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胶州市建设“五位一体”养老体系 实现“四个零距离”养老服务

05.12.2014  12:06
      围绕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山东胶州市坚持政府引领、社会主办、市场运作,结合实际,快速行动、提高认识,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初步建成了以市办中心敬老院为引领、镇(街道)中心敬老院为支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主体、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民办养老机构为拓展的“五位一体”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现了“四个零距离”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果。

 

   一、“五位一体”、兜底覆盖,物质供养“零距离”

  胶州市从提高物质供养水平着手,按照“政府引领、社会主办、市场运作”的思路,坚持“自愿、分类养老服务、医养结合”的原则,积极构建“五位一体”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以市办中心敬老院为引领。借鉴房地产业中的保障房理念,推行朴素实用的“普惠型”公办养老院建设,避免“终南捷径式”的高端特权化倾向。作为全市第一所市办中心敬老院的福康老年公寓,集孤老供养、优抚保障、孤儿养育、社会救助、社会养老等功能于一体,重点面向城市孤老、“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成为全市养老行业的标杆。

 

  二是以镇(街道)中心敬老院为支撑。为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充实机构养老“托底”容量,在全市各镇(街道)建立了镇级中心敬老院11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处,设立床位1578张,彻底消除了基层养老机构空白点。

 

  三是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主体。指导和督促各镇(街道)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开展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工作,将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有机结合,为老年人提供短期托养、膳食供应、生活照料、健身娱乐等服务,积极鼓励互助养老模式。目前,全市设立95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以点带面,辐射周边440余处村(居)。每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按照面积不少于300平米、床位不少于10张建设,并配备1名管理人员及2名服务人员实行“日托式”管理。

 

  四是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作为“五位一体”体系的最基层单位,由镇(街道)部门负责,在养老机构未覆盖地区,按照老年人自愿组合、便于出行等原则,建立了756处居家养老服务站,将服务站设立在群众的家门口,将服务触角延伸到乡镇的每个村庄、城市的每个居民小区。截至目前,惠及老人3万余人,直接服务“兜底”老人2026名。

 

  五是以民办养老机构为拓展。通过政策资金扶持、专业机构带动等方式,引导民办养老机构向专业化、智能化、综合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市设有民办养老机构5家,总床位820张,收住老人527名。

 

   二、以需为导、因需施策,服务照料“零距离”

  胶州市坚持民需导向,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一服务为多样服务,着力构建市场化、亲情化、疗养化的立体养老服务。

 

  一是推行“医养式”延伸服务。为实现医疗资源与养老机构资源的有效整合,积极探索“医养一体”养老服务形式。通过将养老院与卫生院深度融合,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与村(居)卫生室加强合作等系列举措,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和医护型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小病就地治疗、大病通过“绿色通道”实现无障碍直接就医。截至目前,为集中供养的638名五保老人全部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全市养护型和医护型床位达870张,占各类养老床位总量的30%。

 

  二是推行“代币式”上门服务。依托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发动辖区内居民参与和政府招标购买两种形式,组建居家养老服务队,为辖区内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行等各类上门服务。与此同时推行“代币券”结算模式,老人在对服务质量表示满意后,将代币券交给服务人员,由服务中心统一结算。截至目前,已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发放代币券7万余张,财政投资80余万元。

 

  三是推行“帮扶式”互助服务。针对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无人照料等问题,在村庄、小区设立养老互助点,并每月每处补助100元作为活动经费,满足互助点内老人开展棋牌娱乐类活动,通过自发性的群体活动,实现基层养老由分散型向互助型发展,形成老年群体相互照顾、相互扶持的良性自治模式。

 

   三、以德润心、以孝化民,精神赡养“零距离”

  胶州市以“尚德胶州”建设为带动,积极弘扬爱老助老的社会正能量,让老年群体切身体会到德孝为先的和谐氛围。

 

  一是尚德引领聚民心。坚持以德为魂、以人为本,大力实施“四德工程”,注重发掘、宣扬传统孝道的文化精髓。依托村级道德讲堂,开展“家有一老、好有一宝”等系列德育宣传活动,在继承敬老爱老传统美德的同时,充分提升老年群体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制定孝贤评选标准,启动四道标兵评选工程,在全市形成孝敬父母“不能不养、不敢不养、不忍不养”三结合的科学孝道模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是敬老走访助民乐。在每年的老年节等重要节日活动,组织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敬老爱老大走访,丰富老年群体业余文化生活。通过到敬老院打扫卫生、嘘寒问暖,组织开展公园游览等活动,为老年人送去关心、带去欢乐。

 

  三是志愿服务顺民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引导广大市民参与到养老服务中去。通过开展茂腔、秧歌表演,义工关爱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强化与老年群体的精神交流,既让参与者感受到爱心奉献,又让老年人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关怀。

 

   四、科技引领、平台为基,信息对接“零距离”

  胶州市以打造智慧新都、科技新城为契机,加快转变养老服务发展方式,推进养老服务创新发展。

 

  一是打造信息化养老调度平台。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以市级居家养老服务调度中心为核心,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支撑,居家养老服务站为载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智慧化信息调度平台。平台建成后,老人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向市居家养老服务调度中心申请和预约各类养老服务,调度中心将服务单配发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服务中心指导和管理居家养老服务站开展具体养老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已录入全市60岁以上老人信息10万余条,进一步摸清老年群体基本情况、生活忧困,为下步推动养老信息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试点数字化智能养老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全天候养老服务的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试点智能居家养老,借助国际知名公司先进的健康管理系统,以及智能腕表等先进科技设备,自动检测老人生命体征的历史轨迹和波动情况,子女可以及时了解老人的生活状态,老人又能够清楚了解自身健康状况,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调理改善。

 

  三是配置专业化养老服务资源。贯彻落实养老服务惠民惠企政策,积极推动养老机构扩容发展。为各镇(街道)敬老院配发电子设备,专门用于敬老院信息化建设。建立养老机构院长、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分批对养老服务人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护理员专业培训。目前,镇(街道)敬老院75名养老服务人员中70人取得专业资格证书。组织民政、卫生、工商、公安消防部门加大对养老机构饮食卫生、消防安全和疾病预防等的监管力度,消除各类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