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亮点

12.09.2016  13:32

  “外江无事,宁静于此。”走进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的蓬勃之气迎面而来。

  9月1-3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扶贫学习交流活动在江宁举行。来自全国16个省(区)贫困地区的142名村镇干部、合作社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扶贫展开深入学习与探讨。

  近年来,在政策推动、市场拉动和消费驱动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精彩纷呈。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4400亿元,从业人员790万,带动550万户农民受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亮点。

  转观念——贫困地区不是没有资源,而是缺乏发掘资源的理念和眼光;用新视觉、新需求唤醒“沉睡资本”,告别“抱着金饭碗要饭”的困境

  9月2日,记者与各省区学员代表们一同前往江宁区休闲农业示范村参观考察。

  谈及参观江宁的感受,来自湖北省来凤县三胡乡石桥村的邓永毅说:“穷也好,富也好,都是穷思想,富思想。其实我们家乡的自然条件不比江宁差,但老百姓思想观念比这里落后,很多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一同参观的河北省围场县哈里哈乡书记王华也发出类似的感慨:“转变思想观念,确实太重要了!

  放眼全国,许多贫困地区天然具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生态、历史、文化等优势。以江宁区的石塘村为例,在2011年之前这里还是江宁区最偏远的山村之一。“出门靠脚走,种田靠天收”,村庄一共只有64个老人留下来,是名副其实的贫困空巢村。2011年,石塘村被区政府列入“五朵金花”美丽乡村示范点,经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扶贫改造后,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许多外出打工的人纷纷返乡创业,村民人均年收入也由之前的不到1万元跃升至4万元。

  “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只要路子正确、政策到位、指导有力,形成产业支撑,建立帮扶机制,实现利益分享,完全可以探索出一条产业脱贫的新路子。”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副局长马洪涛说。

  江宁区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贫困地区一旦启用新视觉、新需求去唤醒“沉睡”的资源,贫困地区随之将告别“抱着金饭碗要饭”的困境。

  提能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扶贫,需要敢为人先的破局者;着力提升村干部的综合能力,使其充当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粗茶高吟大风歌,淡饭平添乡情义。”走进南京市江宁区石塘人家社区路口的“农佳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柱上这情意满满的诗句。

  听“农佳苑”的主人讲,这是一位城里来的客人吃过这里的饭菜后,一时诗兴大发题写的。

  “农佳苑”的主人名叫许红艳,今年29岁,之前在外地开过服装店,做过销售,2013年回村办起了农家乐。

  据许红艳介绍,开办一家像样规模的农家乐,大概需要投入20万-30万元。对于普通村民来说,一次性投入这么多钱,如果没有客人来,怎么办?农户谨小慎微的观念导致没有人愿意做第一个破冰者。

  “农民观念偏于保守,那么如何破局?必须有村干部或能人带头,农户才会去做。就像是鲶鱼效应,鲶鱼一动,鱼缸里其他鱼也跟着动起来。”石塘社区主任潘福林说道。

  没人带动,项目就无法推行。潘福林带领一些村干部亲自挂帅,成立石塘人家第一批农家乐。直到客人接二连三到来,农户见到收益,村里的农家乐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像许红艳一样经营农家乐的农户,全村大概有130多户,每户每年营业额最高的时候达到30万元左右。

  正是基于这种考量,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休闲农业处将全国16个省(区)贫困地区的142名村镇干部、合作社负责人聚集起来,通过“讲座+参观+实习+座谈”的方式对学员进行系统培训,为贫困地区培养了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带头人,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促交流——现场实习,亲身体验,掌握一线操作的实用技能;因地制宜,创新手法,让休闲农业的理念落地开花

  “江宁之行,让我们看到了差距,也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希望能把先进的理念带回去,推动家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扶贫迈上一个新台阶。”9月3日,在闭幕交流会上,来自福建省的学员代表王振惠激情洋溢地说。

  据农产品加工局休闲农业处处长邵建成介绍,为了让村干部代表深刻体会和亲身体验,本次学习交流活动突破传统方式,专门安排了体验互动环节,让贫困村代表深入到当地农家乐进行现场实习,亲自参与到休闲农业点和农家乐的经营中,边做边学,收获了宝贵的经验。

  “参加这次活动,收获很大。”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镇回南社区居民黄崇福对记者说,“一村一品、一景一地,这里土特产作坊挖掘得很好,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那边也有磨豆腐等手工作坊,但没有像这边开发得这么好,我们回去后准备把手工作坊这块好好搞一搞。

  而来自湖南省中方县土地主生态农庄的潘海生则对江宁区休闲农业示范村的电商销售平台充满兴趣:“我们打算和江宁区黄龙岘村进行长期合作,把湘西的土特产,诸如腊肉、龙山大头菜、柑橘等,借助黄龙岘村的销售平台,出售给江浙一带的游客。

  “地理区位劣势是我们家乡发展休闲农业最大的难题,所以我们打算因地制宜,创新手段,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发展符合本地消费水平和区域特色的休闲农业形态。”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新田村党支部书记王文灏讲述了他回乡之后的打算。

  “风物长宜放眼量”。通过此次活动,先进的发展理念在与会代表心中生了根、发了芽,一旦外部条件成熟,必将绽放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扶贫更加亮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