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城市文明的满意答卷

03.03.2015  10:36

  这一天,注定载入沈阳文明建设的史册;

  这一天,让820万沈阳人感到无上荣光。

  2015年2月28日,第四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沈阳市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曾维,代表820万沈阳市民接受中央领导的颁奖,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8年追求,18年期待,3年创建,1年决胜,都在这一天瓜熟蒂落!

  这一天,沈阳市赢得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场最能体现城市综合实力、含金量最高的中国优秀城市之间的“城市奥林匹克”竞赛。

  从这一天起,赢得了“创城”大考的沈阳市,正式步入了“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列。

   创城,沈阳人不懈追求的城市梦想

  ●“创城”的脚步,映射着振兴发展与百姓福祉深度融合的城市梦想。全市人民在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征程上,携手同行,共赴文明之约。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国“创城”的史诗,18年前既已落墨。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了在全国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沈阳“创城”的脚步,伴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沈阳市始终把文明建设的城市梦想与振兴发展的实践相结合,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有付出,注定有收获。2005年,沈阳市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称号。2008年,又获得了“全国首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当年城市文明指数测评,沈阳市名列全国第五。

  每一项成绩,都记录了城市的进步;每一项荣誉,都彰显了市民的素质。

  其间,肇始于2006年夏天,以改善交通环境、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形象为主题的“知荣明耻,文明出行”活动,改变了沈阳这座东北中心城市在外地人心目中的印象。“文明出行”之大雁行动,使排队乘车、排队购物成为沈城街头一景。

  文明出行,历时数载。在市文明委的倡导下,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在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下,以文明出行为起点,文明排队,文明旅游,文明餐桌……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由点及面地向各地区、各行业辐射,全市上下形成了浓厚的文明创建氛围。

  长期的积淀,形成了沈阳“创城”的良好基础;厚重的底蕴,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2011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审时度势,提出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当年,沈阳市通过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测评,被确定为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一场被形象地称为中国优秀城市之间的“城市奥林匹克”竞赛就此拉开序幕。

  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创城促振兴,创建惠民生”的宗旨,将振兴发展与百姓福祉深度融合,两翼齐振,带领全市人民共赴文明之约。

  2012年6月12日,沈阳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决定用三年时间,摘取全国文明城市这颗“皇冠上的明珠”。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曾维,在全市创城动员大会报告中指出,要把“创建惠民”作为重要遵循,切实使文明创建工作成为排民忧、解民难的过程,成为聚民心、增民力的过程。

  市创城指挥部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稳步有序地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展示沈阳的城市魅力、活力与文明程度,使创城工作成为一件顺民意、得民心、惠民生的幸福工程。

  这一刻,沈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吹响;这一刻,展示沈阳城市文明的瑰丽画卷掀开。

  从这一刻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一场实实在在的创城大考,从此进入实战阶段。

   创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明,是城市底蕴的生动再现,是城市精神的凝练表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文明创建将会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是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沈阳人基本道德准则。市委、市政府以价值坐标引领社会风尚,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

  在青年大街、市府广场、沿街商铺、小区庭院,24字核心价值观标语举目即是;工地围挡、公园广场、马路绿化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益宣传广告,成为沈城一道亮丽风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沈阳人基本道德准则”主题实践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迅速渗透到城市每个细胞,知晓于千家万户,融入文明城市创建的宏大实践。

  围绕“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沈阳人基本道德准则,全市社区、学校、机关、企业、文明单位、百人以上窗口单位,举办“道德讲堂”3000余场,市民群众得到了春风化雨般的德行滋养。沈阳燃气集团率先在全市实现道德讲堂月月办,企业文明之花竞相开放。

  自2009年度首届“感动沈阳”人物暨道德模范评选,市文明办即与沈阳日报联合开办了《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专栏。通过推荐、评议身边好人,大力挖掘市民身边的先进人物,带动市民争做身边好人;通过宣传、评议“感动沈阳”人物暨道德模范,弘扬社会道德与正义,引领社会风尚。期间,涌现出一大批如全国道德模范罗阳、“沈阳好大爷”王福顺、“最美好儿女”万春春等先进典型。仅2014年,就有13人入选“中国好人榜”。道德的光芒一次次绽放,引领着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积极践行善行义举,在全社会形成了人心向上、人性向善的浓厚氛围。

