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庙村民自发编成363年18代家谱
村民在展示老家谱
时下,央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备受大众欢迎,这个节目也唤起了人们对故土和过去的无限追忆。在沈阳彰驿街道中庙村,村民中90%都姓姜,不姓姜的村民也是姜家女子的姻亲,其共同祖先为顺治九年(1652年),由山东省登州府蓬莱县姜家大洼迁移来的姜伍和王氏。该村15位村民10年前自发地开始编辑整理家谱,村民们搜集了400多户人家,几千人的信息,将跨越363年的18代姜家族谱中故去的和现在的人名全部编辑在一起,并打算印刷成册发给每户人家。
4月15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来到了这个小村子,看到了村民们用双手谱写的长长的家谱。
现象 90%的村民都姓姜
在中庙村,90%的村民都姓姜,很多人家还保留着自家的家谱,上面记录着近几代与自己有关的一支祖先的信息,最早的家谱甚至是用宣纸记录的。
今年80岁的姜兆奎是中庙村很有学问的长者,拥有大学文化的他曾在重庆工作,后回家务农,10年前就受村民邀请主持编撰家谱。
据村民考证,这里的姜姓家族共同的祖先为顺治九年(1652年),由山东省登州府蓬莱县姜家大洼迁移来的姜伍和王氏,距今已有363年历史,这可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工作。因此,中庙村还有很多热心村民加入,成立家谱编委会,姜兆奎任主编,还有秘书长、主任,以及12位编委会委员。姜兆奎说:“老年人越来越少,我们总该给年轻人留点什么。年轻人总要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家乡有什么人文历史,家族的兴衰故事,祖辈辛苦打拼的事迹。”
积极 自筹资金抄老家谱
为了编撰家谱,15位编委会成员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支持这项工作。姜兆奎说,起初,编委会村民分别下到村民家,因为村民家的家谱都十分宝贵,记录着自家家族支脉的情况,谁家也不可能外借,他们就一点点的将村民家中的几十份老家谱抄写下来,然后再进行对比、编辑,形成巨型“塔状”大家族谱。
由于村民手中的老家谱仅记录着故去者的姓名,在搜集老家谱信息的同时,编委会还要将现有活着的人编进去,因此,363年的历史中,近100年的信息要一点点普查、添加。
“以前的老家谱只记录到13代左右,我们又把它续写到18代”,编委会成员告诉记者,中庙村姜姓家族中,最年长的92岁,最年轻的刚刚出生。“氏氏文登成、氏玉氏永朝、守庆德兆广、世晓佩国恩”,中庙村姜氏子孙几千人始终每一代都保持着按这20个字来取名字。
趣事 他39岁就当了祖太爷
这里的辈分是不分年龄的,39岁的姜德巍为编撰委员会秘书长,他是姜家第13代,辈分比较大,现在已经是“祖太爷”级别了。80岁的14代后人姜兆奎还要喊他叔叔。村中最年长的姜庆官老人92岁了,是39岁的姜德巍的叔叔。
编辑家谱时,还有不少趣事,有的家族在老家谱抄写时将祖宗的名字抄错,造成了“争夺祖宗”现象,“你说这个祖宗是你家的,我说是我家的”,最后是编委会出手才将正确的祖宗名字归还给村民。
在姜家子孙中,不乏大人物,保长、商会会长、校长、政府领导,姜家人在不同年代、不同地方为社会做着各种贡献。
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三穷三富过到老,这样的人生道理在姜家族谱363年的历史中上演。这个家族记录着普通百姓的故事,却也是中华民族的小缩影。
进展 信息收集已接近尾声
姜家族谱编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新家谱信息收集已接近尾声,还有半年就将印刷成册,家谱将采用绢纸面、线订,内页为宣纸印刷,正本册子大约100页到150页。
姜家家谱中有序言、姜家家族历史沿革、祖先传记、后代感言、家训等,目前基础资料已基本备齐。
记者看到,家谱序言中记录到:“姜伍、王氏,1622年生于山东省登州府蓬莱县姜家大洼村,1652年二人移民到东北。姜伍,兄弟五人,带领家室,肩扛、担担,昼行夜宿,逃荒度日。姜伍王氏落户于盛京西南五十里处,一片荒无人烟未经开垦的草地。即现在的中庙三台村,四位兄长各奔他乡,落于辽北四平;辽西姜屯;辽南八棵树村,年久不详。”
齐全 迁移外地子孙也入家谱
同时,序言还记录着姜伍和王氏在现中庙村西河北一小岗上(称小窝棚)搭一小窝棚居住,二人开荒造田,清盛京官府把他们编入蓝旗,于军事、政治、生产一体管理区划,两位始祖年年以种粮种菜糊口。
363年来,姜家子孙总人口数三分之一有余迁移外地,分布在沈阳市内、辽南、苏家屯、三棵树、沈北、四平市、辽中、姜屯、六间房、李达村、后马村、埃金村等许多村落,均被归入家谱。
姜家族谱编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姜家的名字辈分为20辈,现在已经排到了18辈,他们正在研究20辈之后的名字规律,并将在研究后推出。
中庙村有260户人口与姜姓有关,旁边有个西古村,那里也有100多户姓姜人口,是近年才划过去的,因此姜家编撰族谱的事得到了中庙村和西古村干部的支持,编委会将两村400多户村民都编辑到了一起。
呼吁 在外姜姓子孙联系编委会
目前,中庙村姜氏族谱整个编撰工作预计还要半年时间,祖籍中庙村的姜氏后代如迁移外地,看到报道后请与编委会联系,以便一同编入家谱。另外,编委会尚在沈阳找不到印刷家谱的地方,如有印刷宣纸家谱的能力,且能优惠制作费的沈阳印刷厂,可与编委会联系。联系电话:13604036362。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徐微微
摄影记者 王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