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浑河晚渡到城市客运

21.11.2014  14:36

  

  曾记否?当年浑河晚渡罗士圈出土的缆桩

  对于现代的沈阳人来说,出远门是个很方便的事儿,飞机、火车和公路交织出密密麻麻的交通网,去哪儿都很容易。那么以前呢?在沈阳,火车的出现还是近百年来的事儿。百年之前的沈阳人出行,一靠马车二靠船。“浑河晚渡”曾是沈阳历史上著名一景,而那浑河上的渡口,也是沈阳人生活、交通的重要供给工具。在浑河北岸的罗士圈公园,有八根铸铁桩子,那是当年老渡口留下的珍贵物件。近代化让公路交通发达起来,老渡口在日新月异的城市演进中慢慢退化,客运交通则兴起繁盛。部分取代了当年渡口的功能。本期寻访,就让我们聊聊浑河老渡口与沈阳客运站的故事。

   浑河老渡沙岸人唤舟

  沈阳历史上,浑河上的渡口一直是城市一景。无论清朝中期陈梦雷的“留都十六景”、同治年间刘世英的“留都十景”,还是沈阳才子缪润绂的“陪京八景”,浑河晚渡都排在前列。在最新版的沈阳地图上寻找浑河,自东向西能看到一路美景陈列下来,鸟岛、五里河公园、沈水湾公园、龙王庙公园、罗士圈生态公园……而回溯到百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万船竞发、漕运繁忙。

  《辽海丛书》上有记载:浑河航运起于明朝,兴盛于清代。当时,浑河两岸和沿线分布着“七间房码头”、“石庙子码头”、“木场码头”、“浑河堡码头”、“浑河官渡”、“罗士圈码头”等主要渡口,有“十里码头”之称。这里的一些名字,住在沈阳的老人们还能一一找出现在的位置,比如下木厂、浑河堡、罗士圈等等。当年的浑河河道上,有往来浑河上下游的漕运大船,还有承接两岸人货的渡船,川流不息。有资料记载,“漕运船只可由辽河、三岔河进入浑河直达盛京;航运船只将浑河上游的木材、山货、粮食等土特产,沿浑河、太子河、辽河汇集营口,再入海下山东、赴江浙等地。船只回程时,把丝绸、药材、杂货、工具、生活用品等运回盛京。当时的盛京,成为水陆码头兴盛的南北货物集散地、商贸中心。”因为沈阳气候的缘故,一年中,除冬季外,浑河三季通航。

  浑河两岸的众多渡口中,罗士圈码头不得不提,这里是明、清两代沈阳的最大码头,最早叫“骆驼圈子”,因地势湿洼,人马难行,往来客商和物资必须用骆驼来回驮送,后来,“骆驼圈子”慢慢演变成“骡子圈子”、“罗士圈子”。2005年,和平区政府在对砂山罗士圈棚户区进行改造时,施工人员在此处挖出8个铸铁圆柱形物件,后经有关专家考证:8根铸铁物件应是当年在码头拴船用的缆桩,这也是罗士圈码头数百年风雨的最好见证。

  作为浑河上的重要渡口,罗士圈当年有一个大码头、两个小码头,有负责客运的船只,但货运才是它的主要职能。货船顺浑河航行至太子河、辽河,然后进入渤海湾,远航至天津塘沽、跨渤海直到烟台,甚至南方诸港。有史料记载,当时“罗士圈码头”拥有大小木船上千艘。据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盛京时,就是在这里下的船。

  缪润绂《陪京杂述》中有“浑河晚渡”诗:“城南九里余,行行唱官渡。河势东北来,风涛截行路。沙岸人唤舟,波明起鸥鹭。车马何仓黄,欲驻何能驻。双桨划如飞,残阳下高树。”

   木场繁华十五灯会盛

  东北盛产木材。在清代,建筑的主要原料都是木头,木材是国内需求量很大的物资,作为当时东北地区的物资中心,沈阳城内也有不少出售木材的市场,方城内有木行胡同,以售卖木板、木方等制作家具、门窗的材料为主。城外的木行有好几处,大西门外、大北门外,方城东南角外皆有,这些木市主要出售体量较大的粗加工木材,如建房所用的檩、梁、枋、柱等等。他们售卖的木料,都是由浑河木场码头运来的。

  在当年,从怀远门出城,沿着大路一直向东,大约行走15里便能到达浑河岸边,这里有一个售卖原木的大型市场,叫“木场”,而现在沈阳城东上木厂、下木厂的地名便由此而来。清朝时,这里是木材码头,浑河上游新宾、清原等山区森林中出产的原木,在丰水季节扎成木排顺河而下,到了木场停靠上岸,出售或外运。

  有资料记载,在木场兴盛时期,春夏秋三季,各类圆木顺流而下,到木场口岸出筏,再由马车运往木材买卖的木局。木场有七家木局,分别为亨通庸、义盛庸、福盛茂、广吉庆、义源庸、德庆庸、采木局,其中亨通庸木局最大。古木场街的两旁,到处是木垛,各类圆木堆积如山。同时,繁忙的漕运给这里带来了人气,木场附近有说书唱戏的,打把式卖艺的,有吃食杂货店,有沿街煎饼摊、烧饼摊等各种风味小吃小店排亭。因为木局生意兴隆,每年正月十五,这里都要举办灯会,街道两旁挂着千姿百态的花灯,据说灯的数量和花样可与盛京城内最繁华的四平街灯市相媲美。

  前些年,因为浑河水位下降,在当年的木场地区露出数量繁多的木桩和数十块石板。有专家推测,将这些木桩和石板组合起来,可以形成一个巨大的岸台,也许,这便是当年的老码头留下的。

   长客兴起新车站竞秀

  随着城市的进化和交通网络的发展,航运显然已不能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于是,浑河岸边的码头陆续衰落,沈阳市内的长途客运交通则日益发展起来。长客总站、西站、沈阳站汽车客运枢纽站、北站长途汽车客运站、五爱客运站等等,这些长途车站让沈阳市民的出行更便捷了。

  要说沈阳最早的客运站,应属沈阳站附近的客运南站,它始建于1952年,在市内众多客运站中,运营时间最长。当初在这里选址,也许是为了方便那些从沈阳站下车,要到沈阳周边市县的旅客,提着行李刚下火车,便能坐上大客。随着城市的发展,沈阳站、太原街两处人流密集地使老旧的客运站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出行需求。2011年,在老站南侧,新建成沈阳站汽车客运枢纽站,新客运站将按旅客出行需求有序运营,这也宣告沈阳最早长途客运站在运营了59年后正式关闭。

  说完最早的客运站,再来说说大家最熟悉的,它非长客总站莫属。198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长客总站位于沈阳城东北角,柳条湖附近,属于一级客运站,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客运站,投入使用后发挥了重要枢纽作用。随着车站的建立,这里也成了沈阳城一处热闹之所。2013年,出于发展的需要,长客总站也搬了家,搬到了滂江街附近,目前它主要经营沈阳至辽北方向的阜新、彰武、康平、法库等地的客运汽车,而最新的报道称,目前新站内部装修工程已接近尾声,工人正在对全站的智能化系统进行安装调试。很快,新长客总站的工程将全面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