  深化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整治,为文明城市创建增添了诚信砝码。市文明办联合发改委、中小企业局、质监局、食药监局、工商局、工商联等部门开展“诚敬做产品”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媒体定期发布失信企业、产品质量、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红黑榜”,对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予以舆论监督。2014年,通过评选产生诚信企业200余家,诚信个人100名。其中,因浴池动迁造成亏损仍不忘为顾客退还未用完的澡票的“感动沈阳人物”安树堂,获央视“3·15”特殊贡献奖。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沈阳市连续多年举办全民读书月、中小学生经典诵读大赛。《道德经》《论语》等经典道德名句,程门立雪、卧冰求鲤等传统美德典故,传递出报国、尽孝、明礼、守信、自强、尚义、厚德、崇俭的民族大义。中小学经典诵读活动连续两次在全国文明办主任培训班上作经验介绍,并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工作模板。千余所社区家长学校、135所乡村学校少年宫、15个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站),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异彩纷呈。“童心向党”“学习雷锋,争做美德少年”系列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植根于未成年人心中。

  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丰富自己,越来越多的党员、团员、市民群众加入了志愿服务行列。2013年3月5日,全国第一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广场——铁西志愿服务广场建成,13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广场常年开展志愿服务,成为市民参与道德实践的重要平台。百万志愿者活跃在城市大街小巷,不仅为需要帮助的人雪中送炭,而且影响、改变着许多人,使之变得热情、阳光、积极、乐于助人,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生力军。时任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来沈考察后认为,沈阳市“六个一”志愿服务模式“真好,真实,真管用”。

  撒下一粒种子,长成一片绿荫;播下一个希望,成就一番辉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宏大实践,为文明城市创建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量。

   创城,集中展示城市精神风貌

  ●微笑,是城市的表情;热情,是沈阳人的底气。当微笑像阳光洒满大街小巷,这座城市就会绽放出文明之光,折射出城市的魅力活力和精神风貌。

  2012年春天,微笑这个世界通用语言,被沈阳注入别样情怀。一时间,一张张沈阳人微笑的面孔,像温暖的阳光洒满大街小巷。“微笑沈阳”行动绘就的生动图景,造就了“沈阳最美的春天”。

  其间,微笑体验、微笑讲堂、微笑传递、微笑漂流……系列主题活动,使微笑凝聚成沈阳人最灿烂的表情。著名清史专家、《百家讲坛》主讲人阎崇年为此写到:“如果一座城市充满微笑,那么将会给城市文明注入愉悦和温暖的力量……”

  “微笑大讲堂”,在全市机关企事业、公共服务窗口引起了强烈反响。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如何通过微笑促进工作的开展和服务的提升。“微笑大讨论”,让一些窗口单位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服务方式,用微笑拉近医患间的距离,缓和执法者与被执法者间的矛盾,消除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隔阂,沟通政府部门与办事人员间的情感。

  微笑,成为窗口服务规范。相关部门组成巡检督查组,对工商税务、燃气水电等23个窗口行业专项督查。一张笑脸、一杯热茶、一声问候、一个满意答复。沈阳水务集团以微笑服务换取了服务对象“灿烂的微笑”,给市民留下了“完美的印象”。

  微笑,是城市的表情;精彩,是城市的魅力。创建文明城市的实质,就是要让城市的主角——广大市民群众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精神风貌,来展现这座城市的魅力、活力与文明程度。

  “假如我是你/我就会知道/你在路上执帚清扫的不易/穿着你的外套,拿着你的工具/……现在,我懂得了你”。2014年夏天,创城进入人人参与、提升形象的最后冲刺阶段,一场“假如我是对方”的友善传递体验活动,随之在全市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全面展开。

  “假如我是对方”友善传递体验活动,正是通过角色互换的要求,发现友善,传递友善,感受友善。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引导职工恪守本职、善待他人,改进服务,提升质量。文明出行好市民标兵、115路公交车司机王靖昊,以乘客身份体验了乘客坐车的辛苦后感叹:“司乘间换位思考,互相体谅,才能达到乘客坐车舒适、司机驾车舒心的双赢。”

  微笑,表达善意;体验,促进和谐。每一次微笑都传递了人性的温度,每一次体验都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人们用微笑演绎着城市的文明故事,展示着城市的精神风貌。

