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区域集群创新探路健康服务业

03.02.2015  15:52

 

 

博鳌·第二届中国健康服务业大会已经落下帷幕。但围绕着如何发展中国式健康服务业这一主题,思考还在继续。中国式的健康服务业要如何找突破口?发展理念要认清什么?发展过程中又要颠覆和创新什么?答案只能在行进中慢慢揭晓。在一些地区,这样的行进已经开始,并以区域集群为单位,各具特色。

  湖南:组建国际化的“健康湘军

  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湖南岳麓书院门口有副对联颇为著名:“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副对联是对湖南人气势豪迈、才干突出、敢作敢为等特点的集中表述。在本次大会上,湖南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张健介绍了该省勾画的健康服务业蓝图,同样也浸透着这种特色。这张蓝图不囿于一时一地,而将视野投向国际和未来,张健说,“思路决定出路,决策决定未来,未来源于梦想。

  国内外形成“倒逼”态势

  张健的目光从开始就是国际性的。全球健康产业的趋势在他的脑中很清晰:“进入21世纪以来,生命科学已经上升为各国的国家战略。在这个方面,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领先于我国。”他举例:美国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在生物产业基础研究、疾病预防研究和医改方面资金投入远超其他领域,基础研究经费的49%用于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研究。日本政府2009年首提“生物技术立国”,5年内科研经费翻番,达到8500亿美元。英国政府将年度科研经费的1/3用于生物产业前沿研究。目前,美国第一大产业是健康产业,卫生总费用达2.5万亿美元,占GDP的17.6%;德国和日本分别占11.3%、10%;而我国2012年为27847亿元,仅占GDP的5.36%。“因此,从国际健康产业形势来讲,已对我国形成‘倒逼’。

  而同时,在国内,老龄化的加剧、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到来、医改的深入,也都对健康服务业发展形成“倒逼”之势。张健分析,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老龄化逐步严重,经济快速增长的人口红利渐渐消失,更大的待养老人群壮大;传统粗放型、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走到尽头,而健康服务业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而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打破现有医疗格局,形成健康产品提供的良性、多样化竞争也势在必行。“无论出于何种考虑,发展健康服务业都正逢其时。”因此,从2010年起,国务院明确提出加快生物产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使其到2020年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13年,国务院又进一步提出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若干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中医药等重点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对于湖南来说,一些地区产城一体的集聚发展“样板”也成为很好的刺激。北京通州国际医疗服务区、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天津健康产业园区、武汉光谷生物城、成都国际健康城……张健扳着手指细数,“已经有好几个省市率先迈出了健康产业发展步伐,我们也必须尽快动起来。

  “湖湘”医药独具产业优势

  在张健看来,湖南具有发展健康产业的多重优势。医疗方面,中国医疗界素有“北协和南湘雅”的说法,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湘雅医院是我国南方西医医教研的杰出代表;中医药方面,湖南是中药大省,湖南中医药大学也久负盛名。除此之外,湖南还有着优越的区位环境。它既是国家“一带一部”区域(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又是高铁黄金枢纽城市之一;既是国家长株潭两型社会实验区中心,也因环境优美的长株潭地区,被称为“绿心”和“氧吧”……张健说,湖南省的健康产业发展思路正是基于这些优势,和对未来健康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而确定。

  “我们的总体思路原则是要定位高端、面向市场、放眼国际、引领未来,所以,最终思路就确定为科技领先、产业领衔。”张健介绍,总体来说,就是要规划建设一核心区、多基地:

  一核心区指的是长沙县暮云经济开发区与东风水库相连地块;多基地指的是,首选基地株洲医学健康城、覆盖23个县市2000平方公里的湖南中药材种植基地,以及多个市州、县市组成的续增基地。在核心区,该省将建设总面积近万亩的湖南健康产业核心园区,包括医疗服务园、生物医药园、医学创新园、中医药园、医疗器械园、服务配套园等区块。产业基地方面,则重点建设株洲医学健康城基地,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和高品质休闲养老产业;同步建设湖南中药材种植基地,为中医养生服务、中药产业打好基础。

  借力使力打造健康“湘军

  放眼这张蓝图,张健深知万事没有一帆风顺。因此对于整个健康服务业发展即将面临的挑战也有深刻的认知。“一方面,我国发展健康产业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加上监督主体缺失,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层出不穷,容易引起社会恐慌。其次,从中央到地方,对发展健康产业宏观调控和引导不够。有的导致健康产业一哄而上,点多面广、散乱无序;有的做大做空,甚至出现圈地现象。此外,支持发展健康产业的财税、价格、保险、投融资、人才等政策不够完善,严重制约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尽管如此,张健依然对打造湖南面向国际的健康“湘军”充满信心。

