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他放弃高薪职业 带动全家做公益

14.05.2018  10:04

   人物档案

  王安迟52岁,父亲王子洲77岁,妻子王爽,24岁大女儿王玥涵在天津工业大学读双学位,8岁小女儿王奥读小学二年级,一家人在公益路上携手同行创造了葫芦岛公益家庭的传奇。王安迟先后荣获“辽宁好人”“辽宁省学雷锋最美人物”“辽宁省优秀青年志愿者”、葫芦岛市慈善志愿杰出贡献奖等。

  这是几代人薪火相传的善举,祖孙三代乐此不疲地做着看似平凡的好人好事,如今这个公益家庭最大年龄的爷爷将近八旬,最小的孙女才8岁却已有了3年的志愿奉献经历。而接过这个爱心接力棒的“公益达人”王安迟为了做实公益甘愿放弃高薪待遇,尽管很多人不理解,可他却不介意,继续带领一家人在公益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踏实,这个家庭也因为公益而融洽和幸福,成为滨城很多拼搏奋斗幸福家庭的典范。

   善良家风源于代代传承

  王安迟出生在葫芦岛市建昌县农村,从小就看到做村主任的父亲经常帮助困难乡亲。那时人们生活都不富裕,尽管他家收入也有限,但乡亲们遇到缺米少油等过不去的坎儿,父亲总会慷慨解囊。当时年幼的王安迟经常会看到父亲帮助孤寡老人干农活儿,带父母早逝的孩子来家里吃饭的场景。

  起初他不理解父亲为啥要这么做?父亲告诉他,“多做好事,遇到有困难的人帮一把。你爷爷就是这么教我的。”朴实的话语在王安迟的内心扎根,从此也种下了善良的种子。十多岁时,王安迟就经常帮助年岁大的邻居挑水劈柴、扫院子,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每当得到人们的夸奖,他心里都美滋滋的。

  “父亲是我公益之路的引路人,父亲带着我从小就为村里残疾和孤寡老人提供帮助。隔三岔五还有个乞丐来家住一晚,我们家人从来不嫌弃。村里一位长辈叶天合也对我影响很深,我家里条件不好,在考上大学时曾得到了他的资助,在我有能力还钱时,叶天合拒绝了。我感觉到他帮助别人不求回报,这也深深影响并让我深受感动。”王安迟说。

  1987年,王安迟正在辽宁师范大学俄语专业学习。得知一位女同学身患癌症,他主动拿出做家教攒下的钱,又组织同学们一起印制倡议书做募捐,发动整个学校和社会捐款。当时这个举动得到校领导和社会的关注支持,很快就筹够了患癌同学的治疗费用。那一次,王安迟深切地感受到了公益的力量,从此他开始走上公益之路。

   为了公益甘愿放弃高薪

  大学毕业后,王安迟先后在绥中发电有限公司、中国联通葫芦岛市分公司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做什么工作,他都会从工资里拿出一部分来资助贫困学生和有困难的人,继续自己的公益之路,并积极带动更多亲朋好友参与。

  起初住平房时,一有时间他就会到附近孤寡老人家去帮忙干活,并留下电话,让老人以后有啥活儿就找他。住上楼房后,认识的孤寡老人增多,此后他就更忙了。他几乎每隔几天就会到一些老人家里问寒问暖,令很多老年人感到心暖,更得到社会的赞誉。

  王安迟说,扶弱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然他没有很多钱,但是有颗爱心;虽然点滴帮助不能惠及到每个需要帮助的人,但是希望自己微小的善举可以影响身边人,带动社会爱心人士伸出手来,共同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和实事。

  2009年,王安迟担任葫芦岛爱心团队副队长,开始带领志愿者扶贫帮困、捐资助学。后来他又先后参与发起、创立了葫芦岛市志愿者联合会和葫芦岛市爱心协会,并担任爱心协会理事长。在公益上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多,为此,2014年8月,他思考再三决定放弃了单位业务总监的高薪职务,甘愿做名普通员工。有些人很不理解,说他做公益是为名利。起初他苦恼过,可转念一想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行。“为了名?我把很多露脸机会让给别人。为了利?我放弃总监职务后收入直线下降。爸妈都是农村户口没有退休金,很多花销得由弟弟妹妹们承担,对此我感觉很愧疚,好在老人对我做公益都很理解和支持,这也是我在公益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动力。

  在他和爱心团队的努力下,目前得到他们帮助的人越来越多。如今21岁的残疾女孩杨萍自小患有先天性深度聋哑,父亲双目失明,母亲无业,曾多次到大医院就诊也未能治好。王安迟从2010年开始与志愿者连续多年为杨萍募捐。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杨萍刻苦学习古筝、竹笛,曾经两次代表中国赴日本参加“亚洲青少年才艺大赛”总决赛。懂得感恩的杨萍身残志坚、乐于助人,先后两次为残疾人募捐义演。