   创城,全面检阅城市环境整治

  ●环境展现城市形象,秩序彰显市民素质。创造优美环境,打造优良秩序,势必带来一场城市大变革,文明大提升。

  环境是城市的脸面,人要洗脸,城市要净化。

  整治公共环境,把沈城变成整洁美丽的花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以每年4月10日“党员奉献日”为契机,组织党员开展清洁城市环境活动。利用每周六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日,对城市公共场所开展环境大整治。组织市民、媒体观察团成员开展“啄木鸟”行动,对不达标的点位摸排、督查、整改。

  提升交通环境,开展交通专项整治行动。“行在路上,守法礼让”主题活动,强化了对行人和非机动车不规范、不文明、不守法行为的教育、劝导、处罚、曝光。市文明办联合公安交警等单位启动了“文明交通评选活动”,评选10类文明交通先进典型并给予奖励。以评促改,激发和引导广大市民主动参与到文明交通中来。

  改善农村环境,推进文明村镇创建。以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全市评选出一批诚信经营、文明服务的文明集市和环境整洁、文化繁荣的“美丽乡村”典型,提升了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实现了农村经济与环境的健康发展。

  如果说,一系列整治行动带来的城市环境总体改变是创城效果的综合体现,那么,改造小区环境,打造市民“家门口”的变化,则是三年创城的一个缩影。

  一座城市,只有市民“家门口”干净了,才能充满活力、焕发魅力、产生凝聚力。一场以净化社区环境、提升楼道文明、完善公共设施、创建文明社区为主题,全力解决老旧小区、小街小巷卫生脏乱差,以及马路市场、露天烧烤、马路边石缺失、景观雕塑破损等突出问题的环境清洁行动在全市开展。各社区组织居民对社区内部及周边环境卫生进行清理,对“乱扔杂物”等不文明行为进行教育、规劝,确保楼道内无乱涂写、乱张贴、乱堆放现象。

  如今,走进大东区上园街道沈大小区,曾经“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土;垃圾熏天臭,夜晚摸黑走”的脏乱差现象,被浓浓的文化氛围,暖暖的人文气息所取代。居民们说:“起初,大家觉得创建文明城不过就是贴贴标语、喊喊口号,没想到创城给小区环境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人们开始像装修新居一样装饰、美化小区。有的在楼头墙壁上画上了山水画,供居民欣赏;有的从外地带回花籽,种出的鲜花香艳欲滴……

  三年创城,全市1500多个老旧小区得到了改造。“百家宴”“艺术节”,凝神聚气;庭院文化、安全社区建设,异彩纷呈。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创城,集体分享城市建设红利

  ●创城,惠民是第一任务。只有把“惠民”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遵循,才能让老百姓成为“创城”的第一受益者。

  沈阳创城,惠民第一。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创城伊始,市委、市政府就明确了“创城,惠民是第一任务”的指导思想。提出把“创建惠民”作为重要遵循,要以发展的实绩和惠民、安民的政绩,让老百姓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创城,从加强环境整治到强化公共安全,从净化社会环境到增加公益设施,从推动经济发展到完善社会保障,无不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包含10大测评项目,共105项测评指标和1项特色指标、263项测评标准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无不体现政府为满足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创城的落脚点就是让百姓受益。在市领导心中,群众的难心事就是“创城”的头等事;市民急需的,政府就要立即着手解决。其间,打击刑事犯罪,持续保持“全省第一、全国领先”。“沈阳平安大讲堂”,关注食品安全、打击制假售假等一系列举动,使市民的安全感创历史新高。

  2013年夏天,第十二届全运会在辽宁举办。沈阳市以全运为契机,充分发挥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建设的“加速器”和“催化剂”作用,助推文明城市创建和经济社会发展,造福沈城人民。

  “以全运促创城,以创城带全运”。从2010年开始,沈阳市用三年多的时间,围绕做强城市功能、做靓城市形象、做优城市环境,启动了全运场馆建设、城市道路整修、公用设施完善、生态环境提升等8项工程,全力打造“路畅、树绿、街净、水清、城美”的城市环境。

  最值得称道的是,全运会比赛结束之日,就是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之时。一些为迎接全运会而建的健身中心、比赛和训练场馆,在全运赛事结束后,有的成了学生锻炼场所,有的成了市民健身中心,真正实现了“全运成果与民共享”。

  2014年,沈阳日报与市文明办联合举办《创城,我身边那些变化》主题征文活动,市民王喜俊在《沈城之夜天天像灯会》的征文中,描述了陪从台湾归来的舅舅夜游沈城的情景:“登上沈城最高处——辽宁广播电视塔,俯瞰夜色下的沈城,满目星星点点,斑斑爛爛,街市如灯的海洋,车流如光的彩带。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矗立如一座座彩色的灯塔……望着满城灯光,舅舅高兴地说:我活了85岁,第一次看到一个别样美丽、璀璨的沈阳城!”

