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芳谈对东北大鼓的担忧:有时一句唱一分钟 传承难度大

12.05.2015  14:18

  评书四大家之一刘兰芳即将于本月22日19时回到沈阳登台演出,在工人文化宫参加由市文联和市曲协举办的“牡丹飘香·京津沈鼓曲交流演出艺术惠民活动”。

  你可能听过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杨家将》,知道她是评书大家,但,你不一定听过刘兰芳唱东北大鼓。其实,在说评书前,刘兰芳是一位东北大鼓演员。

  华商晨报:很多人对东北大鼓很陌生,以往大家都知道你是评书大家。

  刘兰芳:东北大鼓过去是清朝八旗子弟的娱乐,唱词也很文雅,有点离群众远,现在时代发展快,东北大鼓和现在有些脱节。演出时唱东北大鼓有时候一句话要唱一分钟。

  华商晨报:这么唱会有人耐心听下去吗?

  刘兰芳:东北大鼓等鼓曲其实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就是年轻人不接受。但它是我们辽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有责任感的人进行了加工改造,革新之后的东北大鼓唱词通俗,节奏欢快。

  华商晨报:能谈谈您和东北大鼓的渊源吗?

  刘兰芳:我的母亲刘茹莲,也在沈阳演出过东北大鼓,包括我的姨娘表姐都唱东北大鼓。我是听东北大鼓长大的。十几岁时就去了鞍山曲艺团,团里当时有十几个都是唱西河大鼓的,唱东北大鼓的人少,团里看我母亲唱东北大鼓,就让我也在团里唱东北大鼓了。那个时候在茶社里唱长书,一说就有两三个月。有《忆真妃》和《三国段》,都是东北大鼓的短段。

  华商晨报:现在的曲艺面临最大的问题好像就是传承。

  刘兰芳:今年“两会”时,我就呼吁过评书、鼓书这些曲艺要培养传承人,要有学科建设。这都是曲艺传承迫在眉睫的事,国家应该有政策扶持,包括曲艺类学员的就业问题。如果各地有培养曲艺类人才的培训班,那么我也可以去教。

  华商晨报:您有很多弟子,有多少弟子是学大鼓书的?

  刘兰芳:我的评书弟子有二十多个,但是东北大鼓只有三个,因为东北大鼓比评书难,而且好的弹弦的弦师也特别缺。其实,东北大鼓在民间还很流行,现在辽南地区还有很多在听。

沈阳市和平区打造沈水之阳文旅创意产业带
  6月6日,在和平区文旅局指导下,辽宁频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6月11日开幕
  辽沈晚报记者王琳报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开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