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健投诉中 老年消费者占九成

04.03.2015  16:30

3·15消费维权年度报告(4) 医疗保健篇

本报讯(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杨晓明)2014年本报接到涉医疗及医药用品类和卫生保健服务投诉92件,问题集中在虚假宣传。

数据分析 虚假宣传超八成

本报接到的投诉中,老年人消费者占90%。本报帮助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4520元。

典型案例

1.被赠品吸引 老人买下万元保健品

75岁的张先生回忆称,他参加了一个“感恩老年人活动”。一连4天,每天都有人讲课,还声称购物赠送价值16000多元的汉白玉碗,附有鉴定证书。老人花12900元买了保健品。

2.架不住推销员热情 花30万买保健品

84岁的王先生在6年内买“保健品”花了30万元。王先生说,他接触的保健品公司经常组织聚餐、旅游,还经常到家里串门。他有时也会犹豫是否购买,但架不住推销员的热情,而且也出于对他们的同情才购买。

3.“赠药”促销 让客户以为占了大便宜

李先生在杂志上看到一则治疗老年听力减弱的广告,通过400电话咨询。对方说,药房买不到,还有“买二赠一”活动。李先生花1000多元买了药品。但药到手后发现,药品与药房产品完全一样,而他买的价格却是药房的3倍。消协点评

老年人对保健品缺乏基本判断

沈阳市消协工作人员称,投诉与咨询保健品问题的主要是老年消费者,接到的投诉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一是老年消费群体对保健品概念和功效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和判断,多数是靠推销人员的讲解。而且,商家也抓住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对保健品功效虚假宣传。

二是获取保健品信息渠道复杂。在消费者投诉中,购买渠道涉及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方式,潜移默化的为消费者“洗脑”,强化对商品的认知。

三是商家推销保健品手段多样化。比如用“赠药”、“免费送赠品”、“免费抽奖试用”、“名医会诊”、“免费旅游”、“专家讲座”等手段,甚至雇“托”在旁现身说法诱导购买。

心理分析

老年人渴望被关怀的心理被“利用”

“老年人很渴求身体健康,希望能够恢复年轻状态。推销人员也正是抓住了他们的心理,在言语上给老年人温暖。”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海燕说,老年人容易听信名人、专家推荐及被利用的患者讲述的神奇治疗效果。

另一方面,很多保健品营销人员,对老年人的态度特别好,经常嘘寒问暖,“大爷大妈,爸爸妈妈”地叫着,也让孤独的老年人感到被体贴,被关注。

因此,一些老年人会带着内疚或同情的心理购买保健品。

所以,做儿女的也应该多理解老年人,即便他们买保健品的行为不对,也不要去指责老年人。他们的心理确实需要关心。

维权提醒

别轻信继续服用无效退款的承诺

沈阳市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保健品不具备治疗作用,保健品的标签、说明书和广告不得宣传或暗示疗效。对于推销时夸大其词、宣传“包治百病”的保健品要谨慎。

尤其是老年消费者,不要盲目参加所谓的免费活动,不要购买无保健食品标识的非法保健品。如果感觉身体不适或有疾病,应该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另外,很多消费者是通过电视购物或者网络购药,权益受损维权困难,所以,建议消费者要正确对待优惠活动,不要轻信经营者宣称的买几赠一或赠几的优惠。另外,消费者一旦服用3~5天药后无疗效或副作用明显或发现其他问题,应立即停用就医,并要求退款,不要轻信经营者继续服用无效退款的承诺,如果药没有了款更难退还。

虚假宣传76件

82.6%

售后服务

10件

10.9%

其他类

6件

6.5%

■晨报图形 聂晓松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