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代表建议规范"新农合"政策:多听农民的声音

14.03.2016  08:52

  全国人大代表向平华今年带来近20个建议,其中之一,他提出“请求迅速规范‘新农合’惠民政策”。

  我国“新农合”相关工作从2003年试点开始,到2010年已经基本覆盖了全国农村居民。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是,身处基层的向平华代表也发现了在执行中的一些问题。

  向平华认为,“新农合”的收费金额缺乏规范性。收取的费用数额逐年递增,但是补助的金额和范围并没有伴随着缴纳费用的提高而提高,这样会增加农民的负担,挫伤农民缴纳“新农合”的积极性。

  此外,向平华指出,“新农合”和企业联盟,让意外伤害难以理赔。“‘新农合’将意外伤害补偿委托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经办,一出现问题,企业会找到第三方为拒赔找理由,造成很多情况不能报销。”

  此外,向平华表示,“新农合”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而现实生活中他发现有些疾病并不在报销范围内,同时有农民的报销比例明显偏低。“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新农合’并没有实现‘保大病’和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宗旨,使得农民实际受益没有预想的那么大。”他说。

  他还指出,参加“新农合”的登记、理赔程序都过于繁琐,这些给农民带来诸多不便,并且增加了额外的支出。

  “比如‘新农合’是要农民先垫付,但是对于一些没钱或借不到钱先看病的农民还是看不起病。对于那些出院后的农民还要拿着相关手续到合作医疗报帐中心申报。有的村庄离报帐中心很远,来回的车费都比较贵。”他说。

  而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向平华称,乡镇卫生院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医生容易养成懒惰的心理,因为无论他们作不作为都不影响待遇。”他说。

  “以前,一个感冒,只要几块钱就可以搞定,如今动辄成百上千。”向平华说,“而且有的乡镇医生缺乏医德,只要遇到病情稍微复杂一点的患者就往县医院推。造成了乡镇卫生院添置的医疗设备闲置,也造成了目前医院‘镇闲县忙’的现象。

  向平华建议,为了规范“新农合”收费标准,应该迅速对 “新农合”惠民政策展开调研,而且要必须深入基层,多听听农民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