经过材料的整理分析和消化之后,我们正式宣布的时候会用报告的形式公布,我们现在至少可以说,是无限接近“致远舰”。

   谈“下一步”为时尚早 操作会参照国际规范

  二问:怎么评价这次考古工作,下一步安排是怎样的?

   水下的遗址会怎么保护?

  周春水:本次工作性质为重点调查,非发掘,更非打捞工作。目前调查工作已经结束。后续要对我们已获得的现场资料(文物)进行消化,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丹东一号”的性质做深入研究,对其保存状况进行系统评估,要在大量数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建议,现在贸然谈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还是草率的。至于未来遗址怎么保存的问题,我们会借鉴已有的经验。

  崔勇:对于将来的走向问题,我们在对目前已有的材料细细消化一遍之后,会提出一些相关的可能性走向,包括原址保护也好,整体打捞也好,拆散打捞也好,我们会根据工作需要作出一些比较详细的方案,这个方案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特别是“致远舰”包含了更多的(民族)情结在里面,我们会力求方案更加稳妥,会参照国际上的规范。三问:目前来看“丹东一号”是更适合原址保护,还是打捞?崔勇:这个问题现在谈,太早了。

   只要投入到位整体打捞没有技术瓶颈

  四问:对于这艘沉船的整体打捞,技术上最大的难度是什么?

  崔勇:其实技术和经费都不是问题,只要想做的话都可以解决,我觉得它没有技术瓶颈,应该可以做到。

  我个人认为技术是没有难度的,只要投入到位了,应该没什么问题。即使是纯木头的船也可以在下面做钢架支撑,船舶不受力也可以做到。目前水下工程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打捞的时候即使船体强度不够也可以解决,这个技术在上世纪60年代就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