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停牌,蒙牛换帅,葫芦里装的什么奶

20.09.2016  21:14

  假期过完了,A股休息的时候海外市场可是风波难平,本来还有点担心会不会危及大A股,但从盘面上来看暂无近忧,不过成交量确实低迷得可怕。

  也不能说是完全风平浪静的,前几年你追我赶的“乳业双雄”蒙牛和伊利这两天因为不同的事情纷纷荣登新闻头条。

  遥想芒果卫视还在风风火火地举办各种“超级女声”和“快乐男声”选秀节目的时候,作为主要赞助商的蒙牛真是风光无限,那曝光率简直就帮助其顺利地打开中小学生群体的市场,还记得那句响彻大江南北的“酸酸甜甜就是我”嘛;那时候牛奶盒子上还印着那些偶像的照片,当宝宝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冲着爱豆的照片一天得喝好几瓶呢!伊利也不甘示弱,作为奥运健儿唯一指定乳品,显得更加根正苗红,在宣传的势头上,也与蒙牛不相上下。

  好了,回归正题,跟着我一起来八一八伊利和蒙牛各家门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伊利紧急停牌暗藏玄机?

  9月19日一大早,伊利就发布公告,在上交所紧急停牌。说是涉及重大资产重组或非公开发行股票。总之就是挺突然的。

  而就是在这前一天,9月18日,伊利股份披露的权益变动报告书又显示,阳光产险通过交易系统增持后,和阳光人寿合计占公司总股本的5.00%,触及举牌。

  这前后又是举牌,又是停牌资产重组的,轮番上演的戏码总让人感觉有点熟悉。仔细想想,当年遭遇宝能系举牌的万科不也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吗?难道说宝万之争商业大片也要在伊利和阳光产险之间粉墨登场?

  其实伊利高层早有预感,为了不成为被野蛮人围攻的下一个“万科”,8月10日就拟修改公司章程,加固“防火墙”。在超过10处的修改中,从“股东持股达3%须通报”到对于“恶意收购”的定义,多数条款都表现出试图提高收购门槛,反制野蛮人控制公司董事会。万万没想到啊,被交易所叫去谈话,就不了了之了。

  伊利方面之所以取消新章程,其实也有点麻痹大意了,伊利一位高管曾对《中国企业家》表示:“很多保险公司是我们的股东,有时候也会问他们会不会举牌伊利,他们表示,市场上比伊利漂亮的公司太多了,因为在他们看来漂亮的公司是像房地产、银行类的,经营简单。不像伊利这样的公司,一边是农民,一边是消费者,整个流程太复杂,一般人驾驭不了。而且风险太大,经不起折腾,万科这样一折腾,可能就是少卖几套房子,而消费品公司一折腾,消费者一丢,投多少都得赔进去。

  现在真是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局。纵观险资在A股的动作,恒大系、宝能系、安邦系、生命人寿系等在资本市场举牌大军中异常迅猛。作为第七家寿险兼营的保险集团公司,阳光保险在资本市场上的操作与几大保险集团相比更加迅猛。

  我们来捋一捋这一路它是如何进军伊利股份的吧。

  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底。在伊利股份2015年年报时,阳光保险成为新晋大股东,持股1.09亿,占总股本的1.83%,位列伊利股份的第五大股东。据伊利股份披露的2016年一季报和半年报显示,阳光保险持股数未发生变化。在7月份和8月份,阳光保险持续买入,并在9月14日的持股比例达到5%。

  有市场人士指出,阳光保险举牌伊利股份显然不止是“看好未来发展前景”。在监管收紧的背景下,阳光保险仍保持高调动作,大肆举牌,背后肯定有更深层次的布局和意图。

  他认为,虽然阳光保险口头承诺不会谋求伊利控制权,但是从其发展历程来看,这更像是资本运作的一个跳板,不排除继续增持,获取公司控制权。参与伊利的战略决策,利用伊利股份盈利能力以及现金流,扩展非乳业业务,将伊利股份作为一个平台,进行其擅长的股权投资,从而从中谋利。

  资本就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如果伊利被资本搅局,引发又一场股权纷争,那真是得元气大伤,又让人平白无故看了一场热闹。

  蒙牛提前换帅背后真相?

