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仅此一件的鸭形玻璃注(图)

13.11.2017  08:28

  鸭形玻璃注

  豪车名钻也许是时下土豪斗富的筹码,但是在15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古代贵族斗富的筹码是现在很普通的玻璃瓶。那是因为五光十色的玻璃在古代是真正的奢侈品,只有极少数贵族皇家才能得到。从目前考古发现来看,出土的玻璃制品仅见于皇室陵墓和世家大族的墓葬中。

  辽宁省博物馆有一件东晋时期的也是全世界唯一一件玻璃制品,国宝级文物——鸭形玻璃注。

   一件奇特而罕见的玻璃制品

  这件鸭形玻璃注由淡绿色的玻璃制成,半透明,长20.5厘米、粗5.2厘米、重70克。形状整体上貌似鸭子,有一个大张的鸭嘴,鼓鼓的肚子,一条尾巴又细又长,尾巴尖有点残缺。脖子处装饰着一圈锯齿状的纹带,象征着鸭颈上的花色羽毛。腹部则是不规则的曲线和折线形的玻璃条,代表翅膀和脚,肚子贴有一个饼状的圆玻璃,可以立在平台上。

  辽博专家介绍,玻璃注是利用吹管的技术制作成型的,成型后在身体上粘贴玻璃条组成细部图案。这件国宝重心在前,只有腹部充水至半时,因后身加重,才得以放稳。如此奇特而罕见的动物造型的早期玻璃器,目前全世界仅此一件。

  专家根据康熙年间大学士孙廷诠所著的《颜山杂记》记载分析,鸭形玻璃注的成型过程及其工艺,离不开铁棒、管、剪刀等工具以及工匠本人练就的身、首、项、手、口的功夫。如要吹成橄榄形器身须将铁管向下,先用微气缓慢俯吹成型,再用剪刀引长,并截其口而引拗成喙形,用剪拉长另一端作尾,这几个工序都要在炉前玻璃不流不凝的条件下迅速而果断地完成。

  鸭形玻璃注的装饰主要采用粘贴玻璃条组成细部图案,不加琢磨,全靠吹管玻璃匠的灵感和经验在焠火炉前完成这一工艺过程。当鸭形玻璃注吹成后,用玻璃液引长的细条,迅速粘贴在稍经加温的注身上,与器型相配合,仍以象征手法贴成喙、翼、足等细部,另在颈部粘贴不规则的环状、锯齿条饰等,说明其吹管、剪引、热贴等技术是极其熟练的,非出凡手,应是一位经验丰富、造诣较高的匠师完成的。

  关于鸭形玻璃器究竟为何物,一直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认为,鸭形玻璃注就是古代欹(qī,倾斜的意思)器。我国古代,欹器通常会被放在座位的右边,它的用途和现在的座右铭类似,是古代人提醒自己不要自满的一种容器。清朝的皇帝就曾让人在紫禁城里摆设欹器,意思是要借欹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的特点,阐释“满招损,谦受益,戒盈持满”的道理。其功用相当于今人的座右铭,提醒万事都要采取中庸之道,适可而止,切不可过分。

   这宝贝来自北燕宰相冯素弗的墓中

  这件鸭形玻璃注发掘于1965年的辽宁朝阳北票西官营子村的北燕冯素弗夫妻墓内。冯素弗是东晋末年,十六国时期的北燕宰相。冯素弗是北燕宗室,官至侍中、车骑大将军、录尚书事、大司马等,封辽西公。

  北燕的都城叫黄龙城,就是今天辽宁省朝阳市,因此北燕也被称为黄龙国。十六国时期北燕建立者是冯跋,也就是冯素弗的哥哥。冯跋统治时,能留心政事,革除后燕苛政,简省赋役,奖励农桑,惩治贪污,社会较为安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又建立太学,选派二千石以下子弟入学读书,培养统治人才,推行胡、汉分治政策。冯跋还曾派遣使者到江南。430年九月,冯跋病死,他的弟弟也是冯素弗的弟弟冯弘自立为王。436年四月,北魏大军攻打北燕。北魏军攻入龙城,北燕灭亡。

  历史记载,冯素弗慷慨有大志,身高体大,为人豪爽,不拘小节。对北燕国的社稷居功至伟。冯素弗在担任宰相时,为人谦虚恭谨,非礼不动,百官臣服,又尊敬他又怕他。后来,冯素弗被封为辽西公,军政大权集于一身。

  冯素弗在北燕处于什么地位呢?中国历史上有传说,如果是重要的大臣死了,君王如三次来到他的灵堂探望,一定会唤醒死者。史上记载,太平七年(415年),冯素弗去世,举国悲痛。当时的北燕文成帝冯跋先后七次来到冯素弗的葬礼上探看弟弟,真心唤醒这个劳苦功高的弟弟,这在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冯素弗逝世,使冯跋失去一棵大树,北燕国失去一个栋梁,群臣和国民都十分悲痛。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王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