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牵手“一带一路”:如何挖掘更大潜力?

27.07.2015  17:12

  人民网北京7月27日电 (记者李彤)从2009年试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至今,人民币国际化实践走过了五年历程。在日前召开的“2015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上,多位专家呼吁,应借“一带一路”战略将大宗商品结算、基础设施融资、产业园区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等,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口。
  人民币或成第四大国际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速度加快,只要没有重大不利事件发生,人民币或许在两年内将赶超日元,成为第四大国际货币。”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认为,人民币很可能成为新的特别提款权(SDR)的篮子货币。
  针对人民币国际化走强的原因,陈雨露表示,中国经济迈进新常态,全方位巩固了人民币国际化根基;跨境人民币政策不断完善,形成人民币国际化双轮驱动模式;资本账户开放度提升,增强了人民币国际吸引力;“一带一路”建设为人民币国际化开启战略窗口;全球人民币清算体系布局基本完成;中国积极开展国际经济金融协作,双边、多边贸易合作取得进展等因素,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报告》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在2009年底为0.02%,到2014年底达到2.47%,五年增长120余倍(如果人民币是全球唯一国际货币,RII为100,反之为0)。而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四大主要国际货币使用份额较前一年度明显下降。
  《报告》认为,2015年例行SDR定值检查将人民币纳入其货币篮子是大概率事件,如果被成功纳入将是人民币进入国际货币行列的关键标志,象征意义重大。
  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行长李若谷在论坛上表示,一种货币是不是真正意义的国际化,核心是国家的经济、贸易实力。即便没有加入SDR的篮子,未必能够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关于人民币加入SDR篮子的问题,我觉得不必太纠结。” 李若谷表示,在SDR篮子中美元占41.9%,欧元占37.4%。二者在权重中不分伯仲,但是在国际使用上,却是天壤之别,美元使用在60-70%之间,欧元只有20%多。日元早就进入了SDR的篮子,但是日元在国际中的使用,外汇储备中的使用只占4%,它加入SDR以后,不仅没有增加在国际储备中的份额,反而下降了,原因日本经济有问题。
  他认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更核心的是国内经济转型、完善制度、创新技术。
  “一带一路”为人民币国际化开启战略窗口
  李若谷表示,“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得益彰、相互融合。他说,作为区内一直最坚挺的货币,人民币能在大宗商品贸易、丝路基金、亚投行、基础设施建设、产园建设等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不少参会专家表示了相同观点。陈雨露表示,首先要推动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大宗商品计价结算;其次要提高人民币在沿线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参与程度,对外投资项目贷款中增加人民币产品;第三将“一带一路”产业园区作为人民币国际化一个重要的支撑;第四要充分挖掘跨境电子商务使用人民币的潜力。
  “美国经济危机让全球更多人懂得世界经济不太平的制度根源是什么?以美元为主导国际货币体系,充分暴露了矛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表示,2008年首次G20峰会标志着世界走上重新完善和建立国际货币体系的新历史时期,世界需要中国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善。
  他认为,应通过多边合作、双边合作,在合作中推进相关工作是个水到渠成的过程,要以渐进的态度去改造世界经济。例如在“一带一路”中推进人民币使用、人民币加入SDR等问题。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