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兴人才就是兴辽宁

11.03.2018  03:02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我省代表委员和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引起强烈共鸣,大家表示,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再一次对做好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增加了前进动力,给了我们振兴发展的信心,这对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辽宁老工业基地弥足珍贵。

  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兴人才就是兴辽宁。省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重要思想,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全省人才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夯实了辽宁振兴发展的坚实基础。

   深化改革加快形成人才制度优势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决定因素在人才。

  2月24日,春节后上班的第三天,省委便召开会议,首次以述职评议的形式研究推动人才工作,足见我省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求发在会上强调,全省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扛起党管人才责任,不断强化“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兴人才就是兴辽宁”理念,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创新发展,为辽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振兴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智力保障。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只有当人才成为第一资源,创新才能成为第一动力。

  进入新时代,全省人才工作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我省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振兴发展这一中心任务,把做好人才工作作为服务振兴发展的战略举措,加强顶层设计与宏观谋划。坚持改革创新,坚决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思想障碍、制度藩篱与政策壁垒,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构筑人才政策新优势。近日,省委印发《辽宁省人才服务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如果说,此前出台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是我省管宏观管根本的政策安排,那么人才服务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则是一个管具体管操作的行动手册,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为新时代做好辽宁人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行动指南。

  人才的竞争根本是制度的竞争。我省上下聚焦人才发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相继推出30余个政策文件,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在简政放权方面,全面推行高校、公立医院和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自主招聘、自主评审政策,激发用人主体内生动力。在分配激励方面,给予科技成果转化优异人员不低于70%比例的奖励,并可直接认定为副高级以上职称,让人才“名利双收”。在社会化改革方面,推行“人才贷”等金融支持项目,为高层次人才提供200万至500万元纯信用贷款,破解人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改革创新,试点先行。我省把沈阳、大连、鞍山、阜新、沈抚新区作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试点,在人事管理、人才评价、投资融资、股权激励、成果转化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打造一批人才区域发展高地,人才制度优势加快形成。沈阳出台24条人才新政,对顶尖人才最高给予1亿元资助,集聚创新智力打造“人才特区”;大连金普新区、高新区对标上海浦东、深圳前海等先进地区,推出19条人才新政和10条创新新政;鞍山高新区获批国家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和创新政策……

   创新载体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辽宁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的关键就是人才。

  我省在全力构筑起人才政策新优势的同时,积极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将着力点锁定在“工程项目”上,以重大人才工程、重点人才项目和重要创新平台为依托,广泛集聚人才、科学培养人才、用好用活人才,统筹推进各领域各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吸引人才立足全球视野。去年,我省积极实施引进外国专家重点项目计划、引进海外研发团队项目计划、海内外人才集聚计划等项目,全年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4人,引进外国人才7035人。在芬兰等地设立海外引才工作站,吸引人才智力资源来辽投资兴业。同时,充分发挥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磁石效应,进一步加强与江苏省人才对口交流合作,积极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辽宁创新创业。

  全省各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抢人才、争人才。沈阳市开展“引老乡回家乡、引校友回沈阳、引战友回驻地”活动,实现外省生源净流入2.4万人,外籍人才数量同比增长12.4%,人才流向呈现“春暖燕归来”的积极变化。营口实施项目引才、企业引才、平台引才,仅汉能集团一家单位,就带来薄膜太阳能领域1400多人的高科技研发团队。阜新实施“引凤还巢计划”,实现氟化工产业大批优秀人才回流,氟产业开发区中70%的企业由回归人才挑起大梁。盘锦推行“人才带项目、风投带资本、园区搭平台”的引才引智新模式,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让高技术产业园区“人气”重聚、生机立现。

  培养人才强化战略眼光。“百千万人才工程”、博士后集聚培养工程、高等学校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我省以重大人才工程项目为牵动,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2017年,全省新增两院院士3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57人。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328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08万人。同时,深化高等学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去年停招或撤销本科43种专业、65个专业点,切实增强人才培养供需适配度。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在用。我省积极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以重大创新平台涵养高端人才。截至目前,我省组建院士工作站206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143个、产业技术创新平台198个、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224个,4万多名科技人才在广阔的平台尽展其长,使各类优秀人才在振兴发展中担重任、唱主角。大连“鸿雁联盟”、抚顺“市校企人才战略合作”、丹东“鸭绿江之友”联谊会、朝阳“千名专家进园(景)区”等一系列用才平台,为各类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搭建了载体、建立了纽带。

   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环境正在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

  人才发展环境至关重要。

  “要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待遇适当、后顾无忧的生活环境,为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我省发力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坚持优化环境,激发人才发展新动能,让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从加强服务保障入手,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省委常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方案》,每位省委常委带头联系服务1至2名院士专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此基础上,今年又组织实施千名领导干部联系服务千名专家活动,推进全省各党委(党组)联系服务专家实现全覆盖。

  同时,我省推进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在政策咨询、税务登记、社会保障、居留落户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快推行服务专员制度,在省市直有关部门选派业务骨干担任专家服务专员,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对一”服务,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才的“满意指数”。沈阳市的“盛京人才卡”、鞍山的“钢都英才卡”等,集成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生活服务、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功能,见卡就办、即来即办、专人代办,实现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一卡通”。

  良好的评价激励机制是人才发展的重要因素。去年,我省实施“三个一百”奖励计划,评选辽宁杰出科技工作者、辽宁优秀企业家、辽宁工匠各100名,其中辽宁杰出科技工作者、辽宁工匠每人奖励10万元。人事管理改革不断深化,辽宁大学等40家单位实现自主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淡化外语、计算机水平要求,注重评价品德、业绩和创新成果,切实“把论文写在生产流水线上”。全面清理整顿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实现职业资格设定为“”、行政许可为“”。拓展技能人才晋升通道,辽宁工匠可直接认定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突破职业晋升“天花板”。

  我省还积极营造人才发展的浓厚社会环境,去年7月至9月,省、市、县三级同步组织开展“辽宁人才宣传月”活动,在《辽宁日报》等省级主要媒体刊发报道,解读重点人才政策,宣传优秀人才先进事迹,使各类优秀人才的成就感、价值感不断增强。在辽宁大地,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环境正在形成。

  “究其根本,是因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认真落实党委(党组)人才工作责任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工作新格局。”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时代呼唤人才,人才造就伟业。只要我们将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重要思想落实落地,辽宁必将成为人才集聚新高地,必将为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大连“5+22”政策体系打造人才磁场
  曾入选国家首批“千人计划”引进人才的苏党生,在国内某城市工作了7年后,于2016年9月正式调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担任能源研究技术平台主任及电镜技术研究组组长一职。眼下,由他领衔担纲的投资1.人民政府
今年全省计划新增专业技术人才9万人
  支持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沈抚新区研究制定的人才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