  创城,如润物无声的春雨,催开了一朵朵“创城之花”。小区改造、楼道卫生、城市亮化、暖房子工程……数亿元资金投入,无不体现了政府创城为民的情怀;一系列城市变化,无不见证了沈阳创城惠民的初衷。

  面对自己生活的城市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疑惑的眼神少了,迟疑的态度变了,不敢相信的表情没了。创城,让百姓心里踏实了许多,幸福了许多,市民群众成了创城的第一受益者。

   创城,没有局外人的全民大考

  ●“创城”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全体市民都是城市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既是大考的答卷人又是评判员。

  回首创城路,苦乐总关情。

  沈阳“创城”,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创城成功是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和820万市民同心付出的结果。

  文明创建,一分布置,九分落实。创城动员大会召开之日,就是创城进入实战之时。全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和市长为总指挥的创城指挥部,下设政务、法治等10个创建工作组,将全市82个委办局和部门纳入其中,副总指挥和组长分别由10位市领导担任。成立市创城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调度;各地区成立相应组织,统筹部署文明创建工作。

  创城指挥部制定实施了《沈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规划》、《争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排头兵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从重点工作做起,从“短板”项目抓起,把创城标准作为日常工作的常态标准来落实。

  市委副书记邢凯在第二次市创城指挥部会议上强调,全市创城工作要坚持“抓细、抓实、抓强”的六字要求。市创城办主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凤波要求创城办全体成员自觉做到奉献担当、实干优质、细致高效,扎实做好创城协调组织工作。

  三年创城,全市共召开了19次全市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会、组织100余场讲座培训、印制100万份《致市民一封信》、提报100多万字的档案材料。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文明委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人大、政协视察指导,群团组织密切配合,城乡联动,军民共建,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的创城工作机制。

  沈河、和平、铁西、皇姑、大东、于洪、浑南,抢占城区发展先机,以创城促发展,以发展带创城;沈北、苏家屯、新民、辽中、康平、法库等郊区县市,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村文明程度。

  新闻媒体积极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沈阳日报》三年刊载500多个创城专版,30多个栏目发表200多万文字,以主流媒体尽显沈阳创城风采;沈阳广播电视台各频道频率共同发力,开设10余个专栏,策划、制作了多个创城宣传片,每天滚动播出,为创城造势;沈阳晚报、地铁第一时间报、沈阳网发挥报网联合优势,策划专题报道,撰写特色文章。各媒体不惜版面和时段,大篇幅刊登文明创建和《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营造了浓厚的创城氛围。

  在创城进入“决战100天”的冲刺阶段,市创城指挥部在铁西召开现场会。推广铁西区以区委为核心、四大班子全体动员、区级领导分片包干、全员参与创城工作的经验,以大手笔、大投入,对存在的问题克难攻坚。对大街小巷每一个点位进行“巡视——整改——回头看——再整改”,直至全部达标。

  每一个社区,都是创城的前沿;每一位居民,都是创城的主角。不论是常住居民还是暂住人口,人人都是创城的参与者、实践者。

  铁西区笃工街道人民里社区党委书记柳桂华,三年前患重病,手术后一直坚持工作。去年11月,病情复发再次住院。躺在病床上,她用电话协调相关人员为老旧小区楼道更换破损的玻璃。她说:“无论如何,不能因为身体拖了创城的后腿。”

  “创城,我能做点啥”之“金点子征集”活动,吸引了众多关心创城活动的市民积极参与。沈北新区清水社区,有一位叫王金安的老人,由于年高耳背不会用电脑,他就三番五次求社区工作人员帮助打电话、发信息,将自己有关创城的建议发给有关部门。他说:“我虽然老了,也要为创城出把力。”

  三年创城,既定达标;一年决战,终有所成。当沈阳市登上全国文明城市的领奖台时,我们终于可以自信地说:沈阳市赢得了一场堪称完美的全民大考,书写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文明答卷!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人类创造文明、乐享文明、追求文明的脚步从来不曾停歇。沈阳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奖牌、一份荣誉,更是一个使命、一份重任。

  第四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吹响了精神文明建设前进的号角。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文明,让生活更美好。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

  本报记者吕良德

 

 

 

 

  编辑: zfw01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