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在创新中探索三甲医院发展之路

02.03.2015  17:17

——辽宁省阜新市中心医院创群众满意医院纪实

通讯员    杨    柳    本报记者    阎    红

  严冬中的辽宁,银装素裹。在辽西与蒙东交汇处的阜新市中心城区,坐落着与共和国同龄的阜新市中心医院。虽然眼下的东北还处于冰天雪地的季节,但这里的职工们却沉浸在喜悦之中。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阜新市中心医院(下称中心医院)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全院干部职工的努力拼搏、辛勤付出换来了一份份殊荣:辽宁省群众满意的卫生机构、中国健康服务业公信力品牌排行榜全国百强、中国医疗机构公信力示范单位;院长刘长江荣获2014博鳌第二届中国健康服务业论坛评选的“年度创新人物”。

  一年过去,光阴短暂,而这家地级市三甲医院却收获了如此丰厚的硕果,究其原因,用八个字便可道出真谛——厚积薄发、革故鼎新。

  探寻立院之本

  凝炼发展之魂

  阜新市中心医院与共和国同龄,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优良的传统。在老阜新人心中,市医院(以前阜新本地人对中心医院的称呼,因其前身为市立医院)是儿时美好的记忆,是许多人的诞生地,更是阜新这座曾经的著名煤都的历史印记。

  然而在医疗改革逐渐推行的进程中,阜新市中心医院和这里的职工也不断经历着前进中的迷惘和阵痛:如何在服务百姓与自身发展中找到最佳结合点?如何在服务社会与医疗市场竞争中探寻生存之路?如何为医护人员搭建事业发展的平台?如何成为“患者之家”,创建患者满意的医院,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一个个问题摆在中心医院领导班子面前。

  一家有1000多名职工的大型综合三甲医院要长足发展,单纯追逐经济增长、床位增加、患者数量增多,并不是最终目的。履行市属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让未来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才是王道。千头万绪,什么是医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阜新市中心医院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并做出铿锵有力的回答:以文化立院,凝炼医院之魂;以创新建院,突破发展之碍;以信息化治院,做数字化医疗;以人才兴院,打造领军地位;以服务强院,让民众受益。

  方向明了,航道开通,阜新市中心医院开始朝着既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大步前进。

  大爱无疆

  以“”文化凝聚人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一所医院发展的灵魂所在。医院发展要以人为本,尊重人、凝聚人、调动人的积极性。而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成为医院的精神合力,才是一家现代化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并跻身一流医院行列的立院之本。自2010年起,阜新市中心医院领导班子就着力打造具有中心医院特色的“心文化”体系。取中心医院名称里的“”字,既包括了医院在阜新的医疗中心地位,又凸显了医院心怀患者、济世苍生的大医情怀,同时也达到了朗朗上口、方便在职工和患者当中传播和记忆的目的。

  “”文化深挖其内涵,是以仁心、爱心、忠心、诚心、信心为内容的五心立院。在研究“心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医院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符合职工心理的“四个一样”核心理念,即把医院当家一样对待、把患者当亲人一样对待、把同事当兄弟姐妹一样对待、把服务当生命一样对待。这样朴实、接地气的价值观,鲜明而准确地捕捉到了医院要传达的精神内核。在这样的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医院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战略框架:文化铸魂、上引下联、信息依托、精细服务,并坚定了以“健康民众、奉献社会”为医院使命,让全院上下增强了“保障广大民众健康是我们肩负的使命,履行公立医院服务社会的职能是我们的责任”的使命感。

  围绕“”文化,医院提炼并形成了“崇德、敬业、精诚、图强”的医院精神,制作了体现医患心连心寓意和内涵的院徽;完善了以强化内涵建设为重点的规章制度,邀请来自台湾地区及中国医科大学的学者,以及国内知名医院管理专家来院进行“心文化”系列培训,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开展了“院兴我荣我奉献  院衰我耻我有责”、“正科风树正气  凝心聚力大讨论”等正院风树正气的系列精神文化活动。职工对“心文化”的认同感不断增强,各科室结合自身特色提出了既有专科特色又有文化内涵的科室服务理念,例如药剂科提出“药真情浓”,ICU提出“重症监护、生命依托”,健康体检中心提出“健康就是幸福,健康就是财富”等科室亚文化。在“”文化的指引下,全院上下共同倾力打造“辽西、蒙东名院和阜新市医疗中心”这一品牌,医院的服务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患者满意率不断提升。

