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领导干部要常保“赶考”心态

15.12.2015  12:21

  □杨宝斌

  20世纪中叶,西方政治家对中国共产党成功夺取政权展开深入研究,在激烈讨论中最终达成共识:中国共产党靠“来自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民心,受到了人民的拥护。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把率领中国共产党人从西柏坡进京开启执政生涯形象地比喻为进京“赶考”。一代伟人的这种“赶考”心态,深深警示和告诫着每名党员领导干部,要以终身学习观念、遵纪自律观念、虔诚敬畏观念,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如此,才能受到人民的爱戴,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赶考”是与时俱进的概念,常保“赶考”心态是长期执政的永恒课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中共中央审议通过的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简称《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简称《条例》),就是紧密结合新时期新阶段我党所面临的严峻考验,从牢记“赶考”警示、常保“赶考”心态的角度,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道德高线和纪律底线,就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赶考”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党员领导干部常保“赶考”心态,就要视自己为“考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视自己为“考生”,就意味着永远甘当一名学生,认真学习,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和能力素质,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接受检验。就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学习是一种责任,要把学习作为精神追求,时刻怀揣学习紧迫感、知识危机感和本领恐慌感,做到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和终身学习,这样才能不断用新知识、新思维丰富自己、提升自己,才能在实践中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干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政绩。学习是一种修养,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修心治身之道,学以立志、学以正德、学以修身、学以促廉,在学习中强化锻炼党性的自觉,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敢于揭短亮丑解剖自己,勇于改正缺点和错误,不断推动党性修养的提升。学习是一种态度,党员领导干部要向书本学习,坚持学深悟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准则》和《条例》为镜,提升自我、指导实践;要向实践学习,树立躬身实践、勤于实践的观念,坚持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末端,在主动作为、查民情、解民难的实践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本领才干;要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敢于放下架子、抛开面子,以不耻下问的姿态,以真心学习、虚心求教的胸怀,在不断向人民群众学习中吸取营养和养分,进而了解群众、问计于群众。

  党员领导干部常保“赶考”心态,就要把岗位当“考场”,树立遵纪自律观念

  把岗位当“考场”,就意味着终身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岗位就是职责、就是义务、就要自律的意识,自觉遵守“考试”纪律,始终保持人民公仆本色。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一定权力,从事的都是“关键岗位”、“高危职业”,这就要求在从政用权中必须严守党的纪律,做到“三慎”:一是要慎欲。古人云:“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不达。”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正确对待和处理 “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的关系,自觉做到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才能真正践行好《准则》的要求。否则,就很可能被物欲横流的外面世界所迷惑,被别有用心的人所拉拢,被心怀叵测的人所利用,轻则庸庸碌碌、无所作为,重则前程尽毁、家破人亡。二是要慎微。俗话说:“小节不守,大节难保;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切记:“筷子”虽短能打倒人,“杯子”虽浅会淹死人,“票子”虽轻能压垮人,“裙子”虽柔会伤害人。这就告诫我们,行事必须谨小慎微,坚持从小处入手、从小节严起、从小事做起。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搞一次特殊,就会失掉一份威信;坏一次规矩,就会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会失去一片民心。三是要“慎权”。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够为人民服务,也能成为腐蚀剂,正所谓“欲随权长,贿随权集”。党员领导干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守道德高线、固牢纪律底线,不以“别人不知”放纵权力,不以“小节无碍”任性权力,不以“下不为例”开脱权力,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严格约束权力,绝不纵容“第一次破规”,绝不迁就“第一次出轨”。否则,必然走向“悬崖勒马收缰难、船到江心补漏迟”的危险境地。

  党员领导干部常保“赶考”心态,就要以群众为“考官”,树立虔诚敬畏观念

  以群众为“考官”,就意味着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路线落到实处,把工作的“评分权”交给群众,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形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最可亲、群众最可敬、群众最可畏的思想,以虔诚敬畏的态度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党员领导干部的优劣、干事创业的成败,群众最有发言权。要在政绩考核中取得优异答卷,就必须实实在在地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真正让群众满意。以群众为“考官”,首先要敬重群众。坚持以敬重父母、长辈的心来敬重群众,多关心群众的疾苦和困难,多办群众得实惠的好事实事,不封杀群众的民主权利,不抹杀群众的劳动成果,不对群众大吼大叫,不对群众指手画脚,常怀呵护之心、关爱之心和关怀之心,永远做人民群众的公仆。以群众为 “考官”,还要敬畏群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坚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不能以权压人,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对群众的呼声置若罔闻,不理不睬;不能以权谋私,把权力作为谋求金钱、利益的私有工具,违背良心地做背离群众、有损群众的事。以群众为“考官”,更要敬仰群众。坚持以感恩的心态、虚心的姿态、虔诚的态度来对待群众,深埋敬仰的思想,时刻把敬仰二字刻在心中,放在心上,对群众毕恭毕敬,以心投入、情投放的热情,以不辜负、不愧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行好服务人民群众的崇高职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长期执政,考路遥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员领导干部肩负的担子更重,面临的诱惑、挑战更多,只有长存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始终以“赶考”的心态慎守道德高线、严守纪律底线,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品行修养,打牢为官从政基石,才能始终坚持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己任,做到清正廉洁、勤政为民,才能以高尚的道德品行和人格魅力不断增强自身的感召力与影响力,才能不畏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履行好时代赋予的崇高历史使命。

  (作者系省公务员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