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先烈 忆长征 共同守望“国家的记忆”

30.09.2016  18:10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每年的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纪念近代以来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富强而献出生命的无数英烈。

  1936年10月,红军辗转11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结束了堪称奇迹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如今,80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已然散去,昔日腥风血雨的地方也恢复安宁,富足而安康的我们该怎么祭奠并善待那段值得铭记的历史呢?

  9月28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景观照明全部开启、进行夜景灯光的调试,“祝福祖国”国庆花坛在绚彩3D灯光的照射下璀璨夺目,美轮美奂,美景醉人。东方IC

  9月30日是国家烈士纪念日2016年是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沈阳晚报、中共沈阳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推出

  祭先烈忆长征

  共同守望“国家的记忆”

  国家民政部从2005年开始研究设立烈士纪念日的论证工作。2013年4月4日,经中央同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烈士纪念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研究设立烈士纪念日。2013年4月21日,民政部向国务院呈报《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请示》。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从开始研究到最终设立,历经了近10年时间。

  烈士纪念日为何确定在9月30日?1949年9月30日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日,选择9月30日为国家烈士纪念日,既是对鸦片战争以来为民族独立、祖国富强、人民自由幸福而前仆后继的人民英雄的永远铭记,也是对共和国历史的郑重回眸,是对千万牺牲烈士的庄严承诺,国庆不忘祭先烈。

  数据:全国约2000万名烈士许多未留姓名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英勇牺牲,由于战争年代条件有限,许多先烈没有留下姓名。

  目前,全国有名可考、收入各级《烈士英名录》的仅有193万余人,近几年,每年新评定的烈士数量在300人左右。以辽宁省为例,登记在册的仅志愿军烈士就有13374名,还有很多无名英雄,甚至都没有一块墓碑供后人祭奠。

  据统计,我国国内现有烈士墓98.9万余座,烈士纪念堂馆、碑亭、塔祠、塑像、骨灰堂等纪念设施2.9万余处。在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我国还有170多处烈士纪念设施。

  长征与东北:长征期间毛主席8次评价东北抗联

  二万五千里长征,实现了中国革命中心从南方向北方的转移,而对于孤悬敌后、艰难苦斗的东北抗联来说,长征既是有力的鼓舞,又是宝贵的经验。

  辽宁社科院地方党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尚金州告诉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自“九·一八”事变起,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抗日救国的旗帜,毛泽东一直关注着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依据目前所见的史料,毛泽东共有35次对东北抗日斗争和抗日联军的评价或指示,其中在长征期间的就有8次。特别是1936年元旦,在黄土高原凛冽的寒风中,毛泽东在给朱德的电报中写道:“中央已派大批人去指挥抗日战争,东三省抗日战争有大发展。”

  借鉴经验:东北抗联两次组织“西征”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正式确立了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东征山西、绥远、察哈尔直接与日军作战,同时加紧发展东北游击战争的方针。受党中央的委派,组建了以陈云为核心的满洲问题委员会,领导中共东北地方党组织和抗日武装,以井冈山、中央苏区和长征经验为指导,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自1935年起,东北抗日斗争进入了全盛时期。据日本当年公布的史料数据显示,1935年东北抗日武装共毙伤俘日本侵略军54766人,人数为“九·一八”后四年来最高。

  1936年,杨靖宇率领战友们于6月和11月两次组织西征,7月15日在本溪、抚顺交界的摩天岭战斗中歼灭日军140余人,一度挺进沈阳、抚顺、辽阳一线,成为“东北抗联同陕北向长城移动中的抗日红军相呼应”的首次尝试。在与主力红军遥相呼应之时,杨靖宇特作《西征胜利歌》一首。

  老红军讲述长征那些事儿

  长征虽已过去80年,沈阳晚报联合中共沈阳市委党史研究室有幸采访到了几位老红军。

  “长征中,战友就炸死在我身边”

  韩彬1934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红四方面军的长征。13岁参加革命的韩老,如今已是鲐背之年。回忆起长征那700多个日日夜夜,韩老打开了话匣子。

  韩老当时被编在红四方面军,是第三支长征队伍。“有一天太阳偏西了,队伍才停下来准备吃当天的第一顿饭,我和连队管理员边歇边聊天,我说我们全家都不识字,等打完仗想学写字。”韩老说,“管理员说着就拿起一根树枝,用手扒开一片地准备写字,还没等写呢,敌军的飞机就飞过来了,等我再醒过来的时候,管理员已躺在我身边。”

  “三过草地,饿了就吃草根、牛皮带”

  黄友端1915年生,1932年1月参加红军,1933年4月加入红四方面军总司令部电话队,成为一名有线通信兵,1935年跟随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

  黄老告诉记者,他所在的红四方面军,从长征开始的8万人到结束时仅剩3万人,回想三过草地牺牲的战友,他心口就痛。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连接处,是一望无际的大片沼泽。“第三次过草地死的人最多!”黄老告诉记者,没有饭吃是最大的问题,“饿得实在没办法了,就去吃野菜根。”除了草根,黄老还吃过牛皮带。

  “曾结识‘琴师’相识却不过10分钟”

  曾化东1915年出生,193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革命,17岁就参加了红四方面军,爬雪山,过草地,在战场上抢救伤员,枪林弹雨,九死一生。

  “长征中,我认识了一个‘王琴师’,可惜我俩就认识不到10分钟,他就牺牲了。”曾老告诉记者,爬雪山的时候,暴风雪刮得天昏地暗,战士们根本迈不开步,也睁不开眼。“大家爬一步跌一跤,雪地都染红了。我看着一个50多岁的战友腰间挂着一个二胡,就赶上几步和他相互搀扶着走。”曾老说,“老战友身体不好,我就让他拽着马尾巴走,我去后面催着其他战友的工夫,他就倒在地上昏过去了,仅仅5步之遥,我俩相识仅10分钟。”

  红军子女谈家风

  要求严厉不占公家便宜

  “我爸这个人对我们几个子女特别严厉,我们都结婚生孩子了,老爷子还不定期地把我们几家召集到一起开会,要求我们不能占公家小便宜。”长征老红军杨锡海的女儿杨丽荣回忆,父亲在世时总给儿女们讲述长征途中的动人往事。

  杨丽荣说,父亲对她影响最深的,就是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深入骨子里。“我爸享受干诊待遇,可以到医院公费开药,可他连一粒感冒药都没给我们开过!”

  杨丽荣告诉记者,离休后,父亲长期坚持为市民义务修理钟表,用自己发明的电疗仪免费为街坊邻居进行诊疗。“我这辈子呀,一切都奉献给了党,只要我活着还有一口气,就还要继续为人民服务。”这是杨锡海老人生前常教导儿女们的一句话,杨丽荣拭了拭眼角的泪水,学着父亲的语调喃喃地说。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唐心萌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
想发财动起歪脑筋 男子获刑
  从网上四处搜集下载淫秽视频存在网盘上,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