   爱心收获爱情 俩女儿都是他“粉丝

  王安迟的生活简朴,衣服旧了也舍不得扔,出门办事也总是骑自行车和公交车。

  坚持公益这么多年,王安迟最大的收获不是名利,而是爱情和幸福家庭。他的事迹感动了妻子王爽。当时王爽心中就认这个理儿:这个男人对待外人都能如此有爱心,肯定是有责任感的人,于是经过了解就走进了婚姻殿堂。“当时他就想找个心眼儿好的,就在志愿者之中找到了我。可以说我俩是因公益结缘,她又成了我公益路上坚定的支持者。

  他的大女儿王玥涵24岁,目前在天津工业大学攻读双学位。很小的时候王玥涵就在父母的带动下参与各种公益演出。2016年,她和同学一起拍摄公益微视频,在央视获得创业基金连同兼职的3万元钱都用于公益事业,这些都让人对她刮目相看。

  8岁的小女儿王奥别看才上小学2年级,可受父母的耳濡目染也成了王安迟的“小粉丝”。为弃管小区拔草、为爱心花园浇水等,每逢公益活动,小小的身影在志愿队伍中特别显眼。别人逗她说为啥这么小也来参加活动?小家伙说,自己人小却也能干很多活儿,是个小小志愿者。

   向善向上 全家投入公益事业

  在王安迟的家中,奉献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他谨记“诚实守信,行善积德”的家训,要让做公益成为一种家风,在公益道路上继续前行。

  带着儿子走上爱心之路的父亲王子洲,见到王安迟接过自己的爱心接力棒,如此热爱公益事业感到特别欣慰,虽然年近八旬,还一如既往地支持。空巢老人、老红军遗属、残疾人都是他的关爱对象。尤其是82岁的空巢老人叶德春、老红军遗孀张素洁等多位老人更是常年帮扶。为了给贫困家庭送粮油衣物等方便,王子洲还特意买了辆电动三轮车。此前在给龙港区孤寡老人送米面时不幸遭遇车祸,可休养好身体后,老人又继续着爱心事业。老人说看到一家三代都做公益感到很骄傲。

  王安迟跟妻子王爽刚认识时,岳父母就叮嘱他说女儿有洁癖,特别爱干净,希望他能多担待。但这么爱干净的人,现在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照顾卧病在床的婆婆,整理志愿者们捐助的旧衣物和打理爱心协会在弃管小区建的爱心花园。10年前,王爽又放下自己的服装生意,让老公可以没有后顾之忧。

  在王安迟夫妻的感召下,岳父母将家里门市腾出来,用作存放捐赠衣物的爱心工作站和库房。他的兄弟姐妹也都成为爱心志愿者,弟弟弟妹、妹妹妹夫都是他组建爱心协会的坚定支持者和发起人。在这个充满爱心的大家庭里,每个人都是爱心志愿者,随时都在为有困难人群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一家三代14口都行走在公益路上。

  王安迟几乎没有休息日的概念。节假日别人在家休息,他去敬老院、五保户家庭慰问,几乎走遍了葫芦岛市所有敬老院,给老人们送去礼物、生活用品,并组织志愿者为老人理发、包饺子、表演节目,邀请相关专家为老人做心理咨询,把无微不至的关怀送给老人。

  残障儿童是王安迟及其团队关爱的重点对象。他经常去福利院看望孩子们,组织志愿者、爱心会员给孩子们带去礼物、学习用品。每年4月的“世界孤独症月”,他都会组织志愿者到孤独症康复训练中心看望,送去康复训练和爱心物资,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并把孤独症康复训练中心作为爱心协会的“爱心基地”。

  王安迟说,能坚持30余年做公益,最大的动力就是家人的支持。截至目前他个人累计捐款18万余元,资助了杨萍、李玉红、穆扬田等58名贫困生,并组织了10余次大型公益募捐活动。全家捐款22万余元,奉献义工12万小时,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公益宣讲30000余场。他带领爱心团队累计提供志愿服务时长36万小时,累计捐款380万元,捐赠衣物15万件,建爱心书屋18个,开展公益活动300余场,受益群众100多万人。王安迟先后荣获多项省市先进殊荣,其家庭也入围辽宁省文明家庭。“我家的收入其实还可以,可到现在也没买汽车,几乎把家庭必要支出以外的钱都用来做公益。在这一点上我们全家都达成共识,这也是最令我欣慰的。既然选择做公益就要把它做好,我也一定要把爱心公益很好地传承下去。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