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超对接搭起农产品从田间到菜篮子的桥梁

15.09.2015  09:15

  在沈阳,越来越多的农产品,正借助农超对接这个平台直接从田间走进超市、走上百姓餐桌。记者9月14日从沈阳市服务业委员会获悉,首届沈阳经济区农超对接洽谈会将于9月17日至20日在沈阳国际展览中心举行。

  据介绍,对接洽谈会现场,沈阳经济区将有150余家农产品连锁销售企业,近700名专业采购商直达现场,与全省1500余家农产品生产企业进行洽谈、采购。省内知名优质农产品将通过农超对接洽谈会走进沈阳市场,丰富居民的菜篮子。

  减少流通环节

  降低市民买菜成本

  为什么要发展农超对接?农超对接的好处是什么?沈阳市服务业委员会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处处长刘堤表示,传统模式下,蔬菜从田间到市民的菜篮子必须经过农民、农业合作社、一级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市场等流通环节的逐级分销,这就导致零售价格居高不下。农超对接则由政府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社和超市对接,把优质价廉的蔬菜和水果直接摆上超市柜台销售,通过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品类丰富的名优商品,进而最大限度满足居民群众生活需要。

  流通成本下降,市民买菜到底能省下多少钱?“去年4月份和7月份,我们分别针对同一品种农产品进行价格监测,结果显示,农超对接农产品比传统模式销售的农产品价格低二到三成。”刘堤说。

  农产品一离地

  沈阳人就能买到

  此次洽谈会是首次由沈阳经济区八城市政府引导的大规模农超对接经贸活动,洽谈会得到了东三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商家的积极参与和关注,数千种名优农产品为来自各地的700余名大型专业采购商提供了优中选优的采购良机。

  农超对接会后,市民什么时候才能吃到对接会上的名优产品?刘堤介绍,对接会上,参展商和采购商会根据各自需求进行洽谈,一旦达成农业订单,农产品很快就能到百姓的餐桌上。“以胡萝卜为例,每年6月播种时期,购销双方即可签订农业订单,履行采购手续,产品经过三个月生长期,9月份成熟后即可直接运输进入市场。也就是说,农产品离开产地后,沈阳市民在很快就能在合作超市买到。”刘堤说。

  保障食品安全

  农产品也有身份证

  农超对接让新鲜蔬菜等农产品快速进入流通市场,减少了2-3个环节,不但保证了价格,还能保障食品安全。

  此次全部参展商品,均经过食品安全主管部门严格检验和质量认证。相关部门对大部分沈阳本地生产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实施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为合格农产品申请并打印二维码,建立农产品身份证。

  采购商依据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合格证明》、《产地证明》或《自产证明》等相关手续,验证农产品质量,有效地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愿望和需求。

  扩大对接规模

  从季节性延伸至长期性

  本届洽谈会在传统农超对接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探索新形式、新方法,不断降低成本、方便市民消费。

  这次沈阳经济区农超对接洽谈会扩大了农超对接规模,有利于推动大型连锁超市与农业合作组织和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农超对接从临时性、季节性对接扩大到长期性对接,从单一品种对接扩大到各类生鲜农副产品对接。沈阳经济区内的农产品流通标准化水平、农产品分级包装和标识水平,收购、储存、运输、销售等流通环节的规范化水平都得将到大幅度提高,沈阳经济区的市民将从中享受到更多实惠。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刘海搏

 

  编辑: zfw07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