  创新兴院

  担起公立医院社会责任

  作为一支具有战略性发展眼光的领导班子,阜新市中心医院的领导们深深懂得:作为一座现代化医院,应具有不断发展创新的理念。院领导班子将参与医疗市场竞争提升到关系医院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看待,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推进医院发展,具体表现为高品质的定位、高起点的规划、高标准的建设和高效益的管理,努力使医院实现由传统医疗管理模式向现代医疗管理模式的突破与变革。

  阜新市中心医院创造性地提出了“上引”省一级大医院,“下联”较小型专科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的集团医院发展战略。对上,医院加强与省级大医院及高等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正式签约成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院集团”成员,不断丰富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立的远程教育、远程会诊中心的内涵,使阜新市患者“不出家门”便可享受到先进的医疗技术服务,为全院职工开辟了进修学习、提高技术的广阔平台。对下,医院在全市范围内成立了以该院为“龙头”的中心医院集团医院,囊括了各区县、社区、乡镇卫生院、市级专科医院,以及内蒙库伦旗所属县乡级医院和黑山县二院等83家成员单位,还承担着彰武县第二人民医院及青海省岗察县人民医院的对口支援任务,与他们建立了辅助检查一单通、急重症患者24小时全程陪诊等“绿色通道”,并免费提供义诊、培训、进修学习平台,同时应邀参加疑难及危重病人的会诊、查房、手术。医院还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到主要街道、旅游风景区、乡镇卫生院、社区等场所开展义诊和扶贫活动,为群众送医、送药、送温暖,得到当地群众的高度评价,真正担当起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

  信息化引领

  为医院插上腾飞翅膀

  随着现代化医院管理科学的飞速发展,医院的信息化程度也已经被普遍视为衡量该院科学管理的重要指标。

  2010年,新医院领导班子组建后,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医院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先后建立并完善了HIS、LIS、HSS、PACS、OA办公系统,使院内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及同步影像、检验结果传输,方便了患者,节省了院内人力资源。同时,重点推进了电子病历质控系统、抗生素分级管理系统、电子化临床路径管理系统、物流传输系统的建设,提升了临床医疗工作质量。此外,医院还在东北三省率先上线HERP-医院运营管理系统,该系统的上线对于医院开展绩效考核和成本核算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进一步规范了人、财、物的医疗业务流程的精细化管理。以2014年为例,医院收支结余情况呈20倍增长,管理费用同比下降了894万元。目前该院已经达到了医疗质控电脑办公化、抗生素使用权限化、各种办公基本无纸化、各种检查结果即时获取、危急值超常预警等,从而规范了医疗行为,为患者就医提供强大的信息化支撑,也为医院向数字化医院迈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人才兴院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站在医海潮头,置身科技前沿,是医疗机构追求的永恒主题。阜新市中心医院始终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为兴院的根基,把“育名医、建名科、铸名院”作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科技兴,出精英。60余载的代代传承和新时期人才辈出的优越环境,使医院梯队人才脱颖而出。目前,院内有18位学科带头人先后荣获国务院津贴专家、市级名医、卫生系统拔尖人才等荣誉。医院出台了专家管理办法,在院内实施以名医树名科、以名科建名院的方针战略。在名医效应的推动下,医院的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医院现有6个市级重点专科,成为全市重点专科的半壁江山。

  医院按照“规模化、特色化”发展思路和突出大学科建设的要求,提出了创建“肿瘤诊疗中心、心血管病诊疗中心、  脑病诊疗中心、康复诊疗中心”四个诊疗中心的目标,坚持以“四个中心”建设为龙头,以优势专科建设为两翼,全面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稳步提升,提高核心竞争力。

  阜新市食管癌治疗中心是辽宁省卫生厅批准的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刘长江针对阜新地区食管癌高发的实际,率先开展了胃镜直视下食管支架植入术及DSA引导下食管植入术等先进技术。据统计,目前国内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在5%左右,死亡率高达50%,而在该中心完成的千余例食管癌手术中,吻合口瘘发生率不足0.5%,远远领先于国内平均水平,从而使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大大提高。

  医院的心血管内科占据阜新市的绝对强势地位,一有心脏疾病就到中心医院,已经家喻户晓。自2005年至今,中心医院已经独立完成冠脉手术6000余例,还成功开展了射频消融术、主动脉气囊反搏术等高难度诊疗项目,已经累计完成心脏介入手术5000例,无论在数量及难度上均位居全市首位。尽管该科的病房规模已经扩大到150张床位,但仍旧一床难求。

