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凌海看美丽村庄怎样美起来(图)

25.12.2014  15:35

  核心提示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为了回应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美好家园的这种新期待,也为了以切实行动,建设美丽辽宁,3年来我省投资30多亿元,整治村庄近2000个(占全省村庄的17%)。大面积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开启,辽宁乡村环境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项工作中,辽西的凌海市走在前面,今年底将完成全部行政村庄环境整治任务。该市的一些做法对许多地方具有借鉴意义。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对家园涌起了新的期待。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为了回应这种期待,也为了以切实行动,建设美丽辽宁,3年来我省投资30多亿元整治村庄近2000个,占全省村庄的17%。大面积农村环境整治风帆正起,辽宁乡村环境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前,记者深入实地走访了经济发展水平居全省县域中游的凌海市,以该市为样本进行解剖,探讨农村怎样建设美丽的家园。

   美不美,先看规划

  在石山镇八里村,有一个大方塘格外显眼,面积有十几亩大。 “这里原来是一个大坑,村里人都往里倒垃圾,日积月累便成了村里的主要污染源。借农村环境整治的东风,我们请城里规划设计部门作规划时,他们因地制宜地为我们设计了这个方塘。 ”村党支部书记刘向伟对记者说。这个方塘其实是一个大氧化塘,将全村的污水收集到这里,再进行氧化处理,可以说既实用又美观。

  离方塘几十米处,靠近村口的地方,有一片开阔的场地,那是在农村极为罕见的停车场。“以前各种车辆在村路上随便走,把路都轧坏了,设计这个停车场,就是为了把大型农业机械和拉货的大卡车集中停放,不用再开进村民家中,这样既解决了停放问题,又能保护村路。 ”对于停车场建设这一神来之笔,刘向伟颇为自豪。八里村有不少大棚,还有石材产业,这个停车场对于环境保护十分必要。

  建设美丽乡村,规划必须先行。规划搞好了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凌海市共有258个行政村,各村都有差别。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凌海市没有搞“一刀切”,而是先提出大家都要达标的要求,就是“五无”、“六有”,即村内有街路,门前屋后、公共场地无柴草堆、垃圾堆、粪便堆、杂物堆和污水乱排现象;村内道路有硬化、有排水沟、有绿化、有垃圾收集池及垃圾填埋场、有保洁员、有村规民约。在此基础上,凌海市依据各村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特点,逐村规划,重点建设产业带动、旅游服务、文化保护、山村风貌、田园风光等5大类特色村。

  凌海市的规划不但因地制宜,还重点明确。以垃圾、污水和养殖粪便治理为重点,做好村内垃圾处理体系建设,实现垃圾定点存放,并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加强村内河塘沟渠管理,确保村内无污水塘、臭水沟,无乱排污水。做好畜禽圈舍改造,确保养殖区域和周边居民生活环境良好。

  规划做得好,方向更明确,工作效率自然就高。在去年完成60个行政村整治任务基础上,凌海市今年上半年又开展68个行政村环境治理。今年5月,凌海市干脆将剩下的130个行政村全面纳入治理范围,做到五年任务两年完成。

  如今的凌海农村,原来普遍存在的村路两侧荒草丛生、垃圾遍地现象彻底没有了。记者来到山神村时,整洁的村容环境让人耳目一新。路边没有一堆杂物,道路两旁栽着树木,每隔几个院落就有一个垃圾箱,路边沟里没有杂物……一说起现在的村容环境,村民们无不拍手称快:“村里环境这么好,住着舒坦啊! ”

  凌海在规划方面的经验很典型。因为,如果规划做不好,极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商向东说:“目前,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有一部分市、县、乡镇、村规划编制不足,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编制,有的规划水平也不高。从省的层面上还要为规划的编制制定标准,并且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组建一支专业人才队伍。 ”

   实不实,重在投入

  乡村美不美,得看投入是否有保障。没有投入,再好的规划也无法落实。在全省县域这块,凌海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算是中游。整治农村环境,凌海市是下了很大决心、举全市之力做的。集中财力,统筹使用,是凌海市的最大特点。

  凌海市财政局局长梁国栋告诉记者,在市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凌海市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各乡镇也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治理。目前已累计投入2.75亿元。其中锦州市以上财政部门投入1.9亿元。

  凌海市还整合“一事一议”(财政部推出的奖补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这个奖补机制第一次直接将着眼点放在村级公益事业上,填补了长期以来我国公共财政对村级基础设施投入的空白,健全了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公共服务维护、凌海生态建设等资金,统筹安排,集中投向重点村屯。近两年来,共安排“一事一议”道路硬化项目66个村,修建道路里程199公里,桥梁13座,274延长米,投入财政奖补资金5338万元。凌海市荣获全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村内道路建设绩效考评第一名。同时,落实公共服务维护资金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建设凌河生态示范项目宜居示范乡镇3个,完善移民新村9个。

  吸收社会资源也很重要。凌海市还利用在外家乡人和本地企业家资源,多渠道筹资。筹资最多的是安屯镇龙王村,达到1000多万元,最少的村也都超过10万元。

  总的来说,凌海市筹措的整治资金,包括省里、市里、县里和乡亲们自己,还有地方上一些先富起来的生意人。为了建设美好家园,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齐心协力把这件事办好。

  以凌海市白台子镇尚家屯村为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后,该村先后投资128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200盏,实现了太阳能路灯全覆盖;投资156.5万元,硬化了村内道路5.14公里;投资120万元,修建路边沟9800延长米;投资68万元修桥涵3座、整改院墙400多延长米、建儿童成长乐园1个;投资80万元,修建文化广场1个。没有多方投入,单靠村一级组织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财政部副部长胡静林也表示,建设美丽乡村,要加大投入力度,盘活资金存量,集中力量办大事。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共同投入,形成“农民筹资筹劳、政府财政奖补、部门投入整合、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投入格局。

   久不久,靠长效机制

  村屯环境整治好了,怎样保持则成了新的问题。如果没有机制作保障,即使轰轰烈烈的,农村环境整治也成了一阵风似的运动,而不具有可持续性。 “垃圾运输要用车,要耗油,垃圾填埋需要铲车,日常维护,需要保洁员……这些都需要钱啊! ”凌海市双羊镇新站村党支书孔庆元这样对记者感叹。

  下一步该咋办?凌海市也有对策。对各村采取标本兼治、村民自治的运行模式,创新村级日常管理长效机制,组织引导农民自主治理环境、管理村屯。

  如阎家镇山神村采取“值周”式管理,每周由村民轮流值班,负责垃圾清运和处理;石山镇八里村采取“物业”式管理,每户每年出资50元,由村里统一安排保洁员实施日常管理;双羊镇紫荆村结合村困难户就业实行“承包”式管理等办法。

  “下一步,在长效机制建立方面,我们还要继续探索,确保治理成果不反弹。 ”凌海市农业综合办公室主任史志富对记者说。

  推进村庄整治,不仅要让农民有美的家园,还要有美的发展方式。

  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配套设施,凌海市的农村变美了。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凌海市许多村大力发展林果采摘游,尝到了发展旅游业的甜头。据介绍,今年凌海仅乡村游一项接待游人数量就将达到3万多人次,为农民增加收入600多万元,有力地拉动了该市生态旅游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