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村土地流转捧上“金饭碗”

07.07.2015  06:46

  7月2日,调兵山市晓南镇兴隆村又热闹起来了。位于村东头的鱼塘开始陆续投放鱼苗,“第一批我们投放5万尾鱼苗,‘四大家族’淡水鱼都齐了。投放鱼苗时,老百姓全来了,那场景可热闹了。”站在鱼塘边,村委会主任刘继东颇有些成就感。

  其实,早在今年春天,兴隆村以村委会名义成立众鑫惠民合作社时就热闹了一番。当时全村806户、2018名村民争着“签字画押”,不仅来了个“连锅端”,同时实现了农业生产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机械化。架起“大锅灶”,兴隆村的事很快就传开了。

  原来,地处采煤沉陷区的兴隆村,有1200多亩下沉地无法耕种,成了村民最大的一块“心病”。“从去年6月我们就开始酝酿成立合作社了。通过合作社统一改建鱼塘,就可以让每一分土地都派上用场。目前,5座鱼塘已全部竣工,总水面达到了1000亩。”7月4日,在村委会一间合署办公室里,合作社理事长、村主任刘继东回忆说,“这完全是合作社社员,也就是全体村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结果。改造5座鱼塘,预算需要近200万元。在没有一分钱上级项目资金的情况下,我们全体动员,村民自发出工出力,辖区大企业也无偿提供机械支持,最后一算村里只花了30多万元。”

  走进合作社大院,记者看到十几台崭新的农机整齐排列。以村委会名义办合作社,今年,村里拿出150万元订购了拖拉机、旋耕机、联合收割机等农用机械,又以“上打租”的方式将农民手中的近2000亩耕地集中起来,由12名社员组成的农业生产小组负责全程管理。“用村集体资金做投资,利益全体村民共享,村里钱花在哪让村民看得一清二楚,村民的积极性一下子就上来了。”刘继东说,村里这钱花得大伙都服气。

  40岁的刘宇是种田的一把好手,承包土地面积达到了200多亩。如今,他痛痛快快地把地交给了合作社,大家一致推举他当上了种植组长。32岁的霍东是名拖拉机手,对农用机械情有独钟,多年来靠养拖拉机耕地、拉脚挣不少钱,现在他也被大伙拉进了生产小组,担任机械组长。用刘继东的话说,他的这些“左膀右臂”在市场上早已经受过风浪了。

  “现在成立了合作社,大家一门心思往前奔。就冲这股劲儿,我这点老手艺也别保守啦,还得干。不为挣那俩钱儿,既然主事的给咱领上道儿了,咱就得活出个新农民的样!”在榨油厂里,62岁的谭世昶显得很激动。老谭有一手榨油的绝活,他家老房子动迁搬进楼房后,手里还有余钱,3个儿女也都自立门户不用操心,原本想享清福,可合作社一成立他就坐不住了,没等“三顾茅庐”便主动出山。虽然每月工资只有千八百块钱,但老谭干劲却十足。合作社成立不到10天,总投资100万元的小型榨油厂就投产了。

  合作社班子成员、今年46岁的村党总支书记刘同杰,高中毕业后一直以种菜为业,现在兼任种菜小组组长。“今年,我们合作社的社员将按人口分菜,不缺菜的就按批发价发钱。我们种的是无公害蔬菜,别人想买那得花高价。”

  “我们要把每一位社员都照顾好,地一分都不会向外转租。合作社不但要挣大钱,还要有积累、有分红,要让村民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下步,我们打算在坝上栽植各类果蔬,将来把它开发成观光、垂钓、采摘农业,建成咱兴隆村的‘五大连池’。”刘继东的语气,让记者感到兴隆村村民的“集体灶”吃得颇有滋味。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十三五”期间水产品增产18.辽宁频道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成为我国首辽宁频道
朝阳高新区融入京津冀建特色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朝阳高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