  9月15日,蒙牛乳业突然发布重大人事变动公告,执掌蒙牛4年多的孙伊萍突然宣布辞职,而接替她的是来自蒙牛第二大股东--法国达能系卢敏放。

  按照惯例,蒙牛高管任期一般3年为一周期,孙伊萍此次任期按理应到2018年4月份,此次辞职显然并非因任职到期,这下外界就炸开锅了,大家对辞职背后的原因都充满了八卦心。

  于是一群人按捺不住开扒了。

  有人说,你看这才刚披露完2016年半年报,是不是业绩不好引咎辞职啊?咱来看看实际数据,根据蒙牛刚刚发布的2016年中报显示,蒙牛今年上半年销售额272.6亿元,净利润10.77亿元。而伊利今年上半年销售额299.26亿元,净利润为32.11亿元。如果仅看财务数据,蒙牛业绩也是向好的,但是与伊利的差距确实有不小,毕竟在孙伊萍2012年接管蒙牛之前,蒙牛的业绩与伊利几乎是在伯仲之间。以2011年为例,蒙牛营业收入为373.88亿元,伊利374.5亿元;净利润蒙牛为15.89 亿元,伊利为18.09亿元。

  还有人说,当年孙伊萍可是一枚被钦点的空降兵,才担任蒙牛第三任总裁。力挺她的正是中粮集团原董事长宁高宁,而在去年底,被宣布调往中化集团担任董事长,于是乎孙伊萍少了一个力挺自己的前辈。

  总之,众说纷纭,说啥的都有。但无论真相是什么,A股市场从来不问缘由,只看结果,今天蒙牛乳业跌幅超2%。

  伊利逆袭蒙牛,现在更是狂甩几条街!

  虽然说蒙牛资历确实没伊利老,但是从伊利离职、此前担任伊利副总裁 的牛根生在41岁大叔年龄时再度创业 ,成立蒙牛,很快在中国乳业上演了一个商业传奇,上演了一个新生企业火箭速度增长的神话,用了短短8年时间,就超越了有着超过30年以上历史的老大伊利,成为中国乳业冠军。

  想当年,伊利和蒙牛真的是不分伯仲,激烈的上演着双龙会。

  你赞助选秀节目,我是奥委会指定饮品。

  你有特仑苏,我有金典。

  你有偶像代言,我有明星加持。

  无论从营销、广告、PR、产品创新,都是并驾齐驱的节奏啊。

  然而,牛根生团队隐退后,蒙牛就少了很多血性和锐气。但伊利还是依旧那么犀利和霸气。冠名赞助当红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大兄弟》、《我是歌手》等,简直就是怒刷存在感,完爆蒙牛几条街。

  从逐年下滑的业绩就可以看出一点点意味了。

  来看看数据吧。

  2011年,蒙牛业绩是373.88亿,伊利业绩是374.5亿,两者差距仅有0.7亿,非常小。

  2012年,伊利达到419.91亿,蒙牛是360.8亿,两者差距扩大到59亿。

  2013年,蒙牛业绩433.57亿,伊利477.79亿,这一年蒙牛收购了雅士利奶粉,受益于雅士利奶粉业务提升,让蒙牛业绩有了较大增长,缩小了两者差距,差距43亿。

  2014年,蒙牛业绩超过500亿(不含雅士利472.3亿),伊利业绩544.36亿,两者差距44亿。

  2015年,伊利保持着增长,达到603.6 ,而蒙牛则出现小幅下滑,达490.265亿,两者差距超过110亿。

  2016上半年的数据我们刚刚也看到了,蒙牛确实不敌伊利。而从净利润来看,更是被伊利大幅逆袭。

  看来伊利确实越来越生猛,而资本向来是最敏锐的,近期,兴业证券、东方证券等投资机构都给伊利打出了“买入”评级,且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伊利股份主力资金也处于净流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