  医院全力打造脑血管病的内外科一体化治疗,神经内科目前发展为4个病区,神经外科发展为包括介入血管外科在内的3个病区,并整合脑血管病方面的内外科资源,广泛开展了以TCD、CTA、MRA、DSA为主要诊断手段,集药物、动脉介入溶栓、支架开通、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层诊治方法于一体。其中,以动脉瘤介入栓塞及开颅夹闭等微创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脑出血诊疗技术真正提高了脑血管意外病人的存活率和治愈率,打造出本地区脑病诊治中心的品牌。

  该院的血液净化中心是阜新地区最大的血液透析病房,其规模和技术水平能够满足百余名患者的就医需求。这里的患者上到九十多岁的耄耋老人,下至十几岁的青少年,市内及周边地区重症的尿毒症患者几乎都在这里维系生命。经过不断的发展壮大,血液净化中心已逐渐成为该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透析机数量最多、技术开展最为全面的肾脏替代治疗专业领域的排头兵。

  普外科将微创技术广泛应用到各类疾病的治疗中,并开创了“情真技精”的三日住院服务品牌,受到了患者的广泛赞誉。医学检验中心作为全市唯一的医辅类重点专科,拥有德国西门子大型生化分析仪及流水线,专业水平跻身于省内前列。医院近年来不断出台政策激励科室开展科研项目,有12项技术获得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并有科研成果40余项,多次填补了阜新地区空白。医院与苏州大学合作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针对脑血管病人开展研究,为守护阜新地区百姓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服务强院

  做全市人民的孺子牛

  医院通过不断坚持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和人文观念引导广大员工树立人性化服务的新观念,树立自身修养的新标准,确立了“把患者满意作为检验工作好坏的金标准”的服务理念,将精细化服务的工作方式融入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在服务创新的实践中使之不断延伸和丰富,并成为医务工作者自觉遵守的职业操守。

  为强化服务质量,阜新市中心医院倡导全体医务人员坚持“服务管理一位病人、交一个朋友”的理念,连续多年开展“精细化服务从我做起,打造中心医院职业形象”活动。医院不断推出便民利患的新举措,如在门诊设立了“院长代表”,实现护理咨询、医保咨询、诊断书盖章、接待投诉等多位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开通了患者“入院出院一条龙”服务,真正做到让患者“入院有人接、检查有人陪、出院有‘120’急救车送”的一条龙就医;在门诊为患者挂号提供无等候服务,开展预约挂号、分楼层挂号及收费通柜服务,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就诊;延伸服务范围,为出院患者代办出院手续并提供邮寄服务,为术后带留置管出院患者提供上门护理服务。一次次真诚的微笑、一份份细心的关怀、一句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个鼓励的眼神,就像深冬照射在雪地上的暖阳,散发着让人动容的光芒,传递着医患和谐的情谊。

  为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中心医院先后实施了科室质量专员制、外科系治疗组制,做到对患者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不断提高医疗设备检查检验的阳性率,保障了患者的权益。中心医院在阜新市率先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工作,在为病人提供全面全程无缝隙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又创新性地推出了辽宁地区首家护理伤口造口的门诊,使造口患者不必出市就能享受到专业的护理。同时,还在病房推出“护理四师服务”,推进“品管圈”护理工作模式,打造出中心医院的护理服务品牌。该院所倡导的“医护配合治疗一体化”理念,使患者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为了解决患者看病难问题,中心医院多措并举,推出了“名医专家出门诊”和“无假日”医院工作,着力解决患者“找专家”看病难问题和上班族、上学族的就医问题。此外,医院开设了特色专科门诊,逐步实现“门诊—病房”一体化管理;推出“专病会诊日”及“多学科门诊”,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   

  岁月悠悠,苍河长流,千帆竞渡,百舸争流。阜新市中心医院人自强不息、不懈拼搏,抒写大医情怀,播撒医患和谐之爱,用热情和汗水浇灌出杏林盈香、硕果累累。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百家优质品牌医院、中国医疗机构公信力示范单位、辽宁省群众满意的卫生机构、辽宁省文明单位、  辽宁省卫生系统“诚信服务杯”标兵单位、健康辽宁政府放心百姓满意医院等称号。当历史的脚步不断向前,阜新市中心医院正遵循服务民众、奉献社会的医院精神,坚持以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技术为一方百姓谋福旨,共同描绘医院发展的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