  “最主要的是,我们有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张健表示,政府支持,政策环境宽松,就会吸引来有关企业积极参与。据他介绍,目前该省相关健康产业规划已汇集国内外拟落户项目近100个,申报投资286.05亿元。与此同时,园区内的重点引进项目也悉数明确,启动招标。凤巢已经开始构筑,加上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的实干精神,张健表示对湖南健康产业的未来充满期待。

  海南:打造高端医疗旅游高地

  本次中国健康服务业大会选址在海南省召开,在该省卫生计生委主任韩英伟看来,本身就是对海南发展健康服务业潜力的肯定。“海南有发展健康服务业的优势。”韩英伟说.海南省是位于我国最南端的热带岛省份,宜居,是健康度假的天堂;加上海洋面积,总面积为200万平方公里,在长达1580公里的海岸线上,海湾数不胜数;空气质量长年保持优质,平均气温23.5度;待开发资源也不少,尤其是热带雨林几乎没有开发,有4000多种植物可以用于药业,占全国的40%,海参等药物资源等也非常丰富;海南政策资源多,出台了若干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意见,积极打造国际医疗区……

  上述资源表明,海南省拥有发展健康服务业的一流环境。同时,为了打造医疗资源,国务院还批准该省在琼海县城乐城岛打造占地20平方公里的医疗区,在三亚市海棠湾建起医疗健康城,2014年上半年,该市还进一步建造中医疗养旅游示范区。为了提高医疗资源潜力,海南省筹建了健康宣传中心、健康体检中心、保健中心等,与国内知名的中山大学、南方大学、西京医院、齐鲁医院等知名院校开展广泛合作,提升本省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应该说,海南正逐渐成为发展健康服务业的好地方。

  好地方要找到好定位

  “有了好的发展基础,就应该找到好的定位。”海南省医药卫生改革研究会预任会长黄泽民分析,考虑到海南旅游天堂的已有定位和目前的建设方向,医疗旅游应成为该省的发展方向。但当前医疗旅游产业已经发展得风生水起、高度细分,要从这个大市场上分一杯羹,必须要拿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比如,谈到印度的医疗旅游,其核心竞争力一是世界一流的医疗水平,二是低廉的价格;谈到韩国,全世界的女性都知道其在整形美容方面的技术优势;马来西亚的医疗旅游主打体检,费用低廉、项目丰富,目前政府已指定专门的医院加入这一领域;新加坡的医疗系统可能是亚洲最佳,减重手术是其医疗旅游的优势项目;匈牙利的牙科发达,修复残齿、种植新牙等医疗服务项目已经与该国旅游业紧紧结合;以色列则被称为全球试管婴儿之都……  与会人士分析,对于海南省来说,必须尽快明确自身的拳头健康服务产品,并打造好这些产品。

  好定位要发掘好产品

  “我们现在发现,中医疗养已经成为深受国内外游客欢迎的特色服务产品。”三亚市中医院陈小勇表示,80%的外地游客是奔着最地道的中医药健康体验来的,该院已经接待了不少国家的元首,为他们多次提供中医药的养生保健治疗。特别是2014年亚洲博鳌论坛期间,不少与会国家元首都对相关服务给予了很高评价。

  而该省最大的海南省人民医院,已经把目光瞄准了另一个方向。“我们要建设一个疑难重症手术中心,手术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别人做不了的我们能做,别人做不好的我们能做。”院长李灼日表示,好的健康服务产品首先应根植于自身已有优势。对于该院来说,肝、肾外科等多个外科强势科室,将是该院打造核心旅游健康服务产品的抓手。

  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每到深秋初冬,海南省就成了东北三省老年人的聚居地。这给海口恭和苑养老机构总裁李正亮的启示是,海南发展健康服务的亮点还应该有养老产业的一席之地。“我国的老龄化正在加剧,养老产业已经是可以预见的朝阳产业。”李正亮分析,现代化养老既要包括生活照料,还应为老人提供精神文化活动,医疗保健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一条医养结合的中国健康养老模式,也应成为海南的健康服务好产品。

  好产品要串联好链条

  “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由于体制的制约,以公立医院为主的特色服务还存在争议。”陈小勇说,如何将公益性医疗服务与市场化健康服务进行区分,使其在不同的模块、属性下各自健康发展,将是未来要探索解决的。“需求就是市场,差异就是商机。”与会人士分析,将中医医疗旅游等服务从公立医院剥离出来,专门成立医疗旅游机构,由其向医疗机构购买服务等,都是可以尝试的方法。而对这些问题和方法的研究、探索,本身就意味着一条好的健康服务产业链正在开始构建。

  “海南高端医疗旅游的发展,与当地房地产业发展互为良性循环;医疗旅游要完善,还需要相应的风险解决方案,也将催生医疗旅游保险业的进步;外国游客跑来医疗旅游,还对从事国际医疗的医院提出了国际资质认证、国际医疗保险报销等要求。此外,在选择国际医疗机构时,游客、保险公司、中介机构都要求以透明的质量信息作为选择医疗的参考。这一方面要求我们的医疗质量信息要高度透明化,也必将促进医疗管理、监管体系的升级完善。”与会专家分析着机遇和挑战。

