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写在阜新第1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捐献成功之际

17.11.2016  15:37

              2016年11月15日中午,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的采集室内,刘合印完成最后的采集,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至此,刘合印成为我市第10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32岁的刘合印是内蒙古赤峰市人,现在是阜新兴隆大家庭的一名保安。2012年9月6日,市红十字会在阜新兴隆大家庭门前组织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刘合印在活动中留存了血样,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以前我并不了解这个造血干细胞的用处,当时阜新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这个可以帮助血液病患者,我觉得能帮到别人是好事,我就留了血样。
              时间一晃过去了将近4年,在刘合印都已经快要忘记当初留存造血干细胞血样这件事的时候,2016年7月末,刘合印接到了阜新市红十字会的电话,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拯救生命。“当时我都懵了,不知道咋回事了,工作人员一说我才反应过来,特别激动,立刻就答应了。
              原来,7月29日,阜新市红十字会接到中华骨髓库辽宁分库的《再动员通知》,刘合印与一名血液病患儿低分辨配型相合需要做高分辨检测,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便第一时间与刘合印取得了联系。经高分辨检测,与患儿的HLA分型相合。经体检,其各项指标符合捐献条件。11月11日,刘合印到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入院做捐献前的准备,11月15日,刘合印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患儿点燃生命希望。
              “就觉得特别不容易,这么多人我居然能配型相合、捐献成功,也是一种缘分。”刘合印告诉记者,单位领导听说他要捐献造血干细胞,非常支持他的爱心之举,立刻准假,还让他捐献之后安心休息。“我女朋友也是阜新兴隆大家庭的一名员工,她也非常支持我,这次捐献她全程陪着我、照顾我,看到我捐献成功,她也要去做志愿者留存造血干细胞血样。”刘合印说。
              就在刘合印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同时,阜新小伙儿王旭正为捐献做着最后的准备,11月下旬,他将接过刘合印的爱心接力棒,成为我市第11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1992年出生的王旭,现在是阜新市公安局的一名司机。2009年12月23日,当时还在阜新一职专上学的王旭,参加市红十字会组织的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留存血样,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今年,经过低分辨、高分辨分型检测,王旭的HLA与1名血液病患者高度相合,经体检,各项指标符合捐献条件。“现在的心情就是激动加着急,想赶紧捐献成功,让远方的患者能早一点摆脱疾病带来的痛苦。”王旭说。

                            阜新造血干细胞捐献日记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仅8个字,便已道尽助人之乐。
如果送人的不是玫瑰,而是生的希望呢?非凡相助,也定然会收获到非凡的快乐、感悟与满足。造血干细胞配型的成功率为百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这样的几率下,在生死关头,能接到合适的配型,那是何等的幸运。
              从2003至2016,13年的时间,在市红十字会的大力倡导、全力推动之下,不仅使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更促成公众对其理解的日渐加深,唤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如今,我市共有5000余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留存了血样,十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他们中有保安、有大学生、有打工者、有公务员,他们没有光鲜的衣着,没有哗众取宠的言论,他们看上去极其平凡,但却做了很多人没有做到的事。因为他们,一个个生命得以延续,一个个家庭得以保全。
              2003年,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服务中心成立,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一以往稍显陌生的医学词汇,开始真正地走进了阜新人的生活。
              2011年7月,阜新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俱乐部成立,俱乐部大力弘扬“人道 博爱 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参与造血干细胞宣传、再动员、血样采集和信息录入工作,陪同捐献者体检、捐献等,为捐献者提供了周到的服务;多次组织会员在辽工大、献血屋、兴隆大家庭门前、铭仁眼科医院采集血样,让更多的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成为推动人道事业的重要力量。
              2012年3月19、20日,正值大四的王爽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为我市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今年3月,王爽顺利产下一名健康的女婴,成了一名幸福的妈妈,对于自己钟爱的志愿事业,她也丝毫没有放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消除公众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误解,让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科学知识得以有效普及。作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亲历者,最真实的讲述往往具有最动人的力量,这力量感染着她的朋友和亲人,传递到每一名乐于奉献的志愿者心中。
              2012年4月24、25日,还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采矿系学生的梁嘉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我市第2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结束采集后,他将自己准备的阜新特产雕刻着“一生平安”的玛瑙饰品和充满其真诚祝福的信交给了省红十字会干细胞库护送干细胞的工作人员,梁嘉伟非常高兴地说:我没有任何不适,只希望自己的干细胞能让远在浙江的小哥哥重获新生。当晚,他的造血干细胞成功输注远在浙江的那位男孩的体内,成为其生命的种子。
            2012年12月10、11日,池立红在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位远在福州的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成为我市第3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自此,池立红便开启了她的奉献之旅,利用休息时间到献血屋为献血者服务,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以自己的捐献经历为人们答疑解惑,解除捐献恐惧,在她的感召下,更多的志愿者纷纷加入到志愿捐献的行列,极大的充实了这一延续生命的爱心队伍。
              2013年5月28日,当时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上大三的云南籍学生罗杰,在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阜新第4例捐献者。
              2013年6月6日,李伟宁成为我市第5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高尚的人,您与我的儿子素不相识,是您的仁慈、大爱,给了他第二次生命……”这是受捐者母亲写给李伟宁的感谢信中的一段话。李伟宁用自己的“热血”,为山东的一位17岁急性白血病患者送去了生命的希望。
              2014年1月15日、16日,驾校教练杨浩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我市第6位成功捐献者,为苏州一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的种子,拯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2014年3月25日、26日,怀婉莹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我市第7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为一位年仅三岁的血液病患儿点燃了生命的希望。患儿的家属通过所在医院工作人员为怀婉莹送来感谢信,信中叙述了患儿全家人从渴望找到配型相合者的焦急祈盼到得知有人与自己女儿配型相合后的喜悦期盼,长达6页的感谢信结尾,患儿妈妈写下三个重重的感谢:“谢谢您,谢谢您,谢谢您了,我们的恩人!希望好人一生平安!”表达了她对怀婉莹的感激之情。怀婉莹在回信中对小患者说,“姐姐很高兴和你骨髓配型成功,这份来之不易的缘份,更是让姐姐珍惜,能为你捐献是姐姐的荣幸。现在你要做好准备和姐姐一起打怪兽哦!
              2016年6月6日,是阜新市公安局细河公安分局辅警宫玉的33周岁生日,也是他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我市第8例“捐髓英雄”的日子。宫玉用自己可以再生的干细胞,拯救了素未谋面的3岁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为他的家庭,甚至他的家族点燃希望,书写了一个洋溢人间大爱的传奇故事。
              2016年8月29日,阜蒙县检察院反贪局90后检察官李竹,经过近4个小时的采集,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阜新第9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随后,志愿者立即带着她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搭乘航班飞往上海,并于当天输入患者体内。这些承载着生命希望的种子将让一名远在上海的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10岁男孩重获新生。
              2016年11月15日,刘合印成为我市第10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2016年11月末,王旭将接过这爱心接力棒,捐献造血干细胞,为素不相识的患者送去生命希望。
……
              从第一位,到第十位,捐献造血干细胞这根爱心接力棒在不断地传递,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场生命接力中来,用“热血”解除更多患者的疾苦,为更多人送去生命火种。
              谱写爱的乐章,筑起生命长城。您的爱心与奉献,或许可以给别人一次重生的机会!(记者:王琰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