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不及格便留级!

30.10.2015  13:11

   一鉴:体德兼进 体育并重

  有这样一幅漫画,它画的是一个消瘦青年手里拿着大学毕业文凭,一脚却踏进棺材,另一只脚似乎也要跟进。漫画要说明的问题是明确的——不能只读书而丢掉了健康。

   【察史】

   体育不及格便留级!

  

  张伯苓言:“不懂体育者,不可以当校长。”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认为,近代中华民族之大病有“愚、弱、贫、散、私”五端,其中“弱、散、私”三病均可通过体育来根治。学校体育不仅在技术之专长,尤重在体德之兼进,体与育并重。而在70年前,东北中山中学的师生又是怎样进行体育锻炼的呢?

   一条校规因体育而设出了溺亡事故也不能废

  在湖南璜璧堂,东北中山中学立下一条校规:游泳不及格就留级。沈阳校友刘起光回忆:“当时的校长王宇章,提出仅会游泳不行,还要学会跳水。王校长既不会游泳,也不会跳水,但军人出身的他惯于以身示范,每天下午必有几次在高台跳板上跳下。啪!像一张面板砸向水面,前胸被水撞击得通红。”

  这条校规后来惹祸了。刘起光说:“王校长对游泳有约束:只在校门前小河,不许远去。这个约束限制不了先生,几位先生不愿意与学生们一起,他们另去下游两三里地外的大轮子(因有高大水车得名)游泳。他们也是初学,穆德伦先生即在此处被淹死。”但,这样的意外事故没有让“游泳校规”停止下来,反而坚定了学校游泳训练的决心。学校迁至四川静宁寺,时任校长鞠秀熙又将校规进一步升级为“体育不及格就留级”,规定主科两科不及格留级,而体育一科不及格就要留级,同时补充规定游泳不及格就是体育不及格。

  90岁的校友朱俊歧每天游500米,在成都过冬只穿两条单裤;88岁的校友饶弘范则每天上午游两个小时。他们都是东北中山中学特殊校规的受益者。

   一种精神因体育而生“脊梁”所指又何止体育

  1940年秋,黄崇圣考入东北中山中学。“正对着我们早操处的那行标语是:挺起胸膛,竖起脊梁。就在它的面前,体育老师时万咸带着我们做早操,这是我的中山第一课。以后每天如是,我们在这里迎着晨曦,挺起胸膛,竖起脊梁,精神饱满地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而‘挺起胸膛,竖起脊梁’之所指,又何止是母校优良校风在体育一个方面呢!”

  多年以后,黄崇圣从西南联大毕业并成为成都科技大学的著名分子物理教授,对“挺起胸膛,竖起脊梁”的理解愈发深透:“个人前途紧密依赖于国家命运,个人的任何进展也必须有利于社会进步。一个人的尊严和价值,绝不是看他能够从社会索取的能耐,而当看他(她)向社会做出的贡献。我一生平凡,无重大建树,无创造发明。惟赖母校‘挺起胸膛,竖起脊梁’的深刻教育,使我立志做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堂堂正正做人。”

  在黄崇圣的理解中,这句简单标语便是东北中山中学“脊梁精神”的化身。这种“脊梁精神”培育了师生们的独立精神与自由意志,所以,从这所“国立一号”中学走出了无数后来国家建设的精英人才。

   一封信因体育而写老校友现身说法来“劝体”

  现居绵阳的校友范保文,1945年从东北中山中学高中毕业。

  这位从教育战线退下来的老教师现身说法,给学弟学妹们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学弟学妹们,你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而要肩负起时代的重任,你们必须用最先进的科学知识技术武装自己的头脑,但你们施展才能必须有一个坚强的载体,那就是你们的身体。

  我在高中时看过这样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个戴着近视眼镜,穿着学士服,戴着学士帽的消瘦青年,手里拿着大学毕业文凭,一脚却踏进棺材,另一只脚似乎也要跟进。漫画自然是夸张的,但要说明的问题也是明确的——不能只读书而丢掉了健康。我认为这张画在今天也有其重要意义。听说某中学为了培养“尖子生”,特为其加班辅导。后在国际竞赛中,此生拿了金奖,可是回国后就入了医院,一住就是一年多!我们希望所有的学生都成为合格的人才,更希望有更多人成为“尖子生”,而不希望有失去健康的“尖子生”。

  身体是一个人的一切的载体,是一个人的物质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同学们,将来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没有一个好身体那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一切的成就,尤其是较高的成就,都要经过长期不懈的探求,没有健康的身体是无法承受那种艰苦的劳动的。有些有能力、有希望的青壮年科学工作者英年早逝,其原因大多是身体欠佳。学弟学妹们不可不注意这个现象。

  锻炼的目的在于健身。有了健康的体魄,又可提高学习的质量,我们中学生如果成天坐在教室里学习,甚至放下饭碗就拿起书本,使头脑总处于紧张、疲劳状态,其理解力、记忆力也会受到影响,学习成绩也难于达到应有的高度。身体好为你提供了精力旺盛的学习条件,学习好又可为你提供锻炼身体的时空。

  学弟学妹们,过去的我们和现在的你们,时也不同,空也不同,条件当然更是大不相同,因而我无意按我们当年的锻炼方式要求你们,我的希望就是要你们每个人都有健康的身体,坚强的意志。

 

   【鉴今】

   “7个引体向上”就是上限?

