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市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09.03.2015  12:56

最近,凤城市东汤镇土城村的贫困户杜恒军总是笑容满面,他在泰欣食用菌种植合作社的扶持下,种植香菇挣到了钱。“从春节前开始销售,到目前共销售近20万元,起码净赚六七万元吧!”杜恒军开心地说,照这样干下去,家里很快就会脱贫。 

杜恒军的老伴和儿子均患有精神疾患,全家投奔嫁在振安区九连城镇套外村的女儿家。得知杜恒军想发展香菇生产,泰欣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就帮助赊建材、建大棚,又把发好的菌棒送给杜恒军,等产品回收时再扣除菌棒成本费用。“我家大棚共摆5万个菌棒,一个菌棒的利润最低2元钱,5万个菌棒就是10万元。”杜恒军高兴地说,现在他每天卖香菇,每天都收获着希望。手里有了钱,杜恒军花起钱来越来越大方,今年春节,他买了好多过去舍不得买的年货,全家人一起过了个开心的春节。 

现在,我们农民的日子不比你们差。拿我家来说,冬天我和丈夫出去打工,每月都有笔固定的收入。天暖和时,我回家种水果萝卜,每年还能有两三万元的收入。”振安区九连城镇农民方美玉告诉记者,是党的好政策,让农民的日子越来越有甜头。 

据了解,2014年,在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我市农业生产形势平稳,经济活力较强,呈现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良好发展态势,由此推动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据国家统计局丹东调查队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其中农村常住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1.15万元,同比增长10.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的原因,一方面得益于包括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去年,我市落实粮种补贴、粮食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共计2.82亿元。宽甸农民韩慧楠是玉米种植大户,他一共种植了6000亩玉米,他的3台收割机一共花了260多万元,享受国家补贴60多万元。 

另一方面,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赚钱道儿越来越宽广。采访了解到,我市有不少农民在搞好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就近到企业打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大孤山经济区孤山镇的张永翠发现家门口的企业越来越多,去年她在镇里的一家服装加工厂找到工作。“这些岗位就像专门为我们量身打造的一样,就业门槛低,工资待遇比较好,太适合我们农民了。”张永翠说。 

同时,我市积极开展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也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家住东港市长山镇农民王德生告诉记者,他和村里的不少农民都把地包给一家水稻种植基地了,农民一年不仅能得到600元租金及100多元的种地补贴,到基地打工,每月还能挣3000元,收入很是可观。 

                                                                                                                    丹东市日报 唐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