  目前已知的是,国家已赋予了海南当地九项医药卫生优惠政策,包括加快先行区和药品进口的注册审批,先行区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展干细胞等研究项目;境外资本可在先行区内举办医疗机构,降低先行区里的医疗药品进口关税,支持先行区引入生态医疗新能源相关国际组织等,而在政府支持下,一大批有识之士领衔的相关探索、建设已经上路。

  辽宁:信息化再造健康服务模式

  现代化信息技术能为医疗保健做些什么?许多公立医院的掌舵人认为,引入信息化技术,已经并还将为人们的诊疗过程带来巨大改善。

  用信息技术优化服务流程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党委书记关雪峰介绍说,“我院的信息化工作开展得既不早也不晚,从2009年设计规划到2014年,5年来历经艰难,从规划的八大平台开始,目前已经进入到深挖延伸服务半径阶段。”回顾5年来的变化,关雪峰介绍,其中有几个亮点:一是率先使用虚拟化服务器平台,既节约了医疗用房空间,也节约了医疗服务的资金、人力成本;二是在此基础上为患者推出系列衍生服务,如健康卡、电子缴费功能、体检日记等;三是实现一院三区信息化平台共享,使各院区甚至与辽宁中医药集团、辽宁省肛肠医院等实现远程诊疗、远程会诊。而最让关雪峰自豪的是,上述建设还为该院诊疗模式的优化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该院实现了网上预约、互动平台、健康服务、转诊服务,网上预约在部分的科室实现了全预约。接下来,该院还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了网络缴费,解决了患者排队等待问题,只要提前一周缴费,就给予费用优惠30%。

  “下一步,我们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放在拓宽窗口建设上,着力打造辽宁省慢病防治、康复一体化的平台,扩大服务范围、服务对象、服务内容,通过手机终端、网络终端对患者和医生进行引导,搭建起更广阔的健康服务平台。

  同样的信息技术服务医疗的问题问到辽宁省肿瘤医院计算机管理中心主任林涛,也能收获满意答案。该院的信息化建设始于2012年初,其对移动医疗运行模式的探索,让人印象深刻。据林涛介绍,该院“云医院”建设方案主要考虑从患者的角度出发,院前可以进行相关的咨询和查询、健康干预和预约挂号,就诊结束之后,患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查看报告和病例,患者确认付费之后,通过物流的方式把药送到患者手里……“患者可以建立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档案,通过设备产生数据,为加大复诊准确度。”林涛表示,该院有70多家联盟医院,大多是市县级医院,如何将移动信息技术用于分级诊疗、分类管理、智能健康干预,也将是该院未来的工作方向。

  用科技创新拓宽服务领域

  除了以各个医院为哨点的信息化单兵建设,在辽宁省,一个统合全省健康信息资源、覆盖到面的信息化建设思路也在落地。据辽宁省卫生信息中心主任杨佐森介绍,该省已经着手利用区域信息化平台进行创新健康服务模式。“我们辽宁省有14个市,100个县区,人口4300多万。”对于服务对象和范围,杨佐森如数家珍。如今,他所在的省卫生信息中心已经建起一个全省覆盖的专网,整合卫生和计生领域的两个网络;发放了一个多功能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惠民便民健康卡,使居民拥有网络个人身份,便于享受网络健康服务;建立了一套开放的标准体系,覆盖全省的规划环境。

  下一步,辽宁省考虑的是让这套体系可持续发展、健康运行。“通过大数据搜集分析,我们能从人口信息库里提炼出家庭遗传信息,做到靶向干预。我们还要跟国家平台对接,创建智慧医疗系统、家庭健康管理系统,通过健康档案的平台云技术,利用智能终端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组建区域医疗联盟,做到互联共享,方便就医。

  用未来眼光开启服务新篇

  “既然信息化应用于健康服务的前景这么美好,是否就可以一路坦途地迅速发展呢?我认为问题和挑战还有很多。”来自统计信息领域的专家冷静地分析:这其中既包括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也包括可持续的问题、人才支撑保障的问题,标准应用的问题,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以及在信息化过程中医疗责任怎么鉴定,患者隐私怎么保护等等。“但问题再多,大家也要共同思考和变革,这已经是我们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到今天必须要思考的问题。现在互联网的发展,电商,互联网医疗已经倒逼我们的医疗卫生机构必须进行变革,不变革不可以!

  鉴于此,专家认为,要在建设规划时考虑到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有的放矢地展开信息化之旅。第一,在规划与建设时强调需求导向,迎合医患双方需求设计实施;第二,做好顶层设计,整合资源、平台模式,统一标准;第三,以面向未来的眼光加大资金投入,可持续投入发展。“以前都说信息化烧钱,但是这个钱要烧得值。”要做好监管、规划、设计,提高相应能力。“不管你见或不见,它就在那里,我们必须要主动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