  当今的学校体育,到底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记者问一位老师他所在学校怎样进行体育考试。他说:“跑步,只要保持队形,就全部给及格。”保持队形是什么概念?就是说,你跑得再快也得慢下来,和同学们一路“和谐”到终点。这样的体育考试实际上就是一种敷衍,既起不到锻炼的目的,也违背了体育的精神。连考试都是这样了,不敢想“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要求会落实成什么样子……

   能做7个引体向上的

   一个班级也没有几个

  9月25日,我们与沈阳市5位教育专家座谈。他们对学校体育的现状深感忧虑。沈阳市第七中学副校长、沈阳市骨干校长潘德坤提到体育加试时说了一个现象。“中招体育加试,沈阳搞了很多年。去年加试规则变了,增加了引体向上,马上就暴露出问题来。比如说要求做7个引体向上得满分。我们曾测试过的,一个班能做到7个的,也就几个人。”7个引体向上居然难倒了众位“学霸”。

  近些年,各地都加大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力度,但一些学校依然存在体育场馆不足问题。教育专家们也说到运动场馆生均面积的问题。“纯的运动场馆生均面积能达标的城区学校很少,全市初中和高中有400米跑道的,加在一起也不超过10所。”潘德坤说。辽沈二校校长、沈阳市教育专家武佳红说得更透彻:“要是生均面积都符合要求了,就会有很多学生上不了学。”

    “安全体育”因噎废食

   看起来更像场“表演秀”

  一位体育老师曾告诉我们:“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人身安全非常敏感,稍有闪失就拿学校、拿老师是问,甚至出现‘校闹’。虽然有一些保障措施,但体育运动出现意外伤害,有时在所难免。如今怕出事,过去的单杠、跳箱等项目都没有了。小学体育课的主要内容就是体操、跑、跳、投等练习。”甚至许多学校出于安全考虑,不敢带学生出去,连给予孩子无限乐趣的春游也“省”了。学校体育便这样“因噎废食”了。

  学生在温室里长大,在家长和老师的双重呵护下成长。一些学校开的是“安全体育”课,看起来像个秀场。有的练扇子舞,有的玩团体操,甚至还加上球、圈等道具,场面很好看,算是一种表演体育,在一些家长看来,就是“作秀”。而激烈的体育对抗性项目已经越来越少见。

  学校追求升学率,这一点也对上了一些家长的心思。家长看重的是学校傲人的升学率,与体育锻炼无关。一位职高老师的孩子在一所名校上了一年学。她说:“我只关心体育测试成绩,因为和中考挂钩。”有了家长的支持,体育课被占用、挪用的事情经常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可孩子的身体健康如何保证?孩子的意志磨练、人格健全如何实现?

   开启孩子的“快乐阀门”

   让体育成为“系统工程”

  小学,为了安全怕受伤,上“安全体育”课;初中,为了应付体育中考,上“应试体育”课;高中,为了应对高考,一切都要让路,学生上“自由体育”课。体育锻炼,在学校教育的地位就是如此的尴尬。

  我们能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呢?

  潘德坤说:“我想说的是,你不能只是中考的时候才有加试项目。如果想增强国民的体质,那就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都要有系统的评价标准。比如规定几项,50米、100米、1000米,仰卧起坐,引体向上……这几项加一起,可以看出一个孩子的综合体质。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而不能总是阶段性的。从国民体质来说,学校体育是局部天气,而国家和社会的长远规划就是整体天气,至少30年、50年不变。能做到这点,学生就不至于升入初中后做不了7个引体向上了。”

  推行“强迫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不能流于形式,这是为学生的未来负责。教育专家从生理学角度说,体育运动可以最直接、最有效地激活、开启孩子们的“快乐阀门”,促进孩子的学业成绩提高。

  所以,我们呼吁:请不要漠视体育,还其应有的地位。

 

   史料伴读>>>

  70年前体育观

  国立二中(1938-1946),主要收容流亡到大后方的南京市和江苏籍青年学生。

  抗战时期,该校校长周厚枢在其撰写的《校刊》发刊词中有关一段文字,主要讲了“精神训练、学科训练、体格训练、生产劳动训练、特殊教学与后方服务训练”的内容。其中,有关“体格训练”的内容如下:

  因知识的灌注太注重了,学校中体格的锻炼,名存而实亡,多数在校青年往往患着精神衰,肠胃弱,脑贫血,肺结核,心脏衰弱,肢体瘦小,营养不良,发育不全等病症,这都由于操场运动过少、野外活动全无的结果。青年因为体力的不够,健康的缺陷,也就影响到精神的萎靡,志气的消失,心境的烦闷,思想的偏激,及至后来高深的学问不能求,艰巨的工作无法做,这不但足以减弱国家的元气,增加民族的隐忧,而且影响到国家抗敌御侮的实力。

  本版稿件由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伏桂明、周贤忠撰写

  本版照片由王林翻拍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
想发财动起歪脑筋 男子获刑
  从网上四处搜集下载淫秽视频存在网盘上,Syd.Com.Cn
高校毕业生县域就业房补最高6万
  沈阳市对在县域内就业创业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和学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