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以督导考核为驱动 强力推进本溪教育信息化

17.08.2015  16:22

以督导考核为驱动

强力推进本溪教育信息化

——辽宁省本溪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

 

    一、  教育信息化基本情况

    1 、  基础环境建设。 2010年10月,本溪市被国务院体改办确定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试点市。2012年市政府将“班班通”工程列入为民做的12件实事之一,投资6400万,全市144家学校全部以100M光纤模式接入互联网,每所学校都配置了核心、汇聚、接入交换机、高性能的服务器和上网行为网管功能的易网关设备,实现了“网络宽带校校通”;全市3435个班级配备了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主体多媒体教学设备,同步进行资源建设,建立起分布式云资源服务平台和教学资源调度、教师备课、教学授课等24个应用栏目,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 建立起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为此,我市基本完成“三通”建设。

    2 、  促进教教学应用。 本溪市在“三通”工程建设中,按照工程建设与教师培训同步实施的原则,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应用水平为重点,建立了技术支持服务队伍,完善了管理制度,创新培训方式,加强 “三支”队伍建设,规范校本培训,又以赛事活动激励应用,以科研课题促进应用。

  尽管采取了种种措施,但经调研发现问题比较多、也很严重:领导重视不够、教师观念陈旧、培训力度不到,技术能力偏低、教学应用简单、设备管理混乱、设备违规使用等等。分析这些问题,我们认为领导重视是关键,而按目前的管理体制和应试教育模式,只有加强督导考核,才能更为有效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本溪市把督导考核作为重点工作之一,考核范围初步定位在义务教育阶段。

    二、  以督导评估考核为驱动,全力推进教育教学应用

    1 、  开展深入调研。 2013年暑假前,派出专业人员走访了城市、郊区、农村的57所学校及县(区)教育局,与学校和县(区)的领导交流,看宏观和微观衔接问题;与学校一线教师交流,看理念和技术能力;与信息化专业人士交流,看设备管理与应用,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研,掌握了大量的数据。

    2 、  认真分析数据。 通过数据分析,进一步梳理了存在的问题,并把问题归为7大类,做成了项目。对7个项目问题大小进行了权重,把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与研究、教师技能培训、教育资源应用与管理作为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重点;又对每一项中的问题细化,共立18项,定位二级项;再对二级项中的问题细化,定位为三级,共115项具体内容。

    3 、  制定考核标准。 有了数据的依据,我们对大小各级指标进行权重赋分,制定出考核标准,即《本溪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评估标准》初稿。为保障《评估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我们又组织专业人员深入57家单位召开座谈会,还把一些专业能力强的领导和教师请到单位征求意见,并反复征求局领导的意见,历经12次修改,最终确定了《本溪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评估标准》(试行)。

    4 、  实施评估考核。 教育局以文件形式下发了《本溪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评估标准》(试行),组织相关单位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召开会议,解读文件,提出要求。2013年11月28日至14年1月8日,与教育督导室成立评估考核专家组,对局属32所学校、7个县(区)以及28所县(区)属学校进行了评估考核,考核采取现场查看、审查资料、实际操作等形式,现场打分,并把每一项的问题进行了反馈,提出了整改方向。评估考核结果在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会和本溪教育网上进行了通报。在2013年的基础上,2014年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与教育信息化推进需要,对《评估标准》(试行)又进行了8次修改,增加了2个二级项目、8个三级项目。评估考核得到了局领导的认可和高度重视,评估考核结果被纳入对县(区)政府和学校的考核之中,在今年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上通报了评估考核结果,并在本溪教育网上公布。

    三、  取得初步成效

    1 、  重视程度明显增强。 越来越多的一把手能把教育信息化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2013年下去考核时,有50%的领导是应付,特别是一把手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认识肤浅,有30%的一把手认为这是主管领导的事,照个面了事,10%的一把手根本就不照面,让主管领导说一声有事了。2014年底考核时,只有2所学校的校长确因有事没在,其余的65所学校校长一直陪到考核结束。

    2 、  认识高度明显提高。 交流中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提高,2013年交流时是学话,2014年是探究、且有40%的一把手、80%以上的主管领导亲自跟着考核人员到考核现场学习,有30%校长有了数字型校园、智慧型校园的信息化推进理念。本溪县投入1200多万元为每名教师笔记本电脑和部分生用计算机,明山区拿出10万元,重奖在2014年教育信息化督导评估考核成绩优秀学校,100%的县(区)、学校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之中。

    3 、  设备故障率明显下降。 设备故障率由2013年的30%下降到2014年的不到10%,设备故障率下降了20多个百分点,设备使用率达100%,设备使用学科覆盖率达100%。

    4 、  培训规范效果良好。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市校本培训1870场次,培训教师4.8万人次,2014年全市校本培训达2194场次,培训教师6.8万人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应用能力有了较大幅度提升,在2014年教师电子白板实际操作正确率为87.38%,较2013年的84.3%提升了3个百分点,在2014年上机操作100%正确的学校有7所,较2013年的4所增加了3所。

    5 、  资源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各校校本优质资源管理由2013年的杂乱无章到2014年的井然有序,85%的学校在校本服务器上建立了资源目录树,40%的学校能够及时上传特色校本资源,在全市交流共享。学校收集、整理、存储、上传、共享特色资源意识得到加强。

    6 、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幅度较大。 到目前,100%的教师初步掌握班班多媒体设备的操作,98%的教师掌握了电子白板软件的基本功能,81%教师会制作电子白板课件,40%左右的教师能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20%左右的教师使用通过“人人通”平台授课;100%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人人通”空间的注册,8%左右的教师建立了特色空间,特别是103名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全部建起了具有学科特点的特色空间。

    7 、  教师参与信息化活动明显增多。 2014年有9所学校承担了国家级课题, 4所学校承担省级课题,23所学校承担了市级小课题,2000多名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中,同时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了听评课、送教下乡、说课大赛等活动,全市1100余名教师获得省和国家级不同奖项。为此,2014年确定了103名教师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骨干教师”,建设了22个学科团队。

    三、  几点工作体会

  值得欣慰的是:从各级领导到一线教师,从教学管理到后勤服务,从城市学校到乡村学校,从资源开发到教学应用等等,全市教职员工都行动了起来,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热潮。

  体会之一,教育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领导重视对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起到了主导作用。

  体会之二,不怕做的不好,怕的是不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即使是浑水,动了就好。

  体会之三,让行政手段与其它手段并驾齐驱,对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更有力。

 

刘宁当选辽宁省省长
  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20教育厅
刘宁主持召开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
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 教育厅
辽宁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在辽宁教育学院成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