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持续“慢跑” 中国经济如何“出拳”?

12.03.2015  12:03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朱小龙 全晓书)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2日将在全国人大的记者会上现身。在他要面对的所有提问中,持续走低的CPI会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
  国家统计局10日宣布,今年2月,我国CPI同比上涨1.4%。自去年9月以来,全国CPI增幅一路持续2%以下的“慢跑”状态,今年1月更是回落至0.8%,创下五年来新低。
  专家指出,2月物价上升受春节因素推动明显;“春节错月”也使对比基数较低。随着春节效应消退,未来一段时期CPI或将维持低速增长。
  据专家分析,这是因为食品类商品占CPI比重超过30%,而近期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难以推动物价整体大幅上涨。此外,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导致生产和运输成本相应下降,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日常消费品和服务价格上涨。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宣布,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目标为7%左右,CPI增幅目标为3%左右。然而,今年前两个月,CPI平均增速仅为1.1%,较3%的目标尚有一定距离。
  业内人士对于近期CPI的低迷并未表现出极大的担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宁吉喆日前向媒体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将CPI涨幅3%作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为价格改革留下了空间。
  由此可见,政府对今年的CPI走势有着清晰的预盼与准备,并准备借CPI低增长之机,加快推动资源性产品等价格改革。
  与此同时,专家指出,政府还可借助降息降准等手段释放流动性,从而刺激消费,增强企业生产和投资积极性,确保CPI朝着预期方向前进。今年2月4日,央行就启动了2015年首次降准措施;2月28日,央行又宣布降息。
  如果未来CPI持续走低,不排除央行有进一步降准降息的可能。这将是摆在央行行长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何在降息和吸引外资之间寻求最佳平衡。
  办法总比问题多,尽管CPI仍可能持续低位增长,但政府仍可通过货币政策和价格改革等“组合拳”加以应对,只是需要把握好“出拳”的时机、力度和频率。
  “一带一路”让中国经济步入“可持续”新时期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3月8日举行的记者会上,将2015年的外交概括为“一个重点、两条主线”。其中的“一个重点”是指海陆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他强调将“助推亚欧大陆的整体振兴”。[详细]
  鲜菜和鸡蛋拉动2月CPI重返“1”时代
  今年2月份的CPI数据昨日公布:环比上涨1.2%,同比上涨1.4%。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称,2月份CPI同比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CPI同比涨幅扩大的原因一方面是2月份环比上涨较多,另一方面是今年和去年春节错月,2月份的对比基数相对较低。
  中国经济企稳明显 宏观调控持续发力
  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近日连续发布的中国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在新常态背景下企稳态势明显。随着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到位,整体有望实现有质量的增长,并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提供腾挪空间。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