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逼着干”到“抢着干”

12.10.2015  07:45

  昨天,本报一版以《阜新“五项清单”激励干部勤作为》为题,报道了阜新市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采取量化考核方式,将领导干部的职责和任务,细化为若干小项,再通过拉单交办、跟踪督办、限时催办等全过程的管理方法,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五项清单”制度实施以来,当地干部工作作风为之一变,领导干部被“逼着干”,也在“抢着干”。

  自今年8月以来,本报各路记者深入全省稳增长第一线,耳闻目睹各地按“三严三实”要求落实“四个着力”的生动实践。如朝阳的“五个一”评比,每隔一段时间给领导干部打分,排名靠后必须有说法。再如大连的“拉练”式考核,现场问责、当场点评、公开问答一条龙。这些制度和办法的共同点,就是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评一评,让大伙看到差距,也看到潜力;看到困难,也看到希望,自然也有“逼着干”和“抢着干”之义。

  今年还剩下两个多月,整体看,滚石上山;分别瞧,有喜有忧。各地的增速不同,发展的含金量各异,有历史的成因,有区位的差异,有禀赋的高低。但无论是练内功、促转型,靠改革来切换增长的动力,还是发挥好项目投资的关键作用,都离不开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无论稳增长,还是调结构促转型,最可依靠的仍然还是敢为人先、崇尚实干的精神。

  逼着干,靠问责。同样一件事,投入的热情不同,结果也相差甚远,有的人认为过60分就万事大吉,有的人却力争拿满分。怎么办?必须要逼,逼出最大潜力。自去年我省试行“党政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责办法”以来,全省对庸政懒政,漠不关心群众利益等“为官不为”现象频出重拳,几个月时间就有145名干部被问责。强化问责带来的变化显示,这种问责已成为从严治吏的一个硬招,问责的示范效应很明显,常常是问责一个,警醒一片。

  抢着干,靠标杆。“好孩子往往是夸出来的”,如果一切工作都是生搬硬套,像算盘珠一样拨一拨才动一动,满足于当“泥塑菩萨”、做“传声筒”,又怎能迎难而上,化挑战为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呢?特别是当前,转型升级、创新创业,每一项事业,都需要热气腾腾的氛围,人人想干能干敢干,就会形成浓浓的进取氛围,催生前进动力,推动爬坡过坎。所以说,正面激励的考核制度同样重要,尤其应鼓励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放下包袱,开动脑筋,勇往直前。让积极进取者的舞台更加宽广,有干头,更有奔头。

  东北新一轮振兴,终究要靠我们自己,靠内生动力。把准经济发展的脉搏,营造鼓励改革、崇尚实干的制度环境,激励各级干部勤作为、敢作为,就是我